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现场的应急指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5796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49
本技术涉及一种灾害现场的应急指挥装置,包括车头和车体,车体上方设置有供指挥人员站立的指挥平台及驱动指挥平台升降的升降机构,指挥平台四周设置有护栏,其中一侧护栏设置有缺口,缺口设置有供人上下指挥平台的楼梯,位于前方的护栏上方设置有喇叭,位于前方、左方、右方的护栏上方分别设置有射灯及调节射灯朝向的调节机构,指挥平台上方设置有雨棚,指挥平台后方设置有指挥桌,指挥桌下方设置有电瓶,上方设置有插座,车体下方设置有将车体固定于地面的锚定机构。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大提高现场指挥效果的灾害现场的应急指挥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灾害指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灾害现场的应急指挥装置


技术介绍

1、灾害,是指能够对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演变成灾难,一般指地震、洪水等。

2、由于灾后救援效果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为提高救援效果,一般指挥人员需要奔赴现场,在指挥过程中,指挥人员一般站于地面,通过有限的近距离观察进行指挥,并受到人群的阻碍,难免存在盲区,使救援效果受限,为解决该问题,一般会借助消防车的升降台将指挥人员上升至一定高度,从而提高视野,但现有升降台空间有限、频繁上下不便,而且一些灾后现场,土地过于疏松,消防车长时间停放难免出现位移,给救援工作产生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大提高现场指挥效果的灾害现场的应急指挥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车头和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体上方设置有供指挥人员站立的指挥平台及驱动指挥平台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的指挥平台四周设置有护栏,其中一侧所述的护栏设置有缺口,所述的缺口设置有供人上下指挥平台的楼梯,位于前方的所述的护栏上方设置有喇叭,位于前方、左方、右方的所述的护栏上方分别设置有射灯及调节射灯朝向的调节机构,所述的指挥平台上方设置有雨棚,所述的指挥平台后方设置有指挥桌,所述的指挥桌下方设置有电瓶,上方设置有插座,所述的车体下方设置有将车体固定于地面的锚定机构。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下列方面获得更好的指挥效果:①指挥平台配合升降机构为指挥人员提供一定高度且足够大的稳定站立空间,为指挥人员提供更好的指挥视野;②指挥平台配备用于广播的喇叭和用于照亮指定位置的射灯,使指挥表达更为精确、高效;③指挥桌则用于展开或放置指挥用的地图或工具,使指挥更为从容;④指挥平台配备电瓶及插座,及时为救援所需的电器(手机、对讲机)进行供电;⑤雨棚为指挥平台提供干燥的工作环境,避免地图、工具或电器因淋雨而故障;⑥第一次指挥平台上升时,工作人员可随指挥平台一同上升,后续工作人员上下指挥平台,则通过楼梯,避免反复升降指挥平台所带来的不便,提高实用性;⑦锚定机构则在车体到达现场后将车体锚定于松软的地面,使车体及指挥平台长时间保持平稳。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锚定机构包括锚定座,所述的锚定座分别位于车体左右侧的前后方并延伸至车体外侧,所述的锚定座上方设置有锚定液压缸,所述的锚定液压缸向下驱动设置有锚杆,所述的锚杆下端呈倒置的圆锥状,所述的锚杆的圆锥侧面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周向排布的三角形刀片,所述的三角形刀片随着高度降低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的锚定座下方设置有围绕锚杆的护罩。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锚定液压缸驱动锚杆插入泥土,使车体能够稳定保持于松软的土地上,保证指挥平台上的指挥人员站立平稳及安全,而逐渐缩小的锚杆下端配合三角形刀片,使锚杆能够更易于插入泥土的同时也能在插入后提供更好的固定可靠性,此外,在锚杆四周设置护罩,避免锚杆下端受到外界冲击形变的同时避免伤害工作人员。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楼梯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的固定部沿竖向固定于车体侧面,所述的活动部沿竖向固定于指挥平台侧面,所述的固定部和活动部竖向对应且部分重叠。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楼梯由两部分组成,活动部随指挥平台同步升降,固定部则衔接活动部下端与地面,从而使楼梯自动调节与指挥平台所适配的高度,提高实用性。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护栏上的射灯基座,所述的射灯基座上方转动设置有水平摆动的射灯摆座,所述的射灯摆座位于射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射灯铰接的铰接座,所述的射灯后方两侧分别设置有手动调节射灯朝向的把手。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握把手即可同时调节射灯的上下朝向及左右朝向,使射灯朝向的调节更为快速、便捷、准确。

