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及电桥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980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11
本申请电机及电桥驱动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及电桥驱动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且特别地涉及一种电机及包括该电机的电桥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车辆中,利用电机作为动力源的电桥驱动系统可以用于纯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

为了配合提高电桥驱动系统的功率密度,设置用于电机的冷却系统

在一种现有的用于电机的冷却系统中,使电机壳体形成为双层构造来构建冷却流路,使得流体介质能够流到定子上实现冷却的目的

在另一种现有的用于电机的冷却系统中,在电机的定子铁芯中形成冷却流路,使得流经定子铁芯的冷却介质能够实现冷却的目的

[0003]但是,在以上说明的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冷却流路的构造复杂,而且为了构建冷却流路,使得壳体或铁芯等其它部件的结构较复杂,而且还导致壳体或铁芯等其它部件的尺寸不期望地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态而做出本申请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机,其能够实现对电机进行冷却的同时,简化实现该功能的结构且减轻或基本消除该结构对电机的其它部件的结构和尺寸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机的电桥驱动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如下的电机,包括壳体组件和定子,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筒状的主体,所述定子包括铁芯和绕组,所述铁芯固定于所述主体且位于所述主体的径向内侧,所述绕组具有从所述铁芯的轴向两端伸出的第一伸出部分和第二伸出部分,
[0007]所述主体形成有贯通的进入流路,所述主体与所述铁芯之间形成有周向流路和轴向流路,所述周向流路沿着所述主体的周向延伸,所述轴向流路沿着所述主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壳体组件形成有排出流路,并且所述排出流路朝向所述第一伸出部分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开放,
[0008]所述进入流路经由所述周向流路和所述轴向流路与所述排出流路连通,使得由所述进入流路进入的流体介质能够经由所述周向流路

所述轴向流路和所述排出流路流到所述第一伸出部分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

[0009]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主体的内周面形成有沿着所述周向延伸的周向槽和沿着所述轴向延伸的轴向槽,所述周向槽和所述轴向槽朝向径向外侧凹陷,并且所述轴向槽与所述周向槽连通,
[0010]所述主体通过所述周向槽与所述铁芯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所述周向流路,所述主体通过所述轴向槽与所述铁芯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所述轴向流路

[0011]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周向流路沿着所述周向在整周上连续地延伸,多条所述轴向流路在所述周向上间隔开地分布,所述周向流路位于所述轴向流路在所述轴向上
的中央位置

[0012]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所述轴向流路从其轴向一侧端朝向轴向另一侧端延伸的过程中,所述轴向流路的宽度逐渐增大;或者
[0013]在所述轴向流路从其轴向一侧端和轴向另一侧端分别朝向所述周向流路延伸的过程中,所述轴向流路的宽度逐渐减小

[0014]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铁芯的轴向两侧的第一环和第二环,所述第一环与所述主体和所述铁芯固定,并且所述第一环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第一腔,所述第二环与所述主体和所述铁芯固定,并且所述第二环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第二腔,
[0015]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均与所述轴向流路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伸出部分开放的第一排出孔,所述第二环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伸出部分开放的第二排出孔,
[0016]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一排出孔以及所述第二腔和所述第二排出孔用作所述排出流路

[0017]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环位于所述第一伸出部分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二环位于所述第二伸出部分的径向外侧

[0018]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主体在底部形成有沿着轴向延伸的循环流路,经由所述排出流路排出到所述第一伸出部分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的流体介质能够从所述循环流路流出所述电机

[0019]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电机还包括转子和轴组件,所述转子位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且与所述轴组件传动联接,所述轴组件的内部形成有空腔和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轴排出孔,所述轴排出孔位于所述第一伸出部分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的径向内侧且朝向所述第一伸出部分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开放

[0020]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轴组件包括同轴套装在一起的外轴和内轴,所述外轴和所述内轴均形成为中空结构,所述外轴和所述内轴之间的空间为所述空腔,所述内轴形成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使所述内轴的内部与所述空腔连通,
[0021]所述外轴的内径被形成为从其它部位朝向所述轴排出孔所在的部位逐渐增大

