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_技高网

一种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993588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1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将第一组待安装件预装至横梁上,并将横梁嵌件安装至横梁的端部;对横梁上的第一组待安装件进行连接固定,得到横梁组件;将第二组待安装件预装至侧梁上;对侧梁上的第二组待安装件进行连接固定,得到侧梁组件;将横梁组件和侧梁组件进行组装;将制动吊座安装至侧梁组件上。上述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结合碳纤维构架横梁、侧梁、各待安装件的材质和连接结构特点,提出了横梁、侧梁以及各待安装件的装配工艺流程,合理规划了碳纤维构架装配顺序,从而实现碳纤维构架的装配制造,经过现场验证,该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通用性强、适合碳纤维构架批量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及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轨道交通,特别涉及一种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常规轨道车辆的构架的侧梁、横梁以及各安装座均为金属材料,装配方式为焊接连接装配。

2、现有体系中,碳纤维构架中横梁、侧梁均为碳纤维材质,各安装座有金属材质也有碳纤维材质。各安装座与横、侧梁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与铆钉连接相组合的螺铆组合连接方式,且每个安装座装配所用铆钉为矩阵式铆钉组,横梁、侧梁之间连接为金属衬套与螺柱组合的连接方式。

3、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4、碳纤维构架中的横梁、侧梁及各安装座装配时,各装配连接部位空间狭小、装配关系相互影响与制约,导致传统构架装配方法无法满足碳纤维构架装配需求。

5、因此,为了实现碳纤维构架中横梁、侧梁及各安装座的装配组装需求和批量节拍化生产,保证碳纤维构架装配效率和组装质量,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适时提供一种通用性强、适合碳纤维构架批量装配,并且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及质量的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该装配方法通用性强、适合碳纤维构架批量装配,并且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及质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包括:

3、将第一组待安装件预装至横梁上,并将横梁嵌件安装至横梁的端部;

4、对横梁上的第一组待安装件进行连接固定,得到横梁组件;

5、将第二组待安装件预装至侧梁上;

6、对侧梁上的第二组待安装件进行连接固定,得到侧梁组件;

7、将横梁组件和侧梁组件进行组装;

8、将制动吊座安装至侧梁组件上。

9、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一组待安装件预装至横梁上的步骤,包括:

10、将横梁吊运至横梁支撑装置上;

11、通过衬套夹持杆将第一组待安装件中的各安装座的衬套分别从横梁的内腔安装至横梁的各横梁衬装孔中;

12、通过衬套拉紧检测装置检测各安装座的衬套的端面与对应的横梁衬装孔的端面的间隙尺寸;

13、在各安装座的衬套的端面与对应的横梁衬装孔的端面的间隙尺寸满足要求时,将各安装座预装至横梁上;

14、通过塞尺检测各安装座与横梁的接触面间隙;

15、在各安装座与横梁的接触面间隙满足要求时,将各安装座拆下,并通过结构胶消除各安装座与横梁的接触面间隙;

16、通过第一横梁预装组件将各安装座重新原位组装至横梁上;

17、通过第二横梁预装组件将第一组待安装件中的横向止挡座、横向减振器座、垂向止挡座预装至横梁上。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横梁上的第一组待安装件进行连接固定的步骤,包括:

19、在预装完成第一组待安装件的横梁上进行连接孔加工;

20、将连接组件装入各连接孔中,以完成第一组待安装件和横梁的连接固定。

21、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横梁上的第一组待安装件进行连接固定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22、在预装完成第一组待安装件的横梁上进行自攻螺套安装孔加工;

23、将各自攻螺套装入对应的自攻螺套安装孔中;

24、通过紧固件拧入自攻螺套中,以将空簧座板安装至横梁上。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制动吊座安装至侧梁组件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26、在制动吊座上安装制动吊座嵌件;

27、将熔断器箱座和受流器座预装至侧梁组件上;

28、将空簧座安装至空簧座板上;

29、在空簧座和侧梁组件二者接触面上涂抹结构胶。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二组待安装件预装至侧梁上的步骤,包括:

31、将侧梁吊运至侧梁支撑装置上;

32、通过定位转臂座衬套专用工装将第二组待安装件中的定位转臂座的衬套从侧梁的内腔安装至侧梁的第一侧梁衬装孔中;

