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再生牡蛎苗附着器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782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牡蛎苗附着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再生牡蛎苗附着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制备工艺步骤如下: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再生牡蛎苗附着器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牡蛎苗附着器
,具体地说是一种工艺简单

附着效果好

节约成本

降低环境污染

附着器强度高的可再生牡蛎苗附着器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牡蛎
(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
)又名生蚝

白蚝

海蛎子,隶属于软体动物门

瓣鳃纲

珍珠贝目

牡蛎科
,
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
被誉为“海洋牛奶”,是华南沿海地区海产双壳贝类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之一,营固着生活,以滤食海水中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

[0003]目前,在牡蛎苗培育过程中是采用扇贝壳作为附着器,利用扇贝背面的粗糙面进行牡蛎苗的附着,加工方式是将扇贝壳的中心穿孔,然后穿在绳子上,为了避免相邻的扇贝壳贴近吸附,一般都是将扇贝壳背向穿入,当附苗器培育好扇贝苗后,还需将扇贝壳拆下,再掰碎露出尖端,便于插入培育绳上,该过程繁琐,掰断的过程中的尖端有可能刺伤操作人员,而且,全国每年牡蛎产品
500
多万吨,消耗附苗器粗略估算为上万亿片,因此,大大的增大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简单

附着效果好

节约成本

降低环境污染

附着器强度高的可再生牡蛎苗附着器制备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再生牡蛎苗附着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制备工艺步骤如下:一

贝壳粉碎:取贝壳,将贝壳置于粉碎机内粉碎呈一定粒径的贝壳颗粒;二

塑料融化:取废旧塑料,将废旧塑料高温融化,融化为流动的液态状;三

混合:按照比例将步骤一中的贝壳颗粒与步骤二中的融化的废旧塑料混合,搅拌,使是充分混合,并混合均匀;四

塑型:将步骤三混合好的物料置于附苗器模具中,冷却定型后脱模成附苗器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一中贝壳颗粒的粒径为
0.5

3mm
,采用该粒径的贝壳颗粒可以使制备的附苗器成品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便于牡蛎苗的附着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二中废旧塑料的融化温度为
80

250
度,通过该温度将废旧塑料融化呈液态形式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三种贝壳颗粒与废旧塑料采用体积占比进行混合,贝壳颗粒的体积占比为
25%

35%
,废旧塑料的体积占比为
65%

75%
,通过该占比可以将贝壳颗粒很好的混合在废旧塑料内,并且制备的附苗器的表面粗糙也能满足要求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附苗器为上下两端呈尖状

中部膨大的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的左右两侧分别朝向内侧弯曲的截面呈弧形的结构,附苗器的上下两端部分别设有穿绳孔,中部膨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卡槽,便于卡在培育绳上,通过该种结构的附苗器便于穿绳的
同时也便于插入培育绳内,同时由于截面呈弧形结构,也避免了相邻的附苗器贴合吸附,进而增大了相邻的附苗器的培育空间,便于附苗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附苗器的长度为2‑
5cm
,厚度为
0.5

1.5cm
,宽度为
0.5

1.5cm
,满足附苗及后期培育要求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附苗器重复利用,重复利用粉碎后添加比例不高于
5%
,保证后期制备的附苗器满足要求

[0012]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工艺简单

附着效果好

节约成本

降低环境污染

附着器强度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主视图

[0015]图3是图2的右视图

[0016]图4是图2的仰视图

[0017]图5是本专利技术培育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可再生牡蛎苗附着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制备工艺步骤如下:一

贝壳粉碎:取贝壳,将贝壳置于粉碎机内粉碎呈一定粒径的贝壳颗粒;二

塑料融化:取废旧塑料,将废旧塑料高温融化,融化为流动的液态状;三

混合:按照比例将步骤一中的贝壳颗粒与步骤二中的融化的废旧塑料混合,搅拌,使是充分混合,并混合均匀;四

塑型:将步骤三混合好的物料置于附苗器模具中,冷却定型后脱模成附苗器

[0019]进一步,所述的步骤一中贝壳颗粒的粒径为
0.5

3mm
,采用该粒径的贝壳颗粒可以使制备的附苗器成品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便于牡蛎苗的附着

[0020]进一步,所述的步骤二中废旧塑料的融化温度为
80

250
度,通过该温度将废旧塑料融化呈液态形式,根据不同的塑料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温度,其目的是使之达到融化的目的

[0021]进一步,所述的步骤三种贝壳颗粒与废旧塑料采用体积占比进行混合,贝壳颗粒的体积占比为
25%

35%
,废旧塑料的体积占比为
65%

75%
,通过该占比可以将贝壳颗粒很好的混合在废旧塑料内,并且制备的附苗器的表面粗糙也能满足要求

[0022]进一步,所述的附苗器为上下两端呈尖状

中部膨大的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的左右两侧分别朝向内侧弯曲的截面呈弧形的结构,附苗器的上下两端部分别设有穿绳孔1,中部膨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卡槽2,便于卡在培育绳上,通过该种结构的附苗器便于穿绳的同时也便于插入培育绳内,同时由于截面呈弧形结构,也避免了相邻的附苗器贴合吸附,进而增大了相邻的附苗器的培育空间,便于附苗

[0023]进一步,所述的附苗器的长度为2‑
5cm
,厚度为
0.5

1.5cm
,宽度为
0.5

1.5cm
,满足附苗及后期培育要求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可再生牡蛎苗附着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制备工艺步骤如下:一

贝壳粉碎:取贝壳,将贝壳置于粉碎机内粉碎呈一定粒径的贝壳颗粒;二

塑料融化:取废旧塑料,将废旧塑料高温融化,融化为流动的液态状;三

混合:按照比例将步骤一中的贝壳颗粒与步骤二中的融化的废旧塑料混合,搅拌,使是充分混合,并混合均匀;四

塑型:将步骤三混合好的物料置于附苗器模具中,冷却定型后脱模成附苗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牡蛎苗附着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贝壳颗粒的粒径为
0.5

3m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牡蛎苗附着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废旧塑料的融化温度为
80

250
度,通过该温度将废旧塑料融化呈液态形式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再生牡蛎苗附着器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种贝壳颗粒与废旧塑料采用体积占比进行混合,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新褚学超毕蒙蒙马新陈晓东彭治军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博能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