[0022]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如下的电桥驱动系统,包括以上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机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机及电桥驱动系统,与现有的利用双层壳体或利用铁芯内部形成冷却流路的方案相比,本申请的电机在定子的铁芯和壳体组件之间构建冷却流路的一部分结构

这样,不必大幅改变壳体和铁芯的结构就能够实现对电机的定子进行冷却的功能,因而简化了实现冷却功能的结构,由此减轻了甚至基本消除了对电机的壳体组件和定子两者的结构和尺寸带来的不利影响

进一步地,包括上述电机的电桥驱动系统具有同样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电机的剖视示意图,其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流体介质在电机中的流动方向

[0025]图2是示出了图1中的电机的壳体组件的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3是示出了图1中的电机的壳体组件的第一环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4是示出了图1中的电机的壳体组件的第二环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5是示出了图1中的电机的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6是示出了图1中的电机的轴组件的内轴的立体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壳体组件;
11
主体;
11h
进入孔;
11c1
周向槽;
11c2
轴向槽;
11c3
第一环槽;
11c4
第二环槽;
12
第一环;
12h
第一排出孔;
13
第二环;
13h
第二排出孔;
14
盖;
[0032]2定子;
21
铁芯;
22
绕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
(1)
和定子
(2)
,所述壳体组件
(1)
包括筒状的主体
(11)
,所述定子
(2)
包括铁芯
(21)
和绕组
(22)
,所述铁芯
(21)
固定于所述主体
(11)
且位于所述主体
(11)
的径向内侧,所述绕组
(22)
具有从所述铁芯
(21)
的轴向两端伸出的第一伸出部分
(221)
和第二伸出部分
(222)
,所述主体
(11)
形成有贯通的进入流路
(P1)
,所述主体
(11)
与所述铁芯
(21)
之间形成有周向流路
(P2)
和轴向流路
(P3)
,所述周向流路
(P2)
沿着所述主体
(11)
的周向延伸,所述轴向流路
(P3)
沿着所述主体
(11)
的轴向
(A)
延伸,所述壳体组件
(1)
形成有排出流路
(P4)
,并且所述排出流路
(P4)
朝向所述第一伸出部分
(221)
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
(222)
开放,所述进入流路
(P1)
经由所述周向流路
(P2)
和所述轴向流路
(P3)
与所述排出流路
(P4)
连通,使得由所述进入流路
(P1)
进入的流体介质能够经由所述周向流路
(P2)、
所述轴向流路
(P3)
和所述排出流路
(P4)
流到所述第一伸出部分
(221)
和所述第二伸出部分
(22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
(11)
的内周面形成有沿着所述周向延伸的周向槽
(11c1)
和沿着所述轴向
(A)
延伸的轴向槽
(11c2)
,所述周向槽
(11c1)
和所述轴向槽
(11c2)
朝向径向外侧凹陷,并且所述轴向槽
(11c2)
与所述周向槽
(11c1)
连通,所述主体
(11)
通过所述周向槽
(11c1)
与所述铁芯
(21)
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所述周向流路
(P2)
,所述主体
(11)
通过所述轴向槽
(11c2)
与所述铁芯
(21)
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所述轴向流路
(P3)。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流路
(P2)
沿着所述周向在整周上连续地延伸,多条所述轴向流路
(P3)
在所述周向上间隔开地分布,所述周向流路
(P2)
位于所述轴向流路
(P3)
在所述轴向
(A)
上的中央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向流路
(P3)
从其轴向一侧端朝向轴向另一侧端延伸的过程中,所述轴向流路
(P3)
的宽度逐渐增大;或者在所述轴向流路
(P3)
从其轴向一侧端和轴向另一侧端分别朝向所述周向流路
(P2)
延伸的过程中,所述轴向流路
(P3)
的宽度逐渐减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燚平舒森谢希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