一种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5988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57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技术的领域,提供一种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结构,其包括后浇带槽和连接钢筋,所述后浇带槽的两侧均设置有钢丝网片;所述连接钢筋沿所述后浇带槽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钢丝网片连接,所述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后浇带槽两侧的底板中;所述连接钢筋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连接钢筋沿所述后浇带槽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本申请具有降低浇筑底板混凝土时钢丝网片发生偏移的风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结构


技术介绍

1、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层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者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为整体。

2、在后浇带施工中,需要利用钢丝网片进行后浇带封堵,以将后浇带混凝土与底板混凝土隔开,但在浇筑底板混凝土时,钢丝网片有发生偏移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浇筑底板混凝土时钢丝网片发生偏移的风险,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结构,包括后浇带槽和连接钢筋,所述后浇带槽的两侧均设置有钢丝网片;所述连接钢筋沿所述后浇带槽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钢丝网片连接,所述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后浇带槽两侧的底板中;所述连接钢筋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连接钢筋沿所述后浇带槽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钢筋将后浇带槽两侧的钢丝网片相互连接,形成一定的限位。在浇筑底板混凝土的底层时,连接钢筋对岗地网片形成拉结,降低钢丝网片偏移的风险;浇筑底板混凝土的中层时,混凝土逐渐将连接钢筋的端部压实,使得浇筑底板混凝土的上层时,连接钢筋对钢丝网片形成更强的限位,从而在浇筑底板混凝土的各个阶段,都利用连接钢筋对钢丝网片进行限位,从而降低钢丝网片发生偏移的风险。

5、可选的,还包括底部钢筋层和附加钢筋层,所述底部钢筋层位于所述后浇带槽的下部,所述底部钢筋层沿所述后浇带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底部钢筋层的两侧分别位于所述后浇带槽两侧的底板中;所述附加钢筋层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底部钢筋层,另一侧连接于所述连接钢筋。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利用底部钢筋层和附加钢筋层加强后浇带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加强后浇带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利用附加钢筋层在连接钢筋和底部钢筋层之间建立连接,进一步降低浇筑底板混凝土的过程中钢丝网片发生偏移的风险。

7、可选的,还包括加强钢筋,所述加强钢筋包括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附加钢筋层;所述第二钢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附加钢筋层,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钢筋远离所述附加钢筋层的一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均连接于附加钢筋层,并将二者远离附加钢筋层的一端相互连接,使得第一钢筋、第二钢筋与附加钢筋层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三角结构,进一步提高后浇带的结构强度。

9、可选的,所述第二钢筋位于所述第一钢筋的下方,所述第二钢筋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钢筋的长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增加加强钢筋与附加钢筋层之间形成的三角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钢筋的长度大于第二钢筋的长度,因而第一钢筋相对于附加钢筋层倾斜设置,使得第一钢筋对后浇带混凝土形成一定的支撑,提高后浇带的抗压抗剪能力。

11、可选的,所述第二钢筋与所述底部钢筋层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间隔中设置有桥型橡胶止水带。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利用桥型橡胶止水带在后浇带与底板的交接位置处形成封堵,降低地下的水汽从后浇带与底板之间的间隙中上移的风险。

13、可选的,所述桥型橡胶止水带与所述后浇带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第一硬质泡沫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硬质泡沫件对桥型橡胶止水带形成支撑,减少桥型橡胶止水带在各方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从而减少桥型橡胶止水带发生形变时对未凝固的混凝土产生的扰动,以确保后浇带的结构强度。

15、可选的,所述加强钢筋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钢筋沿所述后浇带槽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后浇带的各部分受力较为均匀,同时进一步提高后浇带的结构强度。

17、可选的,所述桥型橡胶止水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硬质泡沫件,所述第二硬质泡沫件用于供所述后浇带槽两侧的加强钢筋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硬质泡沫件对加强钢筋形成抵接,一方面在第一钢筋受到压力时使得第一钢筋对附加钢筋层的拉力不至于过大;另一方面,在第一硬质泡沫件和第二硬质泡沫件的夹持作用下,对桥型橡胶止水带形成保护,同时使得桥型橡胶止水带周围的混凝土发生热胀冷缩时第一硬质泡沫件与第二硬质泡沫件产生对应的形变,以减少桥式橡胶止水带的位置处形成空鼓的风险。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通过利用连接钢筋对后浇带槽两侧的钢丝网片进行限位,降低浇筑底板混凝土的过程中钢丝网片发生偏移的风险;

21、2.通过设置底部钢筋层和附加钢筋层,附加钢筋层连接于底部钢筋层,连接钢筋连接于附加钢筋层,建立钢丝网片与底部钢筋层之间的连接,进一步降低钢丝网片发生偏移的风险;

22、3.通过在桥型橡胶止水带相互背离的两表面设置第一硬质泡沫件和第二硬质泡沫件,利用第一硬质泡沫件对桥型橡胶止水带形成支撑,利用两个硬质泡沫件对桥型橡胶止水带形成夹持,减少桥型橡胶止水带产生的形变及附件形成空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浇带槽(1)和连接钢筋(4),所述后浇带槽(1)的两侧均设置有钢丝网片(6);所述连接钢筋(4)沿所述后浇带槽(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钢丝网片(6)连接,所述连接钢筋(4)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后浇带槽(1)两侧的底板中;所述连接钢筋(4)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连接钢筋(4)沿所述后浇带槽(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还包括底部钢筋层(2)和附加钢筋层(3),所述底部钢筋层(2)位于所述后浇带槽(1)的下部,所述底部钢筋层(2)沿所述后浇带槽(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底部钢筋层(2)的两侧分别位于所述后浇带槽(1)两侧的底板中;所述附加钢筋层(3)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底部钢筋层(2),另一侧连接于所述连接钢筋(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钢筋(5),所述加强钢筋(5)包括第一钢筋(51)和第二钢筋(52),所述第一钢筋(5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附加钢筋层(3);所述第二钢筋(5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附加钢筋层(3),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钢筋(51)远离所述附加钢筋层(3)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52)位于所述第一钢筋(51)的下方,所述第二钢筋(5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钢筋(51)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52)与所述底部钢筋层(2)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间隔中设置有桥型橡胶止水带(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型橡胶止水带(7)与所述后浇带槽(1)的槽底之间设置有第一硬质泡沫件(7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钢筋(5)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加强钢筋(5)沿所述后浇带槽(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型橡胶止水带(7)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硬质泡沫件(72),所述第二硬质泡沫件(72)用于供所述后浇带槽(1)两侧的加强钢筋(5)抵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浇带槽(1)和连接钢筋(4),所述后浇带槽(1)的两侧均设置有钢丝网片(6);所述连接钢筋(4)沿所述后浇带槽(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钢丝网片(6)连接,所述连接钢筋(4)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后浇带槽(1)两侧的底板中;所述连接钢筋(4)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连接钢筋(4)沿所述后浇带槽(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还包括底部钢筋层(2)和附加钢筋层(3),所述底部钢筋层(2)位于所述后浇带槽(1)的下部,所述底部钢筋层(2)沿所述后浇带槽(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底部钢筋层(2)的两侧分别位于所述后浇带槽(1)两侧的底板中;所述附加钢筋层(3)的一侧连接于所述底部钢筋层(2),另一侧连接于所述连接钢筋(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钢筋(5),所述加强钢筋(5)包括第一钢筋(51)和第二钢筋(52),所述第一钢筋(5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附加钢筋层(3);所述第二钢筋(5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附加钢筋层(3),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杨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