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高频加热式硅氧负极预锂化及CVD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393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26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高频加热式硅氧负极预锂化及CVD一体化装置,所述一体化装置包括炉管、进料区、收集区、加热单元、气源单元、升降单元和电控单元。炉管能够正反转动,且其内部置有搅拌片以控制物料走向;电控单元位于炉管下方,被配置为一体化装置的总控制中心;进料区与炉管的入口管连接以进行喂料;收集区与炉管的出口管连接;加热单元环绕于炉管外侧对炉管采用中高频感应加热升温;气源单元与炉管的出口管连接,向炉管提供碳源气;升降单元位于炉管的入口处下方,通过调节炉管内反应区的水平角切换反应流程使预锂化及CVD工艺连续进行。本技术提供的一体化装置能够提高温度的稳定性和上升速率,确保物料反应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硅氧材料预处理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中高频加热式硅氧负极预锂化及cvd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1、锂电负极材料是锂电池四大主材之一,在锂电池中起到能量储存和释放的作用,主要影响锂电池的首次效率、循环性能、电池容量、能量密度、安全性能等,目前锂电负极材料以石墨负极为主流。但现阶段商业化石墨负极材料比容量已接近理论值极限,提升空间很小。随着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要求不断提高,发展克容量更高的新型负极材料,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成为必要。硅材料由于其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理论比容量为4200mah/g,是石墨负极材料的10倍),通过改性可实现高容量和较长的使用寿命,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负极材料研发的主流方向。

2、由于硅材料的体积变化率为300%,而碳材料膨胀仅为12%,硅负极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易反复膨胀收缩,致使负极材料粉化、脱落,并最终导致负极材料失去电接触而使电池彻底失效。而硅氧由于添加了氧原子,膨胀率下降至150%,循环性能比纳米硅要好。但在不断的充放电中,硅负极表面会有sei膜的持续生长,一直不可逆地消耗电池中有限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高频加热式硅氧负极预锂化及CVD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炉管、进料区、收集区、加热单元、气源单元、升降单元和电控单元,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高频加热式硅氧负极预锂化及CVD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管、进料区和收集区之间采用多级动密封连接,多级动密封为填料动密封、迷宫动密封和油封动密封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高频加热式硅氧负极预锂化及CVD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管为升降式炉管,且能够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高频加热式硅氧负极预锂化及CVD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高频加热式硅氧负极预锂化及cvd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炉管、进料区、收集区、加热单元、气源单元、升降单元和电控单元,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高频加热式硅氧负极预锂化及cvd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管、进料区和收集区之间采用多级动密封连接,多级动密封为填料动密封、迷宫动密封和油封动密封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高频加热式硅氧负极预锂化及cvd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管为升降式炉管,且能够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高频加热式硅氧负极预锂化及cvd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为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为中空状,其内部供有循环冷却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高频加热式硅氧负极预锂化及cvd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为铜质感应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珊宋冯乐钟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天诺聚能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