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8223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送经装置,包括织轴架和张力调节组件,所述织轴架包括第一竖杆、与第一竖杆相对设置的第二竖杆、多个间隔设置的织轴以及贯穿于多个织轴的支撑杆,所述织轴与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张力调节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并与织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张力调节组件包括驱动件、蜗杆、与蜗杆啮合的蜗轮、与蜗轮同轴连接的送经齿轮,所述织轴的一端设有与送经齿轮啮合的调节齿轮,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蜗杆转动。所述送经装置使用方便,实用性强,保证送经时各织轴间的同步,维持经纱张力的稳定,同时织轴数量较多,减少织轴更换次数,增加了产品的织造效率。造效率。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送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三维机织物织造均采用筒子架送经,但随着应用端对于织物厚度的要求不断增加,所需的织轴个数也不断增加,整体送经系统的占地面积非常庞大。以制备厚度1厘米、幅宽20厘米的三维机织物为例,后部送经系统需提供5000个织轴,占地面积高达5米,长度达8米。在这样的规模尺寸下,由于采用的是单个织轴供纱,每次供纱量仅70

100米左右,涉及到纱线用尽后,换织轴劳动强度极大,次数频繁。
[0003]同时,在无梭织机上经纱的张力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因为在织机从满轴到空轴的过程中,经纱的张力会由于卷取机构对织物的握持不力而出现时大时小的现象,经纱张力的不稳定对纺织出来的纺织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经装置,使用方便,实用性强,保证送经时各织轴间的同步,维持经纱张力的稳定。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送经装置,包括织轴架和张力调节组件,所述织轴架包括第一竖杆、与第一竖杆相对设置的第二竖杆、多个间隔设置的织轴以及贯穿于多个织轴的支撑杆,所述织轴与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张力调节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并与织轴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张力调节组件包括驱动件、蜗杆、与蜗杆啮合的蜗轮、与蜗轮同轴连接的送经齿轮,所述织轴的一端设有与送经齿轮啮合的调节齿轮,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蜗杆转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杆间隔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均间隔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织轴架还包括底座,多个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下端均与底座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蜗杆的输入端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交流电机。
[0012]进一步的,所述织轴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以及与第一限位件对应设置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第一竖杆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与第二竖杆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可拆卸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均设有用于与支撑杆卡接的容置槽。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送经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证
送经时各织轴间的同步,维持经纱张力的稳定,实现传动过程顺畅,同时织轴数量较多,减少织轴更换次数,增加了产品的织造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7]图3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所述张力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包括:
[0021]织轴架1;底座11;第一竖杆12;第一限位件13;第二竖杆14;第二限位件15;容置槽16;支撑杆17;
[0022]织轴2;调节齿轮21;
[0023]张力调节组件3;驱动件31;主动齿轮32;从动齿轮33;蜗杆34;蜗轮35;送经齿轮36。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5]如图1

5所示,一种送经装置,包括织轴架1和张力调节组件3,织轴架1包括第一竖杆12、与第一竖杆12相对设置的第二竖杆14、多个间隔设置的织轴2以及贯穿于多个织轴2的支撑杆17,经纱安装于织轴2,织轴2内设有轴承,织轴2通过转轴与支撑杆17转动连接,支撑杆1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杆12和第二竖杆14可拆卸连接,张力调节组件3的数量为多个并与织轴2一一对应设置;张力调节组件3包括驱动件31、蜗杆34、与蜗杆34啮合的蜗轮35、与蜗轮35同轴连接的送经齿轮36,织轴2的一端设有与送经齿轮36啮合的调节齿轮21,驱动件31用于驱动蜗杆34转动。
[0026]在无梭织机上,由于经纱高张力的原因,经纱放出的原动力来自经纱张力,送经装置起着控制织轴2经纱放出量的作用,张力调节组件3用于调节经纱张力,保证送经时各织轴2间的同步。
[0027]本技术的一种送经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证送经时各织轴2间的同步。使用时,送经装置通过经纱的张力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其中一段经纱的张力过大,安装有该经纱的织轴2的送经速度加快,会出现各织轴2间送经不同步,为减慢织轴2的速度,张力调节组件3启动,实现驱动件31内转速变化的要求,以控制经纱张力大小的稳定性,具体地,驱动件31带动蜗杆34回转,蜗杆34带动蜗轮35回转,送经齿轮36与蜗轮35同轴转动,送经齿轮36带动调节齿轮21回转,使得织轴2的速度减慢,蜗杆34的回转角度控制着织轴2的经纱放出量,保证送经时各织轴2间的同步,维持经纱张力的稳定,实现传动过程顺畅,结构紧凑。同时织轴2数量较多,减少织轴2更换次数,增加了产品的织造效率。
[0028]进一步的,支撑杆17、第一竖杆12和第二竖杆14的数量均为多个,相邻的第一竖杆12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二竖杆14间隔设置,且第一竖杆12和第二竖杆14相对设置;多个支撑
杆17间隔设置且均位于第一竖杆12和第二竖杆14之间,多个支撑杆17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第一竖杆12和第二竖杆14可拆卸连接。同时每个支撑杆17贯穿多个同步放线的织轴2,即送经装置所安装的织轴2数量较多,可减少织轴2更换次数,增加了产品的织造效率。在本实施例中,送经装置的出线端设有多个导线板,一个导线板与一个支撑杆17对应设置,位于同一支撑杆17的多个织轴2上的经纱盘绕于相应的导线板。
[0029]进一步的,织轴架1还包括底座11,多个第一竖杆12和第二竖杆14的下端均与底座11连接,连接稳固。第一竖杆12和第二竖杆14分别连接于底座11的两端。
[0030]进一步的,驱动件31的输出端设有主动齿轮32,蜗杆34的输入端设有与主动齿轮32啮合的从动齿轮33,蜗杆34与从动齿轮33同轴连接。具体地,驱动件31的转轴带动主动齿轮32转动,主动齿轮32带动从动齿轮33和蜗杆34转动,工作稳定性好,避免因驱动件31的转轴转速过快,蜗杆34出现摇晃的现象。
[0031]进一步的,驱动件31为交流电机。具体地,交流伺服电动机因无电刷和换向器,可适用于低速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在交流伺服电动机上装有测速发电机检测电动机转速,并以此检测信号作为反馈信号,输人到驱动电路,形成闭环控制,保证送经调节的准确性。
[0032]进一步的,织轴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织轴架(1)和张力调节组件(3),所述织轴架(1)包括第一竖杆(12)、与第一竖杆(12)相对设置的第二竖杆(14)、多个间隔设置的织轴(2)以及贯穿于多个织轴(2)的支撑杆(17),所述织轴(2)与支撑杆(17)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1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杆(12)和第二竖杆(14)可拆卸连接,所述张力调节组件(3)的数量为多个并与织轴(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张力调节组件(3)包括驱动件(31)、蜗杆(34)、与蜗杆(34)啮合的蜗轮(35)、与蜗轮(35)同轴连接的送经齿轮(36),所述织轴(2)的一端设有与送经齿轮(36)啮合的调节齿轮(21),所述驱动件(31)用于驱动蜗杆(34)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7)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杆(17)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12)和第二竖杆(14)的数量均为多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竖杆(12)间隔设置,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文赵旭旭胡晗龚小舟宋瑶王家轩柴英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斯广东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