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3567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09
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该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包括:具有空气进口的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相互间具有间距的多块PCB板,以及设于空气进口处的离心风扇;离心风扇的出风方向与PCB板上设置的算力芯片的位置相对;算力芯片与离心风扇之间设置有热电半导体模块;热电半导体模块的热面与离心风扇的出风方向相对;热电半导体模块的冷面盖合在算力芯片的板面上;壳体上相对于空气进口的一侧设有空气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热电半导体模块将算力芯片的热量传递至热电半导体模块的热面,将离心风扇正对热电半导体模块的热面进行强风散热,并在座舱域控制器内构建空气散热通道结构,提升了座舱域控制器的散热效率,满足了高算力芯片的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车辆工业化过程中,车辆的智能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用户对车辆智能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智能座舱被赋予更多功能的情况下,智能座舱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座舱域控制器的算力也越来越快。然而座舱域控制器的算力受其座舱域控制器内的算力受芯片散热的影响较大,传统的座舱域控制器的散热结构拆卸不便,散热效率难以满足座舱控制器高算力芯片的散热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车辆,以解决目前座舱域控制器的散热结构清洁时拆卸不便,散热效率难以满足座舱控制器芯片散热要求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该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包括:具有空气进口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相互间具有间距的多块pcb板,以及设于所述空气进口处的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的出风方向与所述pcb板上设置的算力芯片的位置相对;所述算力芯片与所述离心风扇之间设置有热电半导体模块;所述热电半导体模块的热面与所述离心风扇的出风方向相对;所述热电半导体模块的冷面盖合在所述算力芯片的板面上;壳体上相对于所述空气进口的一侧设有空气出口。本专利技术通过热电半导体模块将算力芯片的热量传递至热电半导体模块的热面,将离心风扇正对热电半导体模块的热面进行强风散热,并在座舱域控制器内构建空气散热通道结构,提升了座舱域控制器的散热效率,满足了高算力芯片的散热要求。

3、可选的,在离心风扇一侧的所述壳体设置为散热翅板,所述散热翅板包括翅片底板和固定在所述翅片底板上的散热翅片;所述翅片底板上设有所述离心风扇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所述算力芯片板面的位置相对应。

4、可选的,所述离心风扇包括板状的风扇底座、与所述风扇底座固定连接的风扇主体、设置于所述风扇底座内与所述风扇主体接插电连的风扇线束,以及与所述风扇主体活动连接的风扇旋转叶片;所述风扇线束的另一端与所述pcb板上的电路电连接;所述风扇底座与所述翅片底板构成所述安装口空气通道;所述空气进口位于所述风扇底座的板边缘处,所述空气进口、所述安装口空气通道和所述风扇主体上的空气进口贯通。

5、可选的,所述安装口空气通道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散热翅片的高度。

6、可选的,所述散热翅片沿所述安装口空气通道至所述翅片底板边缘延伸,相邻的所述散热翅片构成散热翅片通道,所述散热翅片通道与所述安装口空气通道贯通。

7、可选的,所述风扇底座的两侧面设有条形导向块,所述散热翅片侧壁设有导向限位槽,所述条形导向块与所述导向限位槽为相适配的插接结构;其中,所述导向限位槽为半“工”字型结构。

8、可选的,所述壳体还包括下壳体和侧盖板;多个所述pcb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每块所述pcb板的边缘设有多个插接口;所述侧盖板上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与所述插接口相适配。

9、可选的,多个所述pcb板上下设置;每个所述pcb板与所述下壳体内壁保持间距。

10、可选的,所述空气出口为蜂窝状多孔结构。

11、可选的,所述pcb板的板边缘与壳体的侧壁保持间距。

12、可选的,远离所述离心风扇且位于下层的所述pcb板的一端与所述侧壁保持间距,所述pcb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侧壁密封连接。

13、可选的,上下相邻的所述pcb板之间沿风流方向设有内置风扇,所述内置风扇的安装座板与所述pcb板的板面固连。

14、可选的,上下相邻的所述pcb板之间沿风流方向设有w型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所述侧壁固连,所述导风板与所述pcb板的板面平行且保持间距。

15、可选的,所述离心风扇与所述热电半导体模块电串联。

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之一:

18、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该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包括:具有空气进口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相互间具有间距的多块pcb板,以及设于所述空气进口处的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的出风方向与所述pcb板上设置的算力芯片的位置相对;所述算力芯片与所述离心风扇之间设置有热电半导体模块;所述热电半导体模块的热面与所述离心风扇的出风方向相对;所述热电半导体模块的冷面盖合在所述算力芯片的板面上;壳体上相对于所述空气进口的一侧设有空气出口。本专利技术通过热电半导体模块将算力芯片的热量传递至热电半导体模块的热面,将离心风扇正对热电半导体模块的热面进行强风散热,并在座舱域控制器内构建空气散热通道结构,提升了座舱域控制器的散热效率,满足了高算力芯片的散热要求。

