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片管对流超导热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2080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涉及热传导科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无机导热介质进行高速热量转换的翅片管对流超导热散热器,包括开设有热风出口的外壳,外壳内部安装有下横方管,下横方管内部安装热水独立循环管,下横方管上焊接有底部与下横方管相连通的左立管、中间立管以及右立管,左立管通过左翅片管组与中间立管相连通,中间立管通过右翅片管组与右立管相连通;下横方管与左立管、中间立管以及右立管连通后形成负压腔,负压腔内填充有重铬酸钾、过硼酸钠、氢氧化铝、过氧化钠、硼酸、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钴混合后形成的导热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热流体学设计,热能利用率高;采用导热介质,散热快,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技术涉及热传导科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无机导热介质进行高速热量 转换的翅片管对流超导热散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中国市场冬季采暖,大多采用水为导热介质的散热器、水在加压下循环。市场 使用的散热器大多都是片状或异型状散热件焊接而成、上部进水口与出水口相连、并由下 部排水管经散热器散热后把低温水排出、然后把排出的低温水循环到加热系统中加热。再 循环至散热器散热,散热管内腔都充满水,用量大,室内升温缓慢。致使加热系统负荷大、存 在成本高,热能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系统常出现气阻,散热器不但容易腐蚀和结垢、散热 慢,而且常年需要维护,对国家提倡节能减排形成了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热能利用率高、热传导速度快的 翅片管对流超导热散热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翅片管对流超导热散热器,包括开设有热 风出口的外壳,外壳内部安装有下横方管,下横方管内部安装热水独立循环管,下横方管上 焊接有底部与下横方管相连通的左立管、中间立管以及右立管,左立管通过左翅片管组与 中间立管相连通,中间立管通过右翅片管组与右立管相连通。所述的下横方管与左立管、中间立管以及右立管连通后形成负压腔,负压腔内填 充有导热介质。所述的左立管上安装有负压抽气阀。热水独立循环管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左翅片管组由至少两根翅片管组成,每根翅片与中间立管的夹角为5度。所述的右翅片管组由至少两根翅片管组成,每根翅片与中间立管的夹角为5度。所述的外壳上开设有固定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热流体学设计,冷风从散热器下方进入 经翅片管吸热,从外壳上方热风出口排出、进行采暖,热能利用率高;负压腔内不装水,采用 导热介质,散热快,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技术的外壳内部结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外壳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外壳的右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外壳的左视图。3图6是本专利技术外壳的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外壳的主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外壳的后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外壳的仰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3、4、5、6、7、8、9所示,一种翅片管对流超导热散热器,包括开设有热风 出口 8的外壳7,外壳7内部安装有下横方管11,下横方管11内部安装热水独立循环管6, 下横方管11上焊接有底部与下横方管11相连通的左立管1、中间立管13以及右立管14, 左立管1通过左翅片管组3与中间立管13相连通,中间立管13通过右翅片管组10与右立 管14相连通。如图1、2所示,所述的下横方管11与左立管1、中间立管13以及右立管14连通后 形成负压腔12,负压腔12内填充有重铬酸钾、过硼酸钠、氢氧化铝、过氧化钠、硼酸、二氧化 锰、三氧化二钴混合后形成的导热介质。如图1、2、3、4、5、6、7、8、9所示,所述的左立管1上安装有负压抽气阀2。热水独立循环管6上开设有进水口 5和出水口 4。所述的左翅片管组3由至少两根翅片管组成,每根 翅片与中间立管13的夹角为5度。所述的右翅片管组10由至少两根翅片管组成,每根翅 片与中间立管13的夹角为5度。所述的外壳7上开设有固定孔9。使无机导热介质在翅片管内部负压腔内自动以物理机变原理进行高速散热,与供 热能系统各自独立运行,形成二个独立的循环系统,它包括立方管、下横方管、翅片管、进 水口、出水口、负压抽气阀,和其上方外壳的热风出口及外壳后盖板及其上面的固定孔。如图2所示,下横方管内独立焊热水独立循环管,左侧立方管顶端内侧焊接负压 抽气阀、翅片管与立方管和下横方管连接后形成负压腔,热水独立循环管壁与负压腔是独 立运行不连通。利用负压抽气阀经真空泵抽至负压,并自动吸入无机超导热介质,量为下横 方管内热水循环管壁外满方管,并抽至负压、封闭负压抽气阀、整腔外用散热器外壳卡扣。本专利技术负压腔内不装水,只有下横方管内的热水独循环管内循环热水。散热器内 抽至负压状态,按散热器的大小按比例充装重铬酸钾、过硼酸钠、氢氧化铝、过氧化钠、硼 酸、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钴与合理比例的二次蒸馏水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下混合后形成的导 热介质。其化学分子稳定、导热系数大和无腐蚀性。散热器利用下横方管内的热水独立循 环的热水把下横方管内的超导热介质激发,在负压状态下低沸点受热蒸发、散热、冷凝、还 原物理相变原理下进行高速循环热量传输。权利要求一种翅片管对流超导热散热器,包括开设有热风出口(8)的外壳(7),其特征在于外壳(7)内部安装有下横方管(11),下横方管(11)内部安装热水独立循环管(6),下横方管(11)上焊接有底部与下横方管(11)相连通的左立管(1)、中间立管(13)以及右立管(14),左立管(1)通过左翅片管组(3)与中间立管(13)相连通,中间立管(13)通过右翅片管组(10)与右立管(14)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对流超导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横方管 (11)与左立管(1)、中间立管(13)以及右立管(14)连通后形成负压腔(12),负压腔(12) 内填充有导热介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对流超导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立管(1) 上安装有负压抽气阀(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对流超导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热水独立循环管(6) 上开设有进水口(5)和出水口(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对流超导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翅片管组 (3)由至少两根翅片管组成,每根翅片与中间立管(13)的夹角为5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对流超导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翅片管组 (10)由至少两根翅片管组成,每根翅片与中间立管(13)的夹角为5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管对流超导热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7)上 开设有固定孔(9)。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技术涉及热传导科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无机导热介质进行高速热量转换的翅片管对流超导热散热器,包括开设有热风出口的外壳,外壳内部安装有下横方管,下横方管内部安装热水独立循环管,下横方管上焊接有底部与下横方管相连通的左立管、中间立管以及右立管,左立管通过左翅片管组与中间立管相连通,中间立管通过右翅片管组与右立管相连通;下横方管与左立管、中间立管以及右立管连通后形成负压腔,负压腔内填充有重铬酸钾、过硼酸钠、氢氧化铝、过氧化钠、硼酸、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钴混合后形成的导热介质;本专利技术采用热流体学设计,热能利用率高;采用导热介质,散热快,节能环保。文档编号F28F1/12GK101832721SQ201010169998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2日专利技术者岳月华, 苏树森, 蒋矩乐, 高海华 申请人:河南巨烽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翅片管对流超导热散热器,包括开设有热风出口(8)的外壳(7),其特征在于:外壳(7)内部安装有下横方管(11),下横方管(11)内部安装热水独立循环管(6),下横方管(11)上焊接有底部与下横方管(11)相连通的左立管(1)、中间立管(13)以及右立管(14),左立管(1)通过左翅片管组(3)与中间立管(13)相连通,中间立管(13)通过右翅片管组(10)与右立管(14)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海华苏树森岳月华蒋矩乐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巨烽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