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超专利>正文

除臭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904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臭气处理装置及其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对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前期堆放仓的臭气、化工厂含有机硫和有机胺恶臭气体的进行净化处理的除臭装置及其方法;该除臭装置的塔体位于循环液箱上方,塔体下部有内筒,内筒底部与循环液箱相通,内筒与塔体间的腔体内装有第一喷淋装置,循环液箱内装有鼓泡管,鼓泡管上端通入内筒与塔体间的腔体;装有内筒部位的塔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塔体顶端有出气口,塔体内装有第二喷淋装置;该除臭方法为臭气与第一喷淋装置和第二喷淋装置喷淋的雾化高锰酸钾及循环液箱内的高锰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化学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除臭方法处理效率不高、设备庞大、后处理困难、设备运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臭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特别是一种对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前期 堆放仓的臭气、化工厂含有机硫和有机胺恶臭气体的进行净化处理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在无利用价值的荒地、沟壑中掩埋, 让其自然腐烂分解,被植物吸收利用;二是利用生物发酵将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三是直 接高温焚烧,产生的余热用来发电或用于工业、生活供热。前两者降解速度太慢,根本无法 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而后者已经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焚烧设备处理垃 圾的速度稳定,但垃圾的产生速度波动很大,必须建造垃圾临时储存仓。在垃圾集中转运 和储存过程中,垃圾在细菌作用下腐烂降解释放出非常难闻的恶臭气体造成严重的空气 污染。该气体的组成十分复杂,其主要成分为氨气(NH3)、硫化氢(H2S)、甲硫醇(CH3SH)、 甲硫醚((CH3) 2S)、甲酸(HCOOH)、乙醇(CH3CH2OH)、二 氧化硫(SO2)、丙醛(CH3CH2CHO)、丙 酸(CH3CH2COOH)、丙酮(CH3COCH3)、丁 酸(CH3CH2CH2C00H)、二 甲胺((CH3) 2NH)、二 甲二硫 (C2H6S2)、甲醇(CH3OH)、一氧化二氮(N2O)、甲烷(CH4)、三甲胺((CH3)3N)、一 甲胺(CH3NH )、 乙醛(CH3CHO)、吲哚(C8H7N)、苯乙烯(C6H5CHCH2)等。具有明显臭味的气体为氨气(NH3)、 硫化氢(H2S)、甲硫醇(CH3SH)、甲硫醚((CH3) 2S)、甲酸(HCOOH)、二氧化硫(SO2)、丙醛 (CH3CH2CHO)、二甲胺((CH3)2NH)、二甲二硫(C2H6S2)、一氧化二氮(N2O)、三甲胺((CH3)3N)、一 甲胺(CH3NH2)等。虽然这些物质只占气体总量的万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但恶臭难闻。目前对垃圾臭气处理的方案有生物降解法、等离子分解、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 等。其中张涉等人专利技术了等离子除臭技术(专利CN101279101A),利用高频强电场产生 的等离子体将臭气分子分解。该方法能耗大,超高压电场易造成电磁辐射,处理效率不 高,且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气体,造成二次污染。何品晶等人利用生物技术 脱除臭气中的二氧化硫、硫醇等物质(专利CN1351897A)。该方法处理速度很慢,设备庞 大,后处理困难,难以满足大批量垃圾处理要求。倪萍采用臭氧氧化技术将臭气分子分解 (CN201006041Y)。张涉等人在专利CN101279101A的基础上采用的臭氧氧化技术。但强氧 化性气体——臭氧容易外泻,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活性炭吸附法效率不高,活性炭容易饱 和,需要频繁地对活性炭进行再生处理,活性炭的再生时间较长、且相对比较麻烦和困难, 活性炭使用寿命比较短,需经常更换活性炭,因此设备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除臭方法处理速度慢,处理效率不高,设备庞大,后处理困难,难以满足大批量垃圾处理要求,设备运行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 提供一种,利用该对臭气进行净化处理,气体中几乎 所有的小分子与高锰酸钾反应均被氧化,产物为无毒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或水溶性的有机 酸和硫酸;能彻底消除污染问题,设备投资小,运行成本低。