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单元和升降液压缸,所述的升降单元数量为两个并分别设置于车体与指挥平台之间的左右两侧,各所述的升降单元包括两个呈x排布且交叉处铰接的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所述的第一升降杆的上端铰接于指挥平台下方,下端设置有沿前后方向滑移于车体的第一滚轮,所述的车体上方设置有引导第一滚轮滑移的第一滑槽,所述的第二升降杆的上端设置有沿前后方向滑移于指挥平台下方的第二滚轮,下端铰接于车体,所述的指挥平台下方设置有引导第二滚轮滑移的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的升降单元的第一升降杆之间沿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杆,两个所述的升降单元的第二升降杆之间沿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的升降液压缸铰接于第一连杆并驱动设置有与第二连杆铰接的液压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两组x排布的升降杆所组成的升降单元,使指挥平台稳定保持高度,配合升降液压缸驱动升降杆相对摆动,使升降动作更为平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灾害现场的应急指挥装置,包括车头和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体上方设置有供指挥人员站立的指挥平台及驱动指挥平台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的指挥平台四周设置有护栏,其中一侧所述的护栏设置有缺口,所述的缺口设置有供人上下指挥平台的楼梯,位于前方的所述的护栏上方设置有喇叭,位于前方、左方、右方的所述的护栏上方分别设置有射灯及调节射灯朝向的调节机构,所述的指挥平台上方设置有雨棚,所述的指挥平台后方设置有指挥桌,所述的指挥桌下方设置有电瓶,上方设置有插座,所述的车体下方设置有将车体固定于地面的锚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害现场的应急指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定机构包括锚定座,所述的锚定座分别位于车体左右侧的前后方并延伸至车体外侧,所述的锚定座上方设置有锚定液压缸,所述的锚定液压缸向下驱动设置有锚杆,所述的锚杆下端呈倒置的圆锥状,所述的锚杆的圆锥侧面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周向排布的三角形刀片,所述的三角形刀片随着高度降低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的锚定座下方设置有围绕锚杆的护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害现场的应急指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梯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的固定部沿竖向固定于车体侧面,所述的活动部沿竖向固定于指挥平台侧面,所述的固定部和活动部竖向对应且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害现场的应急指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护栏上的射灯基座,所述的射灯基座上方转动设置有水平摆动的射灯摆座,所述的射灯摆座位于射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射灯铰接的铰接座,所述的射灯后方两侧分别设置有手动调节射灯朝向的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害现场的应急指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单元和升降液压缸,所述的升降单元数量为两个并分别设置于车体与指挥平台之间的左右两侧,各所述的升降单元包括两个呈X排布且交叉处铰接的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所述的第一升降杆的上端铰接于指挥平台下方,下端设置有沿前后方向滑移于车体的第一滚轮,所述的车体上方设置有引导第一滚轮滑移的第一滑槽,所述的第二升降杆的上端设置有沿前后方向滑移于指挥平台下方的第二滚轮,下端铰接于车体,所述的指挥平台下方设置有引导第二滚轮滑移的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的升降单元的第一升降杆之间沿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杆,两个所述的升降单元的第二升降杆之间沿左右方向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的升降液压缸铰接于第一连杆并驱动设置有与第二连杆铰接的液压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灾害现场的应急指挥装置,包括车头和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体上方设置有供指挥人员站立的指挥平台及驱动指挥平台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的指挥平台四周设置有护栏,其中一侧所述的护栏设置有缺口,所述的缺口设置有供人上下指挥平台的楼梯,位于前方的所述的护栏上方设置有喇叭,位于前方、左方、右方的所述的护栏上方分别设置有射灯及调节射灯朝向的调节机构,所述的指挥平台上方设置有雨棚,所述的指挥平台后方设置有指挥桌,所述的指挥桌下方设置有电瓶,上方设置有插座,所述的车体下方设置有将车体固定于地面的锚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害现场的应急指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定机构包括锚定座,所述的锚定座分别位于车体左右侧的前后方并延伸至车体外侧,所述的锚定座上方设置有锚定液压缸,所述的锚定液压缸向下驱动设置有锚杆,所述的锚杆下端呈倒置的圆锥状,所述的锚杆的圆锥侧面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周向排布的三角形刀片,所述的三角形刀片随着高度降低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的锚定座下方设置有围绕锚杆的护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灾害现场的应急指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梯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的固定部沿竖向固定于车体侧面,所述的活动部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豪徐刚范全龙朱安峰徐海燕郝君王云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城安大数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