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养殖蟹改善生态的红树林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281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养殖蟹改善生态的红树林保护装置,包括养蟹笼、庇护管以及人工蟹窟,所述庇护管的一端连通养蟹笼,所述人工蟹窟可拆卸地套设在庇护管的外侧,该人工蟹窟设有固定支架以及可开合的饵食腔;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可活动的一对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若干活动块以及连接绳,该连接绳依次穿过若干活动块进行连接;所述支撑板还设有调节旋钮与连接绳相接;实现了吸引养殖蟹进入人工蟹窟安全诱捕,并能安置人工蟹窟在红树植物的气生根下方,由气生根遮挡进行保护,利用支撑板扭曲穿过气生根的间隙,将人工蟹窟固定,防止人工蟹窟被天敌掏出,提高放生蟹的存活率,有利于增加红树林内的蟹洞密度,改善红树林生态。改善红树林生态。改善红树林生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养殖蟹改善生态的红树林保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红树林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养殖蟹改善生态的红树林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树林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其中,螃蟹能挖洞改善红树林环境,还能捕食害虫“团水虱”,保护红树植物正常生长。但在台风、极端气温等自然因素,以及红树林赶海、污染物排放等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红树林的生物群落,包括螃蟹数量以及蟹洞密度造成破坏,因而需要人工养殖并放生,来增加红树林内的螃蟹种群,使红树林各个区域的蟹洞密度恢复,以达到保护红树林生态的目的。专利号为“201711008358.9”,名称为“组合式栈道青蟹养殖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技术方案,由组合箱、庇护管、盖板、流水管、底排槽组成,组合箱由隔板分隔成多个管理室;所述组合箱上面开口并由盖板覆盖,组合箱四周和底面以及隔板上分布交换孔;所述管理室侧面下部设连接孔,管理室通过连接孔连接庇护管;所述组合箱侧面上部和隔板上部设水管孔,流水管横穿组合箱中各管理室;可为螃蟹生长提供更贴近自然的生长环境,提高螃蟹成活率,一室一蟹可防止螃蟹逃逸和个体间的残杀且便于捕抓养殖成品。现有的技术方案虽然利用一室一蟹的设计来提高捕抓螃蟹的便利性,但由于螃蟹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在管理室内捕抓螃蟹依旧存在被夹伤的风险;且将养殖蟹进行放生后,螃蟹因环境变化较大容易引起应激反应,导致放生蟹死亡;同时,处于应激状态的放生蟹无法在短时间内挖出蟹洞来保护自身,导致被天敌捕食,进一步导致放生蟹的存活率降低,螃蟹种群恢复缓慢,对红树林的环境改善保护效果不佳。因此,设计一种能防止被螃蟹攻击,提高放生后螃蟹存活率的利用养殖蟹改善生态的红树林保护装置成为了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养殖蟹改善生态的红树林保护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养殖蟹改善生态的红树林保护装置,包括养蟹笼、庇护管以及人工蟹窟,所述养蟹笼连接设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设有喷淋头,所述庇护管以及人工蟹窟均为圆筒状结构,庇护管的一端设有连通养蟹笼侧面的进出口,另一端设有分离口,所述人工蟹窟可拆卸地套设在庇护管的外侧,该人工蟹窟设有固定支架以及可开合的饵食腔,所述饵食腔的位置与分离口相对应;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竖直翻转座、水平旋转座以及一对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若干活动块以及连接绳,该连接绳依次穿过若干活动块进行连接;所述支撑板还连接设有可转动的调节旋钮,所述连接绳的一端缠绕连接在调节旋钮上,另一端设有收紧绳结。
[0005]采用上述方法后,通过在养蟹笼内单独养殖螃蟹,庇护管模拟蟹洞环境,供螃蟹日常居住、生活,供水管的喷淋头向养蟹笼内喷水,避免环境干燥导致螃蟹死亡;通过在饵食
腔内放入用于诱捕螃蟹的饵食,吸引螃蟹穿过庇护管,进入套在庇护管外侧的人工蟹窟内,将人工蟹窟向分离口所在的一端抽出与庇护管分离,螃蟹留在人工蟹窟中,利用人工蟹窟装载并运输螃蟹,避免被螃蟹夹伤,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通过原本套设在一起的人工蟹窟与庇护管分离,由人工蟹窟代替天然蟹洞供放生蟹居住,将部分养殖时的环境带到野外安置,减小环境的变化程度,降低螃蟹的应激反应,防止放生蟹过度应激死亡;通过将人工蟹窟安置在红树植物的气生根中支柱根的下方泥滩上,转动调节旋钮使缠绕的连接绳松开,连接若干活动块的绳体伸长,供若干活动块自由偏转,再通过转动竖直翻转座以及水平旋转座,使支撑板对准支柱根的间隙,活动块偏转使支撑板能穿过交错的支柱根伸入间隙中,随后反向转动调节旋钮将连接绳收紧,收紧绳结推动若干活动块向人工蟹窟靠拢,支撑板趋向笔直状态,同时活动块受支柱根阻挡,支撑板无法完全笔直,并从侧面挤压支柱根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利用支撑板与支柱根的摩擦力固定人工蟹窟的位置,既满足了螃蟹在红树植物下的泥滩中挖洞的习性,又能由气生根遮挡人工蟹窟进行保护,降低未适应野外环境的放生蟹被天敌捕食的概率,支撑板还能防止人工蟹窟被大型的天敌从气生根下掏出,进一步提高了保护效果,提高放生蟹的存活率,使放生蟹能有效扩大红树林内的螃蟹种群,进而自行挖洞改善红树林环境,恢复红树林内的蟹洞密度,放生蟹捕食红树植物上的害虫,保护红树林的生态正常。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块的侧面设有连续的波纹状凸起,不同支撑板上的所述波纹状凸起相互吻合。
