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减压装置的减压凸轮轴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3622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内燃机减压装置的减压凸轮轴结构,减压装置设于凸轮轴上,凸轮轴有进气凸轮及排气凸轮;减压装置有沿凸轮轴轴向上设置的第一支撑座、设于凸轮轴上并与第一支撑座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座、被凸轮轴带动而摆动的摆动臂、设于凸轮轴上并与摆动臂相互作动的复位单元、被摆动臂带动的减压凸轮轴;第一支撑座设有第一穿设孔或第一穿孔,第二支撑座设有第二穿设孔;减压凸轮轴至少有减压凸轮段与由减压凸轮段一侧延设的枢设段,减压凸轮轴穿设于第一支撑座的第一穿设孔或第一穿孔与穿设于第二支撑座的第二穿设孔内,使减压凸轮轴枢设于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上;借使减压凸轮轴保持应有的刚性强度,提升减压装置的使用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内燃机减压装置的减压凸轮轴结构,尤其指一种确保减压凸轮轴的定位与刚性强度效果的内燃机减压装置的减压凸轮轴结构。


技术介绍

1、如图1所示,内燃机1于启动伊始,为避免设于内燃机1内的活塞11由下死点上升时阻抗过大,因此会于该汽缸头12内凸轮轴13上设置一减压装置14。

2、该减压装置14系设于该凸轮轴13的排气凸轮131的侧旁,借由该减压装置14于该内燃机1欲启动伊始来顶推该排气摇臂15,该排气摇臂15被该减压装置14顶推后,进而来令该排气阀门(图中未绘出)作一微开的开度,借此当该内燃机1启动伊始,该活塞11由下死点向上推升时对于燃烧室16产生的空气压力,该活塞11上升所产生的空气压力即可由该微开的排气阀门处排出,进而可减少该活塞11由下死点向上推升时的阻抗,俾能便利该内燃机1的启动。

3、如图1所示,该减压装置14至少具有一摆动臂141、可被该摆动臂141带动的减压凸轮轴142;当该内燃机1未启动时该摆动臂141系略收合于该凸轮轴13上,因此该摆动臂141可带动该减压凸轮轴142略顶推该排气凸轮131,该排气凸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燃机减压装置的减压凸轮轴结构,所述减压装置组设于凸轮轴上,所述凸轮轴具有进气凸轮及排气凸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装置包括有沿所述凸轮轴轴向上设置的第一支撑座、设于所述凸轮轴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撑座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座、可被所述凸轮轴带动而摆动的摆动臂、设于所述凸轮轴上并可与所述摆动臂相互作动的复位单元、可被所述摆动臂带动的减压凸轮轴;所述第一支撑座设有第一穿设孔,所述第二支撑座设有第二穿设孔;所述减压凸轮轴至少具有减压凸轮段与由所述减压凸轮段一侧延设的枢设段,所述减压凸轮轴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所述第一穿设孔与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所述第二穿设孔内,来使所述减压凸轮轴以二侧获得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减压装置的减压凸轮轴结构,所述减压装置组设于凸轮轴上,所述凸轮轴具有进气凸轮及排气凸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装置包括有沿所述凸轮轴轴向上设置的第一支撑座、设于所述凸轮轴上并与所述第一支撑座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座、可被所述凸轮轴带动而摆动的摆动臂、设于所述凸轮轴上并可与所述摆动臂相互作动的复位单元、可被所述摆动臂带动的减压凸轮轴;所述第一支撑座设有第一穿设孔,所述第二支撑座设有第二穿设孔;所述减压凸轮轴至少具有减压凸轮段与由所述减压凸轮段一侧延设的枢设段,所述减压凸轮轴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所述第一穿设孔与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所述第二穿设孔内,来使所述减压凸轮轴以二侧获得支撑的方式被枢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减压装置的减压凸轮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凸轮轴一体化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减压装置的减压凸轮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沿所述凸轮轴轴向与所述排气凸轮成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座亦可由所述排气凸轮的一部分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减压装置的减压凸轮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凸轮轴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相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外侧端具有第一限制机构,所述减压凸轮轴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相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外侧端具有第二限制机构,所述第一限制机构与所述第二限制机构可限制所述减压凸轮轴沿所述凸轮轴轴向的位移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减压装置的减压凸轮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更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具有外环部、内环部及位于所述外环部与所述内环部之间的滚珠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