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2977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1:4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包括:底板;举升架,与所述底板上竖直滑动连接;第一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底板上顶部至少一侧;第二固定座,设置在所述举升架与所述第一固定座相对应的一侧;升降部件,设置在所述举升架底部,所述升降部件包括交叉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的至少一支撑件。本技术的升降部件采用呈交叉结构的支撑件,通过驱动件控制支撑件做剪叉运动,调节底板与举升架之间的间距,切换底板及举升架与轨道之间的配合,达到换向的目的,且设置有呈交叉结构的支撑件的升降部件,使举升架在举升中和举升架与底板在换向过程中的稳定性得到提升,保证本组件举升效果及换向时的流畅性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流仓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


技术介绍

1、随着自动化立体仓库在我国的迅速普及,对仓库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集成度、运行效率、综合成本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四向穿梭车是主要的智能自动化仓储搬运设备。

2、目前,市面上通常使用的四向穿梭车,其换向机构多采用液压系统,以液压缸或气液增压缸来实现车体的升降以及转向,类似的设计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往往在实际应用中,其复杂的设计使得可靠性较差,故障后维修成本高,转向升降的效率较低。

3、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来解决上述四向穿梭车换向机构存在结构复杂且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包括:

4、底板;

5、举升架,与所述底板上竖直滑动连接;

6、第一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底板上顶部至少一侧;

7、第二固定座,设置在所述举升架与所述第一固定座相对应的一侧;

8、升降部件,设置在所述举升架底部,所述升降部件包括交叉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的至少一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可做剪叉运动带动所述第二固定座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座,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支撑件运作的驱动件。

9、作为所述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件包括可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固定轴,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之间通过所述固定轴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第一连杆可以所述固定轴为轴心旋转,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同侧端部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和逐渐增大。

10、作为所述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升降部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杆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一安装杆可沿所述第一固定座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安装杆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二安装杆可沿所述第二固定座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均分别与一侧的所述第一安装杆端部以及位于该所述第一安装杆斜上方的所述第二安装杆端部可转动连接。

11、作为所述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均为两端开口的框状结构,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及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内侧。

12、作为所述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杆及第二安装杆的两端转动连接,两组所述支撑件的中部之间转动式设置有连接杆。

13、作为所述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轴承座和丝杆,所述第一轴承座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座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所述丝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二安装杆上均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均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

14、作为所述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升降部件设置有至少两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两侧之间。

15、作为所述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的一种改进,两组升降部件为呈对称状,两组所述升降部件的所述丝杆相连接形成具有正螺纹部和反螺纹部的双向丝杆,所述正螺纹部和所述反螺纹部分别与两组所述升降部件的所述连接块螺纹连接。

16、作为所述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内壁,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与所述双向丝杆连接。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本技术的升降部件采用呈交叉结构的支撑件,通过驱动件控制支撑件做剪叉运动,进而改变支撑件的高度调节底板与举升架之间的间距,切换底板及举升架与轨道之间的配合,达到换向的目的,且设置有呈交叉结构的支撑件的升降部件,使得举升架在举升过程中和举升架与底板在换向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保证本组件举升效果及换向时的流畅性和效率。

19、2)本技术通过至少一个驱动件控制支撑件运作进行举升和换向,驱动件的减少,降低了制造成本和故障率,具备较高的可靠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可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固定轴,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之间通过所述固定轴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第一连杆可以所述固定轴为轴心旋转,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同侧端部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和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杆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一安装杆可沿所述第一固定座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安装杆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二安装杆可沿所述第二固定座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均分别与一侧的所述第一安装杆端部以及位于该所述第一安装杆斜上方的所述第二安装杆端部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均为两端开口的框状结构,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均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及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杆及第二安装杆的两端转动连接,两组所述支撑件的中部之间转动式设置有连接杆。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轴承座和丝杆,所述第一轴承座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座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所述丝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二安装杆上均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均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设置有至少两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两侧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两组升降部件为呈对称状,两组所述升降部件的所述丝杆相连接形成具有正螺纹部和反螺纹部的双向丝杆,所述正螺纹部和所述反螺纹部分别与两组所述升降部件的所述连接块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座内壁,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与所述双向丝杆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可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固定轴,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之间通过所述固定轴连接为一体,且所述第一连杆可以所述固定轴为轴心旋转,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同侧端部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和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杆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一安装杆可沿所述第一固定座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安装杆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二安装杆可沿所述第二固定座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均分别与一侧的所述第一安装杆端部以及位于该所述第一安装杆斜上方的所述第二安装杆端部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向穿梭车的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均为两端开口的框状结构,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奥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