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2220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窗,其包括窗框、窗扇以及除尘结构;所述窗扇与所述窗框铰接,所述窗扇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除尘结构包括壳体、隔离组件以及多个呈上下间隔布置的挡尘板,所述壳体安设于所述安装孔,壳体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隔离组件安设于所述进风口且用于控制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连通状态,所述挡尘板安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窗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除尘效果明显的优点。安装方便且除尘效果明显的优点。安装方便且除尘效果明显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窗


[0001]本技术涉及门窗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门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气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采用各种门窗用以防止室外空气直接进入室内或者采用其他装置用于净化室内空气。
[0003]如CN105464557B公开了一种门窗,所述门窗包括防护网和环绕所述防护网设置的框架,所述框架与所述防护网固定连接,所述框架包括框架内壁、框架外壁、进风口和由所述框架内壁与所述框架外壁共同围成的通道,所述进风口沿所述框架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框架,所述防护网包括多根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中空管包括多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贯穿所述中空管的同一侧,所述门窗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固定于所述通道内且与所述进风口正对设置。
[0004]显然,上述公开的门窗并无法实现对来自于外部空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导致外部空气中的粉尘进入屋内,影响屋主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为了解决门窗无法实现对来自于外部空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导致外部空气中的粉尘进入屋内,影响屋主身体健康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门窗,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门窗,包括
[0007]窗框;
[0008]窗扇,所述窗扇与所述窗框铰接,所述窗扇上设有安装孔;
[0009]除尘结构,所述除尘结构包括壳体、隔离组件以及多个呈上下间隔布置的挡尘板,所述壳体安设于所述安装孔,壳体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隔离组件安设于所述进风口且用于控制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连通状态,所述挡尘板安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
[0010]上述门窗,通过设置有窗框,为窗扇的安装提供基础;通过设置有窗扇且窗扇与窗框铰接,实现窗扇相对窗框的转动,进而窗扇与窗框配合实现启闭功能;通过设置有安装孔,为除尘结构提供了安装位;进一步地,除尘结构包括壳体、隔离组件以及多个呈上下间隔布置的挡尘板,如此,通过设置有壳体且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安装于安装孔,外界空气从进风口进入至壳体内部并从出风口进入到室内;通过设置有隔离组件,利用隔离组件控制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连通状态,从而用户可以阻断外界空气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进入室内;通过设置有挡尘板且挡尘板呈上下间隔布置,进一步地,挡尘板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即由于外部空气中携带有粉尘,当外部空气与挡尘板接触,进而外部空气中的粉尘撞击到挡尘板而掉落,从而减少了外部空气中的粉尘量,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洁净度,而进一步地,挡尘板的数量为多个且呈上下间隔设置,既保证了外部空气能顺利从相邻挡尘
板形成的间隙通过,也能保证外部空气与挡尘板的接触。因此,本门窗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除尘效果明显。
[0011]进一步地,门窗还包括多个铰链,所述铰链的一端与所述窗框连接,所述铰链的另一端与所述窗扇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挡尘板的外轮廓呈多次折弯状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挡尘板的外轮廓呈波浪状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挡尘板上设有纱网。
[0015]进一步地,所述挡尘板上设有用于吸附粉尘的吸附材料。
[0016]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扇叶、多个第二扇叶以及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扇叶与所述进风口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扇叶呈上下间隔设置,相邻所述第一扇叶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风通道;多个所述第二扇叶呈上下间隔设置,相邻所述第二扇叶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风通道;所述驱动装置安设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驱动装置的运动端与所述第二扇叶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风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风通道的连通状态。
[001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接块以及用于控制所述连接块线性运动的气缸;所述第二扇叶与所述连接块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外轮廓呈方形状,多个所述挡尘板沿所述安装孔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壳体的外轮廓与所述安装孔的外轮廓匹配。
[0019]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铰链沿所述窗框的高度方向设置。
附图说明
[0020]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0021]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门窗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门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门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4]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门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门窗的第一扇叶与第二扇叶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
窗框;2

窗扇;3

除尘结构;31

壳体;32

隔离组件;321

第一扇叶;322

第二扇叶;333

连接块;334

气缸;33

挡尘板;34

出风口;4

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得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

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1]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0032]如图1~5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门窗,包括窗框1、窗扇2以及除尘结构3;所述窗扇2与所述窗框1铰接,所述窗扇2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除尘结构3包括壳体31、隔离组件32以及多个呈上下间隔布置的挡尘板33,所述壳体31安设于所述安装孔,壳体31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34,所述隔离组件32安设于所述进风口且用于控制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34的连通状态,所述挡尘板33安设于所述壳体31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34之间。
[0033]上述门窗,通过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窗扇,所述窗扇与所述窗框铰接,所述窗扇上设有安装孔;除尘结构,所述除尘结构包括壳体、隔离组件以及多个呈上下间隔布置的挡尘板,所述壳体安设于所述安装孔,壳体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隔离组件安设于所述进风口且用于控制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的连通状态,所述挡尘板安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铰链,所述铰链的一端与所述窗框连接,所述铰链的另一端与所述窗扇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板的外轮廓呈多次折弯状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板的外轮廓呈波浪状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板上设有纱网。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尘板上设有用于吸附粉尘的吸附材料。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南京甘高亮宋仕亮卓泽胜何宝根王浩林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伊盾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