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系统组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560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成像系统组件,镜筒的最大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系统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像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成像系统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电子产品更新迭代的同时,产品的小型化和功能的全面化已成为市场追捧的主流,随着工艺水平的逐渐提高,许多高品质的成像系统组件将外形做到更小巧以使终端整机的空间排布自由度更大,从而满足各类相关电子设备更加轻薄的追求

但是五片式的成像系统组件体积的压缩容易使透镜的形状处在极限设计,能够承靠的位置有限,容易出现组立不稳的问题,还会由于透镜之间距离过近而发生碰撞,产生划痕甚至杂光的风险较高,同时光线容易入射到透镜的结构部分产生杂光

因此,如何控制透镜的光学参数

距离以及间隔元件的尺寸,在保证小型化的同时提高组立稳定性并减少杂光影响是较为重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系统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成像系统组件组立稳定性差且杂光严重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组件,包括:多片透镜,多片透镜由成像系统组件的物侧至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多个间隔元件,多个间隔元件中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二间隔元件,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三间隔元件;镜筒,镜筒用于容纳多片透镜和多个间隔元件;其中,镜筒的最大高度
L、
成像系统组件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ImgH
之间满足:
1.0

L/ImgH

1.3
;成像系统组件的有效焦距
f、
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3、
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4
之间满足:

0.6

f/R3+f/R4


0.2
;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
f2、
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
D2s、
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
d2s、
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3、
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成像系统组件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T23
之间满足:
1.0

f2*(D2s

d2s)/(R3*T23)

3.5。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组件,包括:多片透镜,多片透镜由成像系统组件的物侧至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多个间隔元件,多个间隔元件中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二间隔元件,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三间隔元件,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四间隔元件,镜筒,镜筒用于容纳多片透镜和多个间隔元件;其中,第三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
CP3、
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T34
之间满足:
1.0

CP3/T34

14.0
,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f4、
第四透镜的折射率
N4、
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
D4s、
第三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
D3m
之间满足:
0.8

f4*N4/(D4s

D3m)

2.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小型化的五片式的成像系统组件,在满足
1.0

CP3/T34

14.0
的条件下,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空气间距较窄,易出现组立不稳的情
况,通过限制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折射率以及第三间隔元件和第四间隔元件的外径,保证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具有足够的承靠位置,降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段差结构带来的组立不稳的影响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组件,包括:多片透镜,多片透镜由成像系统组件的物侧至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多个间隔元件,多个间隔元件中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二间隔元件,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三间隔元件,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四间隔元件,镜筒,镜筒用于容纳多片透镜和多个间隔元件;其中,第二间隔元件和第三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的距离
EP23、
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3、
第三间隔元件和第四间隔元件在光轴方向的距离
EP34、
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CT4
之间满足:
2.0

EP23/CT3+EP34/CT4

3.0
;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
d3s、
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6
之间满足:

1.4

d3s/R6


1.0
;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
f45、
第四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
d4m
之间满足:
0.5

f45/d4m

1.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小型化的五片式的成像系统组件,透镜的中心厚度和间隔元件距离较小,透镜边缘结构部分容易产生内反射杂光,通过限制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

曲率半径

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以及第二

第三

第四间隔元件的间隔距离和内径尺寸,在保证小型化的同时,光线能够获得合理的发散角度,降低系统敏感性,保证主光线充分通过,在满足像高要求的同时减少入射到透镜结构部分,并利用间隔元件的内径控制吸收边缘位置的杂光,减少杂光光斑,同时可以减小边缘视场的像差,提升像质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系统组件,包括:多片透镜,多片透镜由成像系统组件的物侧至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多个间隔元件,多个间隔元件中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一间隔元件;镜筒,镜筒用于容纳多片透镜和多个间隔元件;其中,镜筒的最大高度
L、
成像系统组件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ImgH
之间满足:
1.0

L/ImgH

1.3
;成像系统组件的有效焦距
f、
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成像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片透镜,多片所述透镜由所述成像系统组件的物侧至像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多个间隔元件,多个所述间隔元件中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二间隔元件,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三间隔元件;镜筒,所述镜筒用于容纳多片所述透镜和多个所述间隔元件;其中,所述镜筒的最大高度
L、
所述成像系统组件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
ImgH
之间满足:
1.0

L/ImgH

1.3
;所述成像系统组件的有效焦距
f、
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3、
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R4
之间满足:

0.6

f/R3+f/R4


0.2
;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
f2、
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
D2s、
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
d2s、
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R3、
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成像系统组件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T23
之间满足:
1.0

f2*(D2s

d2s)/(R3*T23)

3.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间隔元件中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四间隔元件,所述第三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
CP3、
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T34
之间满足:
1.0

CP3/T34

14.0
,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
f4、
所述第四透镜的折射率
N4、
所述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
D4s、
所述第三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
D3m
之间满足:
0.8

f4*N4/(D4s

D3m)

2.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
f3、
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
N3、
所述第二间隔元件和所述第三间隔元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
EP23
之间满足:

18.0

f3*N3/EP23


9.0。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间隔元件中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至少部分接触的为第一间隔元件,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
f1、
所述镜筒的物侧端面与所述第一间隔元件沿所述光轴方向的距离
EP01、
所述第一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仁李洋王泽光李辉朱佳栋丁先翠闻人建科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