33、通过衬套拉紧检测装置检测定位转臂座的衬套的端面和第一侧梁衬装孔的端面的间隙尺寸;

34、在定位转臂座的衬套的端面和第一侧梁衬装孔的端面的间隙尺寸满足要求时,将定位转臂座预装至侧梁上;

35、通过塞尺检测定位转臂座与侧梁的接触面间隙;

36、在定位转臂座与侧梁的接触面间隙满足要求时,将定位转臂座拆下,并通过结构胶消除定位转臂座与侧梁的接触面间隙;

37、通过第一侧梁预装组件将定位转臂座重新原位组装至侧梁上;

38、将垂向减振器的衬套和轮对提吊的衬套分别装入侧梁的第二侧梁衬装孔和第三侧梁衬装孔中;

39、通过衬套拉紧检测装置检测垂向减振器的衬套的端面和轮对提吊的衬套的端面分别与第二侧梁衬装孔的端面和第三侧梁衬装孔的端面的间隙尺寸;

40、在垂向减振器的衬套的端面与第二侧梁衬装孔的端面的间隙尺寸,以及轮对提吊的衬套的端面与第三侧梁衬装孔的端面的间隙尺寸均满足要求时,通过第二侧梁预装组件将第二组待安装件中的端盖板和抗侧滚扭杆座预装至侧梁上。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侧梁上的第二组待安装件进行连接固定的步骤,包括:

42、在预装完成定位转臂座、端盖板和抗侧滚扭杆座的侧梁上进行定位转臂座固定孔、端盖板固定孔、抗侧滚扭杆座固定孔以及连接横梁和侧梁的外衬套的第一安装孔加工;

43、将外衬套装入第一安装孔中;

44、将第一侧梁固定组件装入端盖板固定孔,以完成端盖板的连接固定;

45、通过定位转臂座衬套专用工装拆下侧梁内腔的定位转臂座的衬套;

46、将高度阀调节杆座的衬套安装至侧梁的第四侧梁衬装孔中,并通过衬套拉紧检测装置检测高度阀调节杆座的衬套的端面和第四侧梁衬装孔的端面的间隙尺寸;

47、在高度阀调节杆座的衬套的端面和第四侧梁衬装孔的端面的间隙尺寸满足要求时,将第二侧梁固定组件装入抗侧滚扭杆座固定孔,以完成抗侧滚扭杆座的连接固定;

48、通过定位转臂座衬套专用工装恢复组装定位转臂座的衬套,并紧固第一侧梁预装组件;

49、将第三侧梁固定组件装入定位转臂座固定孔,以完成定位转臂座的连接固定。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横梁组件和侧梁组件进行组装的步骤,包括:

51、在加工设备平台上对横梁组件和侧梁组件进行连接横梁组件和侧梁组件的内衬套的第二安装孔加工,第二安装孔贯穿外衬套并延伸至横梁嵌件;

52、将内衬套装入第二安装孔中,并将构架组装组件装入内衬套,以完成横梁组件和侧梁组件的组装。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加工设备平台上对横梁组件和侧梁组件进行连接横梁组件和侧梁组件的内衬套的第二安装孔加工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54、将横梁组件和侧梁组件吊运至构架支撑调整装置上;

55、通过构架预装组件将横梁组件和侧梁组件连接成构架;

56、将构架和构架支撑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组待安装件预装至横梁上的步骤,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横梁上的所述第一组待安装件进行连接固定的步骤,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横梁上的所述第一组待安装件进行连接固定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制动吊座安装至所述侧梁组件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二组待安装件预装至侧梁上的步骤,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侧梁上的所述第二组待安装件进行连接固定的步骤,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横梁组件和所述侧梁组件进行组装的步骤,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加工设备平台上对所述横梁组件和所述侧梁组件进行连接所述横梁组件和所述侧梁组件的内衬套的第二安装孔加工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制动吊座安装至所述侧梁组件上的步骤,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第一组待安装件预装至横梁上的步骤,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横梁上的所述第一组待安装件进行连接固定的步骤,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横梁上的所述第一组待安装件进行连接固定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制动吊座安装至所述侧梁组件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构架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荣许金国邓鸿剑吕国艳许士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