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线入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5639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4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引线入槽装置,用于抓取引线并装入治具的内侧槽和外侧槽,其包括机座、工件固定机构、抓线机械手、第一引导机构以及第二引导机构。上述的引线入槽装置,可以将引线引导装入治具的内侧槽和外侧槽,即使引线位置相对内侧槽和外侧槽有所偏离,也可以将其准确引入,定位准确;同时由于采用外部动作的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对引线进行引导,可以降低对治具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的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引线入槽装置


技术介绍

1、参照图1,为装载有多个线圈1的治具2。线圈1具有多个引线11,治具2设置有多组与引线11对应的内侧槽21和外侧槽22,引线11穿设于内侧槽21和外侧槽22。上述的治具2将线圈1以及其引线11进行了定位,可以方便后续工序的进行,如将其定位焊接于pcb板等等。在生产形成上述的半成品时,需要抓取线圈1的引线11对应地装入内侧槽21和外侧槽22,由于内侧槽21和外侧槽22均比较小,现有的设备难以准确将引线11装入内侧槽21和外侧槽22。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引线入槽装置,能够抓取引线准确装入治具的内侧槽和外侧槽。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引线入槽装置,其包括:机座:工件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座,所述工件固定机构设置有工件固定位;抓线机械手,包括夹线器和移动驱动组件,所述移动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座,所述夹线器设置于所述移动驱动组件,所述移动驱动组件配置为能驱动所述夹线器移动;第一引导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座,所述第一引导机构包括第一引导板和第一引导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引导板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平放设置,所述第一引导板的一端为连接端并与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引导板的所述自由端相对所述连接端更靠近所述工件固定位,所述第一引导板开设有第一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槽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引导板的所述自由端设置有第一缺省开口,所述第一缺省开口与所述第一引导槽靠近所述自由端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第一引导板移动至所述工件固定位的上侧;第二引导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座,所述第二引导机构包括第二引导板和第二引导驱动组件,所述第二引导板沿前后延伸并竖向设置,所述第二引导板与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板开设有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二引导槽沿竖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引导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缺省开口,所述第二缺省开口与所述第二引导槽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引导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第二引导板移动至所述工件固定位沿左右方向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缺省开口和所述第二缺省开口从外至内的宽度逐渐减少并且里端的宽度分别与所述第一引导槽的一端宽度和所述第二引导槽的一端宽度适配。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引线入槽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线圈和治具通过工件固定机构固定于工件固定位,避免引线入槽时移动,固定线圈和治具时使得内侧槽和外侧槽沿左右方向排布。夹线器抓取引线后,先通过第一引导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引导板移动到工件固定位处的治具的上侧,使得第一引导槽和治具的内侧槽上下相对并且第一引导槽靠近第一缺省开口的一端越过内侧槽靠近治具中心的里端,然后使夹线器移动,带动引线通过第一缺省开口进入到第一引导槽中并往槽内移动,使得引线顺势装入内侧槽;引线装入内侧槽后,通过第一引导驱动组件驱动第一引导板移开避让,通过第二引导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引导板移动到工件固定位处的治具的一侧,使得第二引导槽与外侧槽的外端对准并且第二引导槽的上端高于外侧槽,然后使夹线器移动,带动引线通过第二缺省开口进入第二引导槽并往槽内移动,使得引线可以顺势装入外侧槽。上述的引线入槽装置,可以将引线引导装入治具的内侧槽和外侧槽,即使引线位置相对内侧槽和外侧槽有所偏离,也可以将其准确引入,定位准确;同时由于采用外部动作的第一引导板和第二引导板对引线进行引导,可以降低对治具的要求。

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工件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治具的治具固定结构和将元件固定于治具的元件固定结构。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引导板具有第一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初始位置设置于所述工件固定位沿左右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配置为能驱动所述第一引导板左右移动。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配置为能驱动所述第一引导板前后移动。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引导板具有第二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初始位置设置于所述工件固定位的侧下方,所述第二引导驱动组件能驱动所述第二引导板上下移动。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驱动组件配置为能驱动所述夹线器上下及左右移动。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缺省开口和所述第二缺省开口为里端小外端大的v形。

1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线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固定机构(100)包括用于固定治具(2)的治具固定结构和将元件固定于治具(2)的元件固定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板(310)具有第一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初始位置设置于所述工件固定位沿左右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320)配置为能驱动所述第一引导板(310)左右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引线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320)配置为能驱动所述第一引导板(310)前后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板(410)具有第二初始位置,所述第二初始位置设置于所述工件固定位的侧下方,所述第二引导驱动组件(420)能驱动所述第二引导板(410)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驱动组件(220)配置为能驱动所述夹线器(210)上下及左右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省开口(312)和所述第二缺省开口(412)为里端小外端大的V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线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固定机构(100)包括用于固定治具(2)的治具固定结构和将元件固定于治具(2)的元件固定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板(310)具有第一初始位置,所述第一初始位置设置于所述工件固定位沿左右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320)配置为能驱动所述第一引导板(310)左右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引线入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驱动组件(320)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平
申请(专利权)人:汉仁科技广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