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0107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抑制因秸秆的穗梢侧端部钩挂在排出口的上边缘、或钩挂在排出口的离夹持输送机构最远一端的边缘而在排出口的周边发生秸秆堵塞。脱粒装置构成为,通过配置在脱粒部一侧的夹持输送机构,从脱粒部的供给口向脱粒筒和承接网之间供给被收割禾秆的穗梢侧,并将其从脱粒部的排出口排出;在该脱粒装置中,排出口如下形成,即、排出口的上边缘中位于离开夹持输送机构一侧的一端侧部分的高度位置,位于供给口的上边缘中位于离开夹持输送机构一侧的一端侧部分的高度位置的上方,并且,排出口的离夹持输送机构最远一端的边缘位于比承接网更远离夹持输送机构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有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构成为,在脱粒部的一 侧配置夹持输送机构,该夹持输送机构夹持被收割禾秆的茎根侧并以横向倾倒姿态输送被 收割禾秆;在所述脱粒部的内部设置脱粒筒和承接网,该脱粒筒以沿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 输送方向的支轴为支点旋转,该承接网覆盖所述脱粒筒的下部侧;通过所述夹持输送机构, 从形成在所述脱粒部的前端部的供给口,向所述脱粒筒和所述承接网之间供给被收割禾秆 的穗梢侧,并从形成在所述脱粒部的后端部的排出口排出。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有脱粒装置,具体地说,涉及通过二次回送扬 送装置将脱粒后的二次处理物回送到筛选部的排出部的改进。
技术介绍
在脱粒装置中,将脱粒部的供给口和排出口分别形成为,供给口和排出口的上边 缘中位于离开夹持输送机构一侧的一端侧部分的高度位置、以及供给口和排出口中离夹持 输送机构最远的一端边缘的位置等为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 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1-27593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5610号公报脱粒部的供给口形成为,以大致沿承接网的大致圆弧形,从脱粒部的夹持输送机 构侧向离开夹持输送机构侧凹进。另外,通过将供给口形状设定为该供给口的上边缘中位 于离开夹持输送机构一侧的右端侧部分较低、或使供给口的下边缘不会位于比承接网的表 面更靠下方的位置,并且使离该夹持输送机构最远的一端边缘不会位于比承接网更远离夹 持输送机构一侧,使得被收割禾秆的穗梢侧从供给口顺利移动到脱粒筒和承接网之间。如果将排出口形成为,像如上所述形成的供给口那样,上边缘中位于离开夹持输 送机构一侧的一端侧部分的高度位置、离夹持输送机构最远的一端边缘的位置等为相同或 者大致相同,只要将脱粒部的脱粒深度设定为供给到脱粒部内部的被收割禾秆的穗梢侧长 度较长的深脱粒方式,在脱粒筒和承接网之间通过的被收割禾秆的穗梢侧(秸秆的穗梢 侧),以沿承接网的圆弧状姿态从脱粒筒和承接网之间通过的情况下,该穗梢侧端部容易钩 挂在排出口的上边缘,另外,在从脱粒筒和承接网之间通过并且因自重从沿承接网的圆弧 状姿态恢复到横向倾倒姿态的情况下,该穗梢侧端部容易钩挂在排出口离夹持输送机构最 远的一端边缘上。其结果,因秸秆的穗梢侧端部钩挂在排出口的上边缘或离夹持输送机构最远的一 端边缘而在排出口的周边容易发生秸秆堵塞。另外,作为现有的脱粒装置,还已知如专利文献3公开的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构 成为,在脱粒部A对由收割前处理部20收割的禾秆进行脱粒,在筛选部B进行筛选而得到 处理物中,由一次螺旋输送装置33回收的一次处理物储存在谷粒箱11,由二次螺旋输送装 置34回收的二次处理物经由回送输送装置50回送到筛选室BR的摆动筛选装置32。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中,所述回送输送装置50构成为,沿着脱粒机D的机 体横外侧壁60的外表面直立设置内置螺旋装置52的处理物扬送筒51,在螺旋装置52的上 端部设有旋转叶片57。回送输送装置50的上端部的吐出口 53朝前方开口,在脱粒机体的 机体横侧壁60上自所述排出口 53朝向前方形成开口(吐出口 54),以连通开口 54和所述 排出口 53的方式由连通部件55从排出口 53外端覆盖到开口 54前端,将连通部件55的内 面侧形成为倾斜导向面56,将被旋转叶片57朝前方弹出的二次处理物沿着倾斜导向面56 引导而使之落到摆动筛选装置32的前侧(以上的附图标记是专利文献3中的附图标记)。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14708号公报如果将专利文献3的图6所示的回送输送装置50的旋转叶片57按逆时针方向旋 转,则由回送输送装置50扬送的二次处理物通过旋转叶片57排出,沿着倾斜导向面56排 出到前方。如果二次处理物成团而排出,则与导向面56滑动接触而排出的二次处理物因与 导向面56的滑动接触而脱壳,会受损(以上的附图标记是专利文献1的附图标记)。根据机种的状况、作物的品种,有时按专利文献3的图6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回送输 送装置50的螺旋轴52a反而情况良好。