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022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其可实现高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的提高。该轮胎是具备胎面部的轮胎,其中,形成胎面部的冠部橡胶层由橡胶组合物形成,该橡胶组合物在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40质量份以上、60质量份以下的苯乙烯量25质量%以下的苯乙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

技术介绍

[0002]从安全性的方面出发,对于轮胎要求优异的操纵稳定性。
[0003]因此,以往提出了提高抓地性能等而实现操纵稳定性的提高的各种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4)。
[0004]但是,随着近年来高速路的配备,在高速路长距离移动并不少见,在该状况下,上述的现有技术中,高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仍不能说是充分的,强烈要求其进一步提高。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

93386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

79017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

133845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6

371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2]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实现高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的提高。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其是具备胎面部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0015]形成上述胎面部的冠部橡胶层由橡胶组合物形成,
[0016]该橡胶组合物在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40质量份以上、60质量份以下的苯乙烯量25质量%以下的苯乙烯

丁二烯橡胶(SBR),并且
[0017]相对于上述橡胶成分100质量份,含有100质量份以上的二氧化硅,
[0018]上述胎面部的厚度为8.5mm以下。
[0019]专利技术效果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高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21][1]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特征
[0022]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特征进行说明。
[0023]1.概要
[0024]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具备:架设在作为与轮辋嵌合的部位的1对胎圈部的一方与另一方之间的作为轮胎骨架的胎体、带束层、带束增强层等包含纤维材料等的部件;以及设置于比它们更靠轮胎半径方向外侧的胎面部。并且,胎面部具备设置于轮胎半径方向外侧而构成
接地面的冠部橡胶层,根据需要进一步具备比冠部橡胶层更靠轮胎半径方向内侧设置的基部橡胶层。
[0025]并且,冠部橡胶层由橡胶组合物形成,该橡胶组合物中,作为橡胶成分,在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40质量份以上、60质量份以下的苯乙烯量25质量%以下的SBR,并且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含有100质量份以上的二氧化硅。并且,胎面部的厚度为8.5mm以下。
[0026]需要说明的是,冠部橡胶层并不限于形成胎面部的最外层的橡胶层,是指从胎面表面朝向内侧处于5mm以内的层,在5mm以内具有2层以上的情况下,至少任意1层满足上述橡胶组合物的条件即可。
[0027]通过具有这些特征,如下文所述,能够实现高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的提高。
[0028]2.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的效果表现的机理
[0029]关于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表现出上述效果的机理,可以考虑如下。
[0030]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冠部橡胶层由橡胶组合物形成,该橡胶组合物在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40质量份以上、60质量份以下的苯乙烯量25质量%以下的SBR,并且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含有100质量份以上的二氧化硅。
[0031]通过在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40质量份以上、60质量份以下的苯乙烯量25质量%以下的SBR,能够在橡胶基体内形成微小的苯乙烯域。
[0032]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在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40质量份以上、60质量份以下的苯乙烯量25质量%以下的SBR”表示SBR量在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中占有40质量份以上、60质量份以下,SBR整体中的苯乙烯量为25质量%以下。
[0033]即,含有苯乙烯的聚合物(SBR)单独包含在橡胶成分中的情况下,表示其苯乙烯量为25质量%以下,在橡胶成分中包含复数种含有苯乙烯的聚合物(SBR)的情况下,表示通过各聚合物中的苯乙烯量(质量%)与该聚合物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的混配量(质量份)的乘积的总和求出的苯乙烯量为25质量%以下。
[0034]更具体地说,在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苯乙烯量S1质量%的SBR1(X1质量份)和苯乙烯量S2质量%的SBR2(X2质量份)的情况下,表示由式{(S1
×
X1)+(S2
×
X2)}/(X1+X2)计算出的苯乙烯量为25质量%以下。
[0035]另外,在硫化后的橡胶组合物中,也可以通过利用固体核磁共振(固体NMR)、傅利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FTIR)求出丙酮提取后的橡胶成分中包含的苯乙烯量来进行计算。
[0036]另一方面,作为填充剂的二氧化硅通常偏聚在SBR层,因此通过使橡胶成分中的SBR的量为一半量左右、具体地说为40质量份以上、60质量份以下,能够使SBR

二氧化硅域广泛分布而形成在基体内。
[0037]通过形成这些大小不同的域,即使在高速行驶时也不会损害对路面的追从性。另外,从路面施加输入时,由于域部的摩擦而容易得到放热性。据认为,其结果能够提高胎面部表面的抓地性能。
[0038]另外可认为,通过含有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为100质量份以上、即含有橡胶成分以上的二氧化硅,橡胶成分被增强,与通过胎面表面和内部的放热而得到的抓地性能相伴的摩擦力容易传递到轮胎内部。需要说明的是,二氧化硅的含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考虑到橡胶组合物的混炼加工性,优选为180质量份以下。
[0039]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如上所述,使胎面部的厚度薄至8.5mm以下。由此能够缩短力在内部的传递距离,认为抓地性能提高。需要说明的是,该厚度为7.0mm以下时,上述的力在内部的传递距离进一步缩短,因此抓地性能进一步提高,是优选的。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下限,优选为3.0mm以上。
[0040]此处,上述的胎面部的厚度是指轮胎半径方向截面中的轮胎赤道面上的胎面部的厚度,在胎面部由单一的橡胶组合物形成的情况下,是该橡胶组合物的厚度,在由复数种橡胶组合物的层积结构形成的情况下,是指这些层的总厚度。
[0041]在轮胎赤道面上具有槽的情况下,是指从连接该槽的轮胎半径方向最外部的端点的直线与轮胎赤道面的交点起到胎面部的轮胎半径方向最内部的界面为止的厚度。
[0042]需要说明的是,胎面部是形成轮胎的接地面的区域的部件,是指比胎体、带束层、带束增强层等包含纤维材料等的部件更靠轮胎半径方向外侧的部分。上述胎面部的厚度可以通过在将轮胎沿半径方向切出的截面中成为胎圈部与正规轮辋宽度一致的状态来进行测定。
[0043]需要说明的是,“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中,按照每种轮胎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其是具备胎面部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胎面部的冠部橡胶层由橡胶组合物形成,该橡胶组合物在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40质量份以上、60质量份以下的苯乙烯量25质量%以下的苯乙烯

丁二烯橡胶(SBR),并且相对于所述橡胶成分100质量份,含有100质量份以上的二氧化硅,所述胎面部的厚度为8.5mm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的厚度为7.0mm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冠部橡胶层的橡胶组合物在30℃、频率10Hz、初始应变5%、动态应变率1%的条件下以变形模式:拉伸进行测定的损耗角正切(30℃tanδ)为0.20以上。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部橡胶层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7nm以下。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部橡胶层中包含选自松香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苯并呋喃系树脂、萜烯系树脂、C5树脂、C9树脂、C5C9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的组中的任一种树脂成分。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部橡胶层的丙酮提取成分(AE)为19质量%以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部橡胶层的丙酮提取成分(AE)为20质量%以上。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