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5945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55
本申请提供的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涉及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防浪堤、纳潮湿地、集水明沟、斜坡绿地和隐形堤;防浪堤邻接大海,作为防冲击的第一道防线;纳潮湿地位于防浪堤与集水明沟之间,纳潮湿地中的积水溢流至集水明沟中进行排出;隐形堤位于集水明沟的远海端设置,隐形堤位于地下,隐形堤的顶面高于防浪堤的顶面;斜坡绿地位于地上且分别处于隐形堤的两侧;隐形堤与斜坡绿地共同作为防冲击的第二道防线;斜坡绿地的断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种植土层、排盐层和基土层;集水明沟与排盐层连通,用于收集排盐层中的积水并排出;本申请实现抵御不同级别的高位越浪和风暴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态工程,具体涉及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


技术介绍

1、对于沿海地区在建立稳固的海岸线后,需要建设优质、安全的堤岸防护结构以实现防洪和景观功能,同时实现沿岸堤顶道路交通功能。传统的堤岸结构采用以土壤与苗木相结合,土壤与苗木相结合的堤岸结构只是做一重防护,该层防护仅会对常规的高波浪、风暴潮有效,对于突发高位波浪和风暴潮则不再具备防护功能,海水会随着风暴潮涌入沿海陆地,会造成积水,由于海水中富含盐碱,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进而影响苗木生长,对堤岸结构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堤岸防护结构无法应对突发高位波浪、风暴潮的问题。

2、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包括防浪堤、纳潮湿地、集水明沟、斜坡绿地和隐形堤;

3、所述防浪堤邻接大海,作为防冲击的第一道防线;

4、所述纳潮湿地位于所述防浪堤与所述集水明沟之间,所述纳潮湿地中的积水溢流至所述集水明沟中进行排出;

5、所述隐形堤位于所述集水明沟的远海端设置,所述隐形堤位于地下,所述隐形堤的顶面高于所述防浪堤的顶面;

6、所述斜坡绿地位于地上且分别处于所述隐形堤的两侧;所述隐形堤与所述斜坡绿地共同作为防冲击的第二道防线;所述斜坡绿地的断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种植土层、排盐层和基土层;所述集水明沟与所述排盐层连通,用于收集所述排盐层中的积水并排出。

7、进一步地,所述隐形堤的断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种植层、隐形堤主体、隐形堤基础和隐形堤桩结构;所述隐形堤基础与所述隐形堤桩结构通过钢筋连接,所述隐形堤主体与所述隐形堤基础通过钢筋连接,所述种植层铺设于所述隐形堤主体的上方。

8、进一步地,所述纳潮湿地的断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卵石层、土壤层、透水土工布层和碎石垫层;所述土壤层采用种植土进行回填,所述透水土工布层铺设于所述土壤层与所述碎石垫层之间用于隔离所述土壤层中的种植土与所述碎石垫层中的碎石,所述碎石垫层用于过滤积水。

9、进一步地,所述排盐层包括主管道和排盐管道;所述排盐管道分别铺设于所述隐形堤的两侧;所述主管道分布于所述集水明沟的两侧,多个所述排盐管道与所述主管道连通,用于将所述排盐管道中的积水通过所述主管道流入所述集水明沟后排出至外界。

10、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连通于所述排盐管道的下方。

11、进一步地,所述防浪堤包括基础层和防浪堤主体;所述防浪堤主体通过钢筋连接于所述基础层的上方。

12、进一步地,位于所述隐形堤的两侧的所述斜坡绿地以所述隐形堤为中心向两侧倾斜设置。

13、进一步地,还包括堤顶路,所述堤顶路位于所述防浪堤与所述纳潮湿地之间,作为通行的道路。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的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有:

15、本申请沿海岸线由近海端至远海端依次设置防浪堤、纳潮湿地、集水明沟、斜坡绿地和隐形堤;其中防浪堤邻接大海,作为防冲击的第一道防线;越浪在隐形堤的阻挡下可以在纳潮湿地中被净化,若纳潮湿地中的积水满溢则流入集水明沟中,通过集水明沟排出;

16、由于隐形堤的顶面高于防浪堤的顶面,斜坡绿地位于隐形堤的上方且处于地面之上,斜坡绿地与隐形堤可以共同作为防冲击的第二道防线,可以应对突发的不同级别的高位的波浪和风暴潮;

17、斜坡绿地的断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种植土层、排盐层、基土层和排水管层;排盐层与集水明沟连通,集水明沟将排盐层的积水进行收集后排出至外界,从而保护土壤不受积水中的盐碱成分的污染;

18、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可以有效抵御不同级别的高位越浪和风暴潮,还能克服土壤盐碱高的问题,实现多功能的防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浪堤、纳潮湿地、集水明沟、斜坡绿地和隐形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隐形堤的断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种植层、隐形堤主体、隐形堤基础和隐形堤桩结构;所述隐形堤基础与所述隐形堤桩结构通过钢筋连接,所述隐形堤主体与所述隐形堤基础通过钢筋连接,所述种植层铺设于所述隐形堤主体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潮湿地的断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卵石层、土壤层、透水土工布层和碎石垫层;所述土壤层采用种植土进行回填,所述透水土工布层铺设于所述土壤层与所述碎石垫层之间用于隔离所述土壤层中的种植土与所述碎石垫层中的碎石,所述碎石垫层用于过滤积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盐层包括主管道和排盐管道;所述排盐管道分别铺设于所述隐形堤的两侧;所述主管道分布于所述集水明沟的两侧,多个所述排盐管道与所述主管道连通,用于将所述排盐管道中的积水通过所述主管道流入所述集水明沟后排出至外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连通于所述排盐管道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浪堤包括基础层和防浪堤主体;所述防浪堤主体通过钢筋连接于所述基础层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隐形堤的两侧的所述斜坡绿地以所述隐形堤为中心向两侧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堤顶路,所述堤顶路位于所述防浪堤与所述纳潮湿地之间,作为通行的道路。

...

【技术特征摘要】

1.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浪堤、纳潮湿地、集水明沟、斜坡绿地和隐形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隐形堤的断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种植层、隐形堤主体、隐形堤基础和隐形堤桩结构;所述隐形堤基础与所述隐形堤桩结构通过钢筋连接,所述隐形堤主体与所述隐形堤基础通过钢筋连接,所述种植层铺设于所述隐形堤主体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潮湿地的断面结构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卵石层、土壤层、透水土工布层和碎石垫层;所述土壤层采用种植土进行回填,所述透水土工布层铺设于所述土壤层与所述碎石垫层之间用于隔离所述土壤层中的种植土与所述碎石垫层中的碎石,所述碎石垫层用于过滤积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海复合韧性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新蒋月王雪浩布杨刘彦泽闫晓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正和恒基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