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除臭装置,具有塔体、循环液箱 和循环泵,塔体位于循环液箱上方,循环液箱内装有高锰酸钾溶液,塔体下部有内筒,内筒 上端与塔体内壁密封固定连接,内筒下端与循环液箱上壁密封固定连接,内筒底部与箱体 相通,内筒与塔体间的腔体内装有第一喷淋装置和鼓泡管,鼓泡管下端插入循环液箱的高 锰酸钾溶液内;装有内筒部位的塔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塔体顶端有出气口,塔体上部装有第 二喷淋装置,循环泵的吸液口没入循环液箱内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循环泵的出液口通过管 道分别接第一喷淋装置和第二喷淋装置。本专利技术用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溶液处理臭气,彻底消除污染问题。反应原理5H2S+6KMn04+H2S04 — 3K2S04+3MnS04+6H20CH3SH+KMn04+H2S04 — K2S04+MnS04+C02+H20CH3) 2S++KMn04+H2S04 — K2S04+MnS04+C02+H20HC00H++KMn04+H2S04 — K2S04+MnS04+C02+H20 CH3CH20H+KMn04+H2S04 — K2S04+MnS04+C02+H20S02+KMn04+H2S04 — K2S04+MnS04+H20CH3CH2CH0++KMn04+H2S04 — K2S04+MnS04+C02+H20(CH3) 2NH+KMn04+H2S04 — K2S04+MnS04+C02+N2+H20(C2H6S2) +KMn04+H2S04 — K2S04+MnS04+C02+H20CH30H+KMn04+H2S04 — K2S04+MnS04+C02+H20N20+KMn04+H2S04 — K2S04+MnS04+HN03+H20CH3) 3N+KMn04+H2S04 — K2S04+MnS04+N2+C02+H20CH3NH2++KMn04+H2S04 — K2S04+MnS04+N2+C02+H20CH3CH0+KMn04+H2S04 — K2S04+MnS04+C02+H20C8H7N+KMn04+H2S04 — K2S04+MnS04+N2+C02+C6H5C02H+H20C6H5CHCH2+KMn04+H2S04 — K2S04+MnS04+C6H5C02H+C02+H20NH3+H2S04 — (NH4) 2S04气体中几乎所有的小分子与高锰酸钾反应均被氧化,产物为无毒无味的二氧化碳 气体或水溶性的有机酸和硫酸。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利用率,防止雾状的高锰酸钾随气体排出塔体,所述的第 二喷淋装置上方的塔体内装有除雾捕滴装置。为节约除臭装置的安装空间,使除臭装置结构紧凑,所述的循环泵固定安装在循 环液箱上。为提高除臭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所述的除臭装置还具有高浓度溶液箱和溶液泵, 高浓度溶液箱内装有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溶液泵吸液口没入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 中,溶液泵的出液口接循环液箱。循环液箱内装有溶液浓度测量装置,当测定高锰酸钾溶 液浓度低于设定值时,由溶液泵将高浓度溶液箱内的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泵入循环液箱 内。为进一步提高气体净化效果,所述的内筒内装有第三喷淋装置,循环泵的出液口 通过管道接第三喷淋装置。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雾化程度,形成更小的雾滴,所述的第一喷淋装置和第二喷淋装置均为超声波雾化器。利用超声雾化高锰酸钾溶液形成强氧化性、大比表面积雾态 强氧化剂液体与恶臭气体(硫化氢、小分子硫醚、硫醇、有机胺等)充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无毒的二氧化碳或有机酸,反应更充分,气体净化效果更好。为便于除臭装置制造和便于运输,所述的塔体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的塔体包括上 塔体、中塔体和下塔体,上塔体的下端、中塔体的上端和下端、下塔体的上端均有连接法兰, 连接法兰上开设有螺栓孔,上塔体、中塔体和下塔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成一体。 利用前述的除臭装置进行除臭的方法,具有如下工艺步骤由鼓风机将臭气由进 气口鼓入内筒与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臭装置,其特征是:具有塔体(1)、循环液箱(2)和循环泵,塔体(1)位于循环液箱(2)上方,循环液箱(2)内装有高锰酸钾溶液(4),塔体(1)下部有内筒(5),内筒(5)上端与塔体(1)内壁密封固定连接,内筒(5)下端与循环液箱(2)上壁密封固定连接,内筒(5)底部与循环液箱(2)相通,内筒(5)与塔体(1)间的腔体内装有第一喷淋装置(6)和鼓泡管(7),鼓泡管(7)下端插入循环液箱(2)的高锰酸钾溶液内;装有内筒(5)部位的塔体(1)上开设有进气口(1-1),塔体(1)顶端有出气口(1-2),塔体(1)内装有第二喷淋装置(8),循环泵的吸液口没入循环液箱(2)内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循环泵的出液口通过管道分别接第一喷淋装置(6)和第二喷淋装置(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超
申请(专利权)人:蒋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