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tr电源,具体为一种考虑上下电时序的tr电源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tr组件的应用已变得越来越广泛,tr电源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因此面临着不断发展的要求。tr电源一般具有多路电源输出,其中的负电源用于tr组件的栅极控制电路,正电源用于tr组件放大电路。通常情况下,tr组件要求栅极控制电路供电正常后,才能给放大器漏极加电;栅极控制电路断电前则需要先将放大器漏极断电,否则会造成tr组件内部器件的损坏。因此,满足特定的上下电时序,始终是tr电源需要确保的重要原则。
2、现有技术中,常见的tr电源结构所采用的设计方案,主要基于独立的dc-dc电源模块,其时序控制方式主要为以下三种:
3、1、电源模块缓启动控制:通过调整电源模块缓启动电路的rc时间常数,控制电源上电时序;但此方式无法控制下电时序;
4、2、电源模块级联控制:通过前级电源模块输出,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后级电源模块;此方式同样无法控制下电时序;
5、3、专用逻辑芯片控制:通过逻辑芯片给电源模块发送ttl电平信号,控制电源模块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考虑上下电时序的TR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功率隔离DC-DC电源组件、小功率升降压转换组件、主功率MOSFET开关、上电控制电路和下电回馈电路;大功率隔离DC-DC电源组件接收外部电源输入,并通过主功率MOSFET开关对外输出第一正电源,自身单独对外输出第二正电源;大功率隔离DC-DC电源组件与小功率升降压转换组件相连接,小功率升降压转换组件对外输出第一负电源与第二负电源;上电控制电路分别与大功率隔离DC-DC电源组件和小功率升降压转换组件相连接,上电控制电路还接收TTL控制信号的输入;下电回馈电路分别与大功率隔离DC-DC电源组件和小功率升降压转换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虑上下电时序的tr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功率隔离dc-dc电源组件、小功率升降压转换组件、主功率mosfet开关、上电控制电路和下电回馈电路;大功率隔离dc-dc电源组件接收外部电源输入,并通过主功率mosfet开关对外输出第一正电源,自身单独对外输出第二正电源;大功率隔离dc-dc电源组件与小功率升降压转换组件相连接,小功率升降压转换组件对外输出第一负电源与第二负电源;上电控制电路分别与大功率隔离dc-dc电源组件和小功率升降压转换组件相连接,上电控制电路还接收ttl控制信号的输入;下电回馈电路分别与大功率隔离dc-dc电源组件和小功率升降压转换组件相连接,用于在tr电源下电时,通过正电源的电荷回馈,延长负电源保持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上下电时序的tr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功率隔离dc-dc电源组件,包括第一dc-dc模块和第二dc-dc模块;第一dc-dc模块接收ttl控制信号的输入,并通过主功率mosfet开关对外输出第一正电源;第二dc-dc模块自身单独对外输出第二正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考虑上下电时序的tr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功率mosfet开关为n沟道型的mosfet管;mosfet管的漏极与第一dc-dc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源极与第一正电源输出端相连,栅极与第二dc-dc模块的输出端相连并接受其第二正电源的输出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考虑上下电时序的tr电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功率升降压转换组件,包括第一buck-boost模块和第二buck-boost模块;第一buck-boost模块与第二buck-boost模块均连接至第一dc-dc模块的输出端;第一buck-boost模块对外输出第一负电源,第二buck-boost模块对外输出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意婷,王斌,余俊宏,赵伟刚,张莉,黄付刚,王凤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