如果专利文献3的图6所示的脱粒装置构成为螺 旋轴52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扬送二次处理物,并由旋转叶片57排出二次处理物,则吐出 口排出的大部分二次处理物容易直接落在摆动筛选装置上。但是,伴随着旋转叶片57的旋 转,二次处理物的排出方向被改变,二次处理物逐渐与连通部件55发生冲撞。由于二次处 理物与连通部件55发生冲撞的位置越向旋转叶片57侧移动而靠近旋转叶片57侧,二次处 理物与连通部件55冲撞的冲击力越强,因此二次处理物的谷粒被脱壳或者破损,导致谷粒 品质下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以上的附图标记是专利文献3的附图标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抑制因秸秆的穗梢侧端部钩挂在排出口的上边缘或 离夹持输送机构最远的一端边缘而在排出口的周边发生秸秆堵塞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通过改进由回送扬送装置扬送被筛选的二次处理物 而回送并排出到筛选部的排出部结构,尽量避免二次处理物从正面冲撞连通部件,以防止 二次处理物的谷粒被脱壳或者破损。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解决技术问题的第一技术方案,将联合收割机构成为具有 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中,在脱粒部的一侧配置夹持输送机构,该夹持输送机构夹持着被收 割禾秆的茎根侧并将被收割禾秆以横向倾倒的姿态进行输送;在所述脱粒部的内部具有脱粒筒和承接网,该脱粒筒以沿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输 送方向的支轴为支点而旋转,该承接网覆盖所述脱粒筒的下部侧;通过所述夹持输送机构,从形成在所述脱粒部的前端部的供给口向所述脱粒筒和 所述承接网之间供给被收割禾秆的穗梢侧,并将其从形成在所述脱粒部的后端部的排出口 排出;该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形成为所述排出口的上边缘中位于离开所述夹持输送机构一侧的一 端侧部分的高度位置,比所述供给口的上边缘中位于离开所述夹持输送机构一侧的一端侧部分的高度位置更靠上方,并且,所述排出口中离所述夹持输送机构最远的一端边缘位于 比所述承接网更远离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位置。根据该解决技术问题的第一技术方案,排出口中位于收割禾秆的穗梢前端侧的一 端部的开口形状,成为在向上方以及沿离开夹持输送机构的方向扩展的状态。由此,即使从 脱粒筒和承接网之间移动而来的被收割禾秆的穗梢侧(秸秆的穗梢侧),从脱粒筒和承接 网之间以沿承接网的圆弧状姿态通过,该穗梢侧端部也难以钩挂在排出口的上边缘上,另 外,即使从脱粒筒和承接网之间通过并且因自重从沿承接网的圆弧状姿态恢复到横向倾倒 姿态,该穗梢侧端部也难以钩挂在排出口的离夹持输送机构最远的一端边缘上。因此,能够抑制因秸秆的穗梢侧端部钩挂在排出口的上边缘或离夹持输送机构最 远的一端边缘而在排出口的周边发生秸秆堵塞的情况。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解决技术问题的第二技术方案,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基 础上,以垂直姿态直立设置所述脱粒部中未配置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其他侧的侧壁,由该 侧壁的内表面形成所述排出口的所述一端边缘。根据该第二技术方案,排出口中位于被收割禾秆的穗梢前端侧的一端部的开口形 状能够成为向离开夹持输送机构的方向更加大幅度扩张的状态。由此,从脱粒筒和承接网 之间移动而来的被收割禾秆的穗梢侧(秸秆的穗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有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中,在脱粒部的一侧配置夹持输送机构,该夹持输送机构夹持着被收割禾秆的茎根侧并将被收割禾秆以横向倾倒的姿态进行输送;在所述脱粒部的内部具有脱粒筒和承接网,该脱粒筒以沿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的支轴为支点而旋转,该承接网覆盖所述脱粒筒的下部侧;通过所述夹持输送机构,从形成在所述脱粒部的前端部的供给口向所述脱粒筒和所述承接网之间供给被收割禾秆的穗梢侧,并将其从形成在所述脱粒部的后端部的排出口排出;该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形成为:所述排出口的上边缘中位于离开所述夹持输送机构一侧的一端侧部分的高度位置,比所述供给口的上边缘中位于离开所述夹持输送机构一侧的一端侧部分的高度位置更靠上方,并且,所述排出口的离所述夹持输送机构最远一端的边缘位于比所述承接网更远离所述夹持输送机构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博幸滨砂大吾丸山纯一南野顺一安田和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