19、二、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离心风扇一侧的所述壳体设置为散热翅板,将所述散热翅板设置为翅片底板和固定在所述翅片底板上的散热翅片;并在所述翅片底板上设有所述离心风扇的安装口,且将所述安装口与所述算力芯片板面的位置相对应,使离心风扇高速的强风正对热电半导体模块的热面,在将携带热量的空气推入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内,流经多块pcb板构建的散热通道内携带更多的热量,并在座舱域控制器内空气散热通道结构的末端经空气出口排出热量,进一步提升了座舱域控制器的散热效率。

20、三、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于所述风扇底座内与所述风扇主体接插电连的风扇线束与所述pcb板上的电路电连接,使所述离心风扇结构与安装口相适配,并通过风扇底座与所述翅片底板构成所述安装口空气通道,且使所述空气进口、所述安装口空气通道和所述风扇主体上的空气进口贯通,在所述离心风扇高速运行时,从空气进口吸收低温空气,低温空气从散热翅片处吸热降低散热翅板温度的同时,进入所述安装口空气通道内,增大了空气对流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了散热翅板的散热效率。

21、四、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风扇底座的两侧面设有条形导向块),所述散热翅片侧壁设有导向限位槽,所述条形导向块与所述导向限位槽为相适配的插接结构;其中,所述导向限位槽为半“工”字型结构。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风扇底座设置为相适配的条形导向块和导向限位槽结构,拆卸便捷,便于离心风扇进行故障维修或清洁维护时在线进行快速拆卸和安装。

22、五、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所述壳体设置为下壳体和侧盖板;将多个所述pcb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每块所述pcb板的边缘设有多个插接口;所述侧盖板上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与所述插接口相适配;多个所述pcb板上下设置;将每个所述pcb板与所述下壳体内壁保持间距。上述保持的间距构成了多个所述pcb板间散热空气流通的通道,能快速将大量强力吹入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内的散热空气通过pcb板间散热空气流通的通道及时快速的排出,提升了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散热效率。

23、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在上述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中算力芯片运行时,可以触发离心风扇运行,运行的离心风扇配合上述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高效的散热结构,能快速的将吹入的空气排出,提升了座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空气进口(11)的壳体(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相互间具有间距的多块PCB板(2),以及设于所述空气进口(11)处的离心风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离心风扇(3)一侧的所述壳体(1)设置为散热翅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扇(3)包括板状的风扇底座(31)、与所述风扇底座(31)固定连接的风扇主体(32)、设置于所述风扇底座(31)内与所述风扇主体(32)接插电连的风扇线束(33),以及与所述风扇主体(32)活动连接的风扇旋转叶片(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空气通道(1331)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散热翅片(132)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132)沿所述安装口空气通道(1331)至所述翅片底板(131)边缘延伸,相邻的所述散热翅片(132)构成散热翅片通道(1321),所述散热翅片通道(1321)与所述安装口空气通道(1331)贯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底座(31)的两侧面设有条形导向块(311),所述散热翅片(132)侧壁设有导向限位槽(1322),所述条形导向块(311)与所述导向限位槽(1322)为相适配的插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还包括下壳体(14)和侧盖板(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PCB板(2)上下设置;每个所述PCB板(2)与所述下壳体(14)内壁保持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2)的板边缘与壳体的侧壁保持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离心风扇(3)且位于下层的所述PCB板(2)的一端与所述侧壁保持间距,所述PCB板(2)的另一端与所述侧壁密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所述PCB板(2)之间沿风流方向设有内置风扇,所述内置风扇的安装座板与所述PCB板(2)的板面固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邻的所述PCB板(2)之间沿风流方向设有W型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所述侧壁固连,所述导风板与所述PCB板(2)的板面平行且保持间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扇(3)与所述热电半导体模块(4)电串联。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空气进口(11)的壳体(1)、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相互间具有间距的多块pcb板(2),以及设于所述空气进口(11)处的离心风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在离心风扇(3)一侧的所述壳体(1)设置为散热翅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扇(3)包括板状的风扇底座(31)、与所述风扇底座(31)固定连接的风扇主体(32)、设置于所述风扇底座(31)内与所述风扇主体(32)接插电连的风扇线束(33),以及与所述风扇主体(32)活动连接的风扇旋转叶片(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空气通道(1331)的高度不大于所述散热翅片(132)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132)沿所述安装口空气通道(1331)至所述翅片底板(131)边缘延伸,相邻的所述散热翅片(132)构成散热翅片通道(1321),所述散热翅片通道(1321)与所述安装口空气通道(1331)贯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底座(31)的两侧面设有条形导向块(311),所述散热翅片(132)侧壁设有导向限位槽(1322),所述条形导向块(311)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大力杨威王跃钱立
申请(专利权)人: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