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7669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配水器,涉及配水器技术领域;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外护管,外护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上接头,且外护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接头,外护管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阵列分布的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第一U型块,第一U型块与外护管固定连接,且第一U型块呈阵列分布,第一U型块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T型块,且第一T型块上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T型块,且第二T型块的外侧转动套接有第二U型块;通过支撑机构的设置使用,能够对智能配水器进行稳固支撑,从而能够使智能配水器稳定的树立在井中,避免智能配水器在使用期间出现晃动,进而有效提高了智能配水器的使用效果。提高了智能配水器的使用效果。提高了智能配水器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配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配水器
,具体为智能配水器。

技术介绍

[0002]油田在投入开发后,为了弥补原油采出后所造成的地下亏空,保持或提高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必须对油田进行注水,因此需要使用到智能配水器。
[0003]公开号为CN21474125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有缆智能配水器,包括:上接头、外护管、下接头、中心过流管、分线盒、水嘴组件、限流组件、电路组件、第一密封筒、第二密封筒和第三密封筒;外护管的下端与下接头密封且固定连接;中心过流管的两端分别与上接头和下接头连接;分线盒固设在上接头上,内部形成密封空间;水嘴组件设置在第一密封筒内;限流组件设置在第二密封筒内;电路组件设置在第三密封筒内;水嘴组件与电路组件之间的导线连接、限流组件与水嘴组件之间的导线连接,以及限流组件与电路组件之间的导线连接均在分线盒的内部连接。
[0004]现有技术虽然有效提高了配水器的密封可靠性,但其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现有技术不具备支撑机构,无法对智能配水器进行稳固支撑,从而易导致其在使用期间出现晃动,进而降低了智能配水器的使用效果。
[0005]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智能配水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智能配水器进行稳固支撑以及在使用期间易出现晃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配水器。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智能配水器,包括外护管,外护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上接头,且外护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接头,外护管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阵列分布的支撑机构;
[0008]支撑机构包括第一U型块,第一U型块与外护管固定连接,且第一U型块呈阵列分布,第一U型块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T型块,且第一T型块上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T型块,且第二T型块的外侧转动套接有第二U型块,外护管上固定安装有阵列分布的第三U型块,且第三U型块的内侧转动安装有T型转板,第二U型块与T型转板固定连接,且T型转板远离第三U型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末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球,支撑球为橡胶结构。
[0009]优选地,第一U型块上转动插接有第一转杆,且第一T型块转动套设在第一转杆上,第一U型块上贯穿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通孔,且第一转杆转动插设在第一通孔内。
[0010]优选地,第二U型块上转动插接有第二转杆,且第二T型块转动套设在第二转杆上,第二U型块上贯穿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二通孔,且第二转杆转动插设在第二通孔内。
[0011]优选地,第三U型块上转动插接有第三转杆,且T型转板转动套设在第三转杆上,第三U型块上贯穿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三通孔,且第三转杆转动插设在第三通孔内。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通过支撑机构的设置使用,能够对智能配水器进行稳固支撑,从而能够使智能配水器稳定的树立在井中,避免智能配水器在使用期间出现晃动,进而有效提高了智能配水器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1、外护管;2、上接头;3、下接头;4、支撑机构;41、第一U型块;42、第一T型块;43、电动伸缩杆;44、第二T型块;45、第二U型块;46、第三U型块;47、T型转板;48、支撑杆;49、支撑球;410、第一转杆;411、第一通孔;412、第二转杆;413、第二通孔;414、第三转杆;415、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智能配水器,包括外护管1,外护管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上接头2,且外护管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接头3,外护管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阵列分布的支撑机构4;
[0021]支撑机构4包括第一U型块41,第一U型块41与外护管1固定连接,且第一U型块41呈阵列分布,第一U型块41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T型块42,且第一T型块42上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43,电动伸缩杆43输出端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T型块44,且第二T型块44的外侧转动套接有第二U型块45,外护管1上固定安装有阵列分布的第三U型块46,且第三U型块46的内侧转动安装有T型转板47,第二U型块45与T型转板47固定连接,且T型转板47远离第三U型块4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8,支撑杆48的末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球49,支撑球49为橡胶结构。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使用者可将智能配水器放入对应井中,而当智能配水器放入对应井中合适位置后可同时将所有电动伸缩杆43开启,随后电动伸缩杆43将拉动对应第二T型块44向靠近对应第一U型块41的一侧移动,从而能够配合对应第一T型块42、第二U型块45与第三U型块46的使用带动对应T型转板47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带动对应支撑杆48进行转动,进而能够带动对应支撑球49进行转动,且当支撑球49与井壁的凹坑面紧密贴合时关闭对应电动伸缩杆43,随后使用者可使用智能配水器进行配水作业。
[0023]第一U型块41上转动插接有第一转杆410,且第一T型块42转动套设在第一转杆410上,第一U型块41上贯穿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通孔411,且第一转杆410转动插设在第一通孔411内。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杆410与第一通孔411的配合使用,为第一T型块42与第一U型块41的稳定连接提供了保障。
[0025]第二U型块45上转动插接有第二转杆412,且第二T型块44转动套设在第二转杆412上,第二U型块45上贯穿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二通孔413,且第二转杆412转动插设在第二通孔413内。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转杆412与第二通孔413的配合使用,为第二T型块44与第二U型块45的稳定连接提供了保障。
[0027]第三U型块46上转动插接有第三转杆414,且T型转板47转动套设在第三转杆414上,第三U型块46上贯穿开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三通孔415,且第三转杆414转动插设在第三通孔415内。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配水器,包括外护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管(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上接头(2),且外护管(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接头(3),所述外护管(1)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阵列分布的支撑机构(4);所述支撑机构(4)包括第一U型块(41),所述第一U型块(41)与外护管(1)固定连接,且第一U型块(41)呈阵列分布,所述第一U型块(41)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T型块(42),且第一T型块(42)上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43),所述电动伸缩杆(43)输出端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T型块(44),且第二T型块(44)的外侧转动套接有第二U型块(45),所述外护管(1)上固定安装有阵列分布的第三U型块(46),且第三U型块(46)的内侧转动安装有T型转板(47),所述第二U型块(45)与T型转板(47)固定连接,且T型转板(47)远离第三U型块(4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8),所述支撑杆(48)的末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球(4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块(41)上转动插接有第一转杆(4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金蕊马忠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利尔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