[0007]采用上述方法后,通过活动块的侧面设有连续的波纹状凸起,在支撑板从侧面挤压支柱根时,波纹状凸起贴合气生根的形状,增大二者的接触面,进一步增大摩擦力;在人工蟹窟被拉扯时,波纹状凸起的凹陷处还能勾住气生根产生更大的阻力,保证人工蟹窟能固定在气生根下方;通过不同支撑板上的波纹状凸起相互吻合,减少一对支撑板合拢后占用的空间,避免将人工蟹窟放入气生根下方时支撑板勾住气生根。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庇护管沿轴线方向设有若干滑槽,所述滑槽延伸至庇护管的两端;所述人工蟹窟与进出口对应的一端设有蟹窟口,另一端设有操作圆孔、供电源以及收卷电机,所述操作圆孔内设有可拆装的饵食座,所述饵食座靠近分离口的一侧凹陷形成饵食腔,所述饵食腔的腔底设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连接设有挂饵钩,所述供电源、压力传感器以及收卷电机之间相互信号连接,所述收卷电机设有卷线轴以及复位按钮,所述卷线轴连接设有拉索,所述外壳还设有与滑槽相对应的若干触发通道,所述触发通道靠近进出口的一端设有栏杆槽,所述栏杆槽内设有转动轴以及复位扭簧,所述若干拉索对应穿过若干触发通道并伸入栏杆槽内缠绕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连接设有活动栏杆,所述复位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栏杆槽的内壁以及活动栏杆。
[0009]采用上述方法后,通过从操作圆孔内取出饵食座,饵食插到挂饵钩上再将饵食座复位,并打开压力传感器与收卷电机,在螃蟹夹取饵食时触动挂饵钩,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挂饵钩被触动,向收卷电机发出信号,收卷电机驱动卷线轴将拉索缠绕卷起,拉索沿触发通道移动,进而拉动另一端缠绕的转动轴,转动轴旋转带动活动栏杆从栏杆槽内转出,并穿过滑槽拦住进出口,防止螃蟹从庇护管回到养蟹笼;在抽出人工蟹窟时,活动栏杆还能沿滑槽扫过庇护管,将退回到庇护管内的螃蟹推到人工蟹窟内,保证螃蟹留在人工蟹窟内一同移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圆孔的孔口设有一对挡板转轴,该一对挡板
转轴的位置与操作圆孔的直径两端相对应,所述挡板转轴均连接设有半圆挡板以及封闭扭簧,所述半圆挡板拼合覆盖操作圆孔,该半圆挡板的直边一端连接挡板转轴,另一端设有斜角缺口;所述饵食座的端面设有与斜角缺口相对应的一对推柱。
[0011]采用上述方法后,通过封闭扭簧连接挡板转轴提供支撑力,保持相连的半圆挡板覆盖操作圆孔,避免取出饵食座时,螃蟹从操作圆孔爬出人工蟹窟;通过饵食座的推柱穿过斜角缺口与半圆挡板贴合,转动饵食座,推柱抵住半圆挡板发力,推动半圆挡板绕相连的挡板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养殖蟹改善生态的红树林保护装置,包括养蟹笼(1)、庇护管(2)以及人工蟹窟(3),所述养蟹笼(1)连接设有供水管(4),所述供水管(4)设有喷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庇护管(2)以及人工蟹窟(3)均为圆筒状结构,庇护管(2)的一端设有连通养蟹笼(1)侧面的进出口,另一端设有分离口(5),所述人工蟹窟(3)可拆卸地套设在庇护管(2)的外侧,该人工蟹窟(3)设有固定支架以及可开合的饵食腔(6),所述饵食腔(6)的位置与分离口(5)相对应;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竖直翻转座(7)、水平旋转座(8)以及一对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包括若干活动块(901)以及连接绳(902),该连接绳(902)依次穿过若干活动块(901)进行连接;所述支撑板(9)还连接设有可转动的调节旋钮(903),所述连接绳(902)的一端缠绕连接在调节旋钮(903)上,另一端设有收紧绳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养殖蟹改善生态的红树林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901)的侧面设有连续的波纹状凸起(10),不同支撑板(9)上的所述波纹状凸起(10)相互吻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养殖蟹改善生态的红树林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庇护管(2)沿轴线方向设有若干滑槽(11),所述滑槽(11)延伸至庇护管(2)的两端;所述人工蟹窟(3)与进出口对应的一端设有蟹窟口(12),另一端设有操作圆孔(13)、供电源以及收卷电机(14),所述操作圆孔(13)内设有可拆装的饵食座(15),所述饵食座(15)靠近分离口(5)的一侧凹陷形成饵食腔(6),所述饵食腔(6)的腔底设有压力传感器(16),该压力传感器(16)连接设有挂饵钩(17),所述供电源、压力传感器(16)以及收卷电机(14)之间相互信号连接,所述收卷电机(14)设有卷线轴以及复位按钮,所述卷线轴连接设有拉索(18),所述外壳还设有与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刚权伟周天培全力朱孔湘卫达郝君张旭叶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城安大数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