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之江实验室专利>正文

通过定向织构调控机器人脚底耐磨性的打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9946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13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过定向织构调控机器人脚底耐磨性的打印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过定向织构调控机器人脚底耐磨性的打印方法、工件


[0001]本申请涉及
3D
打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过定向织构调控机器人脚底耐磨性的打印方法

工件


技术介绍

[0002]3D
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

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粉末床熔融工艺作为增材制造中最常用的工艺之一,主要利用能量束的热能将原料粉末烧结在一起,形成打印工件

粉末床熔融工艺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高精度成形任意复杂结构

[0003]然而打印工件的表面耐磨性与实际工业应用要求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对于打印工件表面耐磨性的提升,仍需要依赖传统的后处理工艺

这对于工件的生产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后处理相关的技术人员,极大增加了打印工件的生产成本和周期

另外,很多后处理方法由于其本身工艺的特点,对于复杂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通过定向织构调控机器人脚底耐磨性的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构建待打印样品的三维模型,对所述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处理,得到多个切片层的轮廓边界;将原料粉末铺设于某一切片层的轮廓边界内;通过第一能量束扫描所述原料粉末进行一次熔化,凝固后得到成形实体;再通过第二能量束扫描所述成形实体进行二次熔化,凝固后得到用于制备机器人脚底的打印工件;其中,所述第二能量束的扫描间距小于所述第一能量束的扫描间距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能量束的扫描路径平行于所述第一能量束的扫描路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能量束的扫描路径垂直于所述第一能量束的扫描路径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能量束的扫描间距为
10

30
μ
m
;和
/
或,所述第一能量束的扫描间距为
90

110
μ
m。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熔化和
/
或所述二次熔化过程在惰性气氛的条件下进行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量束和
/
或所述第二能量束的功率为
200

220W
;扫描速度为
740

760mm/s
;曝光时间为
70

90
μ
s
;点距为
50

70
μ
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宋伟张宇聂大明孔令雨
申请(专利权)人:之江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