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金霞专利>正文

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诊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4027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诊治装置,包括箱体、开关、蓄电池、电动推杆、万向轮、储液箱、蒸汽发生器、第一滑块、第一电机、第一螺杆、第二滑块、竖杆、第二电机、第二螺杆、第三滑块、熏蒸头罩、导气管道、出气喷头、连接软管和箱门,通过设置箱体上的箱门以及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螺杆转动,进而带动熏蒸头罩进行左右移动,进而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螺杆转动,进而带动熏蒸头罩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熏蒸头罩在箱体内收缩和伸展,从而方便在不使用时将熏蒸头罩进行收纳在箱体的内部,防止暴露在外部熏蒸头罩容易被污染,通过设置电动推杆带动装置进行高度升降,从而使装置可根据不同病床的高度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具体是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诊治装置


技术介绍

1、神经内科患者常常出现偏头痛症状,这些继发性头痛在临床上也可表现为类似偏头痛性质的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但无典型偏头痛发作过程,大部分病例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或刺激症状,颅脑影像学检查可显示病灶,神经内科在进行偏头痛治疗时,需要对患者头部进行理疗来提高治疗效果,以往的头部治疗装置多采用穴位刺激,往往效果不理想,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而医务人员往往会使用熏蒸装置利用中药熏蒸来提高患者头部的神经刺激,以缓解患者病痛。

2、但是现有的熏蒸装置不能在不使用时对熏蒸装置进行收纳,导致不使用时熏蒸装置暴露在外部容易被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诊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熏蒸装置不能在不使用时对熏蒸装置进行收纳,导致不使用时熏蒸装置暴露在外部容易被污染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诊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外侧固定安装有开关,所述箱体底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箱体底部对称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推杆端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箱体顶部固定安装有储液箱,所述箱体顶部通过固定杆固定安装有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进液口通过导管与储液箱出液口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箱体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箱体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杆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顶端与第一滑块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底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第一滑块顶部,所述竖杆和第二螺杆上共同套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外侧通过固定杆固定安装有熏蒸头罩,所述熏蒸头罩内部嵌设有导气管道,所述熏蒸头罩内开设有用于导气管道嵌设的通道,所述导气管道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喷头,所述导气管道进气口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一端伸出箱体后与蒸汽发生器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外侧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一侧通过铰链与箱体一侧铰接,所述箱门上设置有把手。

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液箱进液口处固定连接有进液管,进液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储液箱出液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上设置有阀门。

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螺杆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箱体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杆另一端横向贯穿第二滑块和箱体后与第一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箱体上开设有用于第一螺杆转动连接的通孔,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用于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第二滑块底部与箱体内侧底部相贴合且滑动连接。

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滑块上开设有用于竖杆滑动连接的通过,所述第三滑块上开设有用于第二螺杆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

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气喷头与导气管道内部连通,所述出气喷头喷头处伸出熏蒸头罩,所述熏蒸头罩上开设有用于出气喷头穿过的通孔。

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动推杆、蒸汽发生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通过导线与开关电连接,所述开关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通过设置箱体上的箱门以及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螺杆转动,进而带动熏蒸头罩进行左右移动,进而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螺杆转动,进而带动熏蒸头罩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熏蒸头罩在箱体内收缩和伸展,从而方便在不使用时将熏蒸头罩进行收纳在箱体的内部,防止暴露在外部熏蒸头罩容易被污染,通过设置电动推杆带动装置进行高度升降,从而使装置可根据不同病床的高度进行调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诊治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外侧固定安装有开关(2),所述箱体(1)底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3),所述箱体(1)底部对称安装有电动推杆(4),所述电动推杆(4)的推杆端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5),所述箱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储液箱(6),所述箱体(1)顶部通过固定杆固定安装有蒸汽发生器(7),所述蒸汽发生器(7)进液口通过导管与储液箱(6)出液口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8),所述箱体(1)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9),所述箱体(1)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杆(10)和第二滑块(11),所述第二滑块(11)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12),所述竖杆(12)顶端与第一滑块(8)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8)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14),所述第二螺杆(14)底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第一滑块(8)顶部,所述竖杆(12)和第二螺杆(14)上共同套设有第三滑块(15),所述第三滑块(15)外侧通过固定杆固定安装有熏蒸头罩(16),所述熏蒸头罩(16)内部嵌设有导气管道(17),所述熏蒸头罩(16)内开设有用于导气管道(17)嵌设的通道,所述导气管道(17)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喷头(18),所述导气管道(17)进气口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19),所述连接软管(19)一端伸出箱体(1)后与蒸汽发生器(7)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外侧设置有箱门(20),所述箱门(20)一侧通过铰链与箱体(1)一侧铰接,所述箱门(20)上设置有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诊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6)进液口处固定连接有进液管,进液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储液箱(6)出液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上设置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诊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10)一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箱体(1)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杆(10)另一端横向贯穿第二滑块(11)和箱体(1)后与第一电机(9)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上开设有用于第一螺杆(10)转动连接的通孔,所述第二滑块(11)上开设有用于第一螺杆(10)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第二滑块(11)底部与箱体(1)内侧底部相贴合且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诊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块(15)上开设有用于竖杆(12)滑动连接的通过,所述第三滑块(15)上开设有用于第二螺杆(14)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诊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喷头(18)与导气管道(17)内部连通,所述出气喷头(18)喷头处伸出熏蒸头罩(16),所述熏蒸头罩(16)上开设有用于出气喷头(18)穿过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诊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4)、蒸汽发生器(7)、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3)通过导线与开关(2)电连接,所述开关(2)通过导线与蓄电池(3)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诊治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外侧固定安装有开关(2),所述箱体(1)底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3),所述箱体(1)底部对称安装有电动推杆(4),所述电动推杆(4)的推杆端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5),所述箱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储液箱(6),所述箱体(1)顶部通过固定杆固定安装有蒸汽发生器(7),所述蒸汽发生器(7)进液口通过导管与储液箱(6)出液口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8),所述箱体(1)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9),所述箱体(1)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螺杆(10)和第二滑块(11),所述第二滑块(11)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12),所述竖杆(12)顶端与第一滑块(8)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8)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14),所述第二螺杆(14)底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第一滑块(8)顶部,所述竖杆(12)和第二螺杆(14)上共同套设有第三滑块(15),所述第三滑块(15)外侧通过固定杆固定安装有熏蒸头罩(16),所述熏蒸头罩(16)内部嵌设有导气管道(17),所述熏蒸头罩(16)内开设有用于导气管道(17)嵌设的通道,所述导气管道(17)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喷头(18),所述导气管道(17)进气口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19),所述连接软管(19)一端伸出箱体(1)后与蒸汽发生器(7)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外侧设置有箱门(20),所述箱门(20)一侧通过铰链与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霞
申请(专利权)人:李金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