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镜头的组立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镜头的组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7484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镜头的组立结构。镜头的组立结构包括镜筒以及沿镜筒的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第一间隔件、第二透镜、第二间隔件、第三透镜、第三间隔件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三间隔件的内径与外径之间的差值最大,且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大外径D3s与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3s之间满足:3<|(f3‑f4)/(D3s‑d3s)|<11。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镜头存在小型化、低杂光、组立稳定性和信赖性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镜头的组立结构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手机的拍照功能逐渐成为人们选择手机的重要因素,这样使得应用在手机上的镜头逐渐成为大众的关注焦点。目前,小型化的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目前感光器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的摄像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

2、为了保证镜头的小型化,通常选用透镜的数量较少,透镜用于对成像光线的走势进行偏转。由于一般镜头中的结构件较为复杂,使得光线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杂光,杂光会对镜头造成干扰,从而影响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现有技术中的镜头在组装过程中和运输过程中,镜头中的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强度较差,组立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小型化镜头在信赖性验证时效果较差,难以满足应用需求。

3、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镜头存在小型化、低杂光、组立稳定性和信赖性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的组立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镜头存在小型化、低杂光、组立稳定性和信赖性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的组立结构,镜头的组立结构包括镜筒以及沿镜筒的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第一间隔件、第二透镜、第二间隔件、第三透镜、第三间隔件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三间隔件的内径与外径之间的差值最大,且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大外径d3s与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3s之间满足:3<|(f3-f4)/(d3s-d3s)|<11。

3、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正负相同,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正负相同;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r3/r7>0,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4/r8>0;且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的最小内径d1m、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的最小内径d3m之间满足:0<r3/d1m-r7/d3m<5。

4、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光焦度与第二透镜的光焦度正负相反;和/或第三透镜的光焦度与第四透镜的光焦度正负相反。

5、进一步地,四片透镜中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最小,且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1s与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2s之间满足:0<(r3-r4)/(d2s-d1s)<25。

6、进一步地,镜筒的像侧面的最大外径d0m、镜筒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0s、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2与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3<(d0m-dt42)/(d0s-epd)<10。

7、进一步地,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34、镜头的光圈值fno、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的最小内径d3m与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p3之间满足:2<f34*fno/(d3m+cp3)<7。

8、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与第三透镜的折射率相同,且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大外径d1s、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大外径d3s、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12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之间满足:7<(d1s/dt12)+(d3s/dt32)<10。

9、进一步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1s、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3s、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3<d3s/ct3+d1s/ct1<6。

10、进一步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1s、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大外径d1s、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2<(d1s-d1s)/(ct1-ct2)<25。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的组立结构,包括镜筒以及沿镜筒的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第一间隔件、第二透镜、第二间隔件、第三透镜、第三间隔件和第四透镜,其中,镜筒的像侧面的最大外径d0m、镜筒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0s、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2与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3<(d0m-dt42)/(d0s-epd)<10

12、进一步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正负相同,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正负相同;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r3/r7>0,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4/r8>0;且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的最小内径d1m、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的最小内径d3m之间满足:0<r3/d1m-r7/d3m<5。

13、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光焦度与第二透镜的光焦度正负相反;和/或第三透镜的光焦度与第四透镜的光焦度正负相反。

14、进一步地,四片透镜中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最小,且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1s与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2s之间满足:0<(r3-r4)/(d2s-d1s)<25。

15、进一步地,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34、镜头的光圈值fno、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的最小内径d3m与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p3之间满足:2<f34*fno/(d3m+cp3)<7。

16、进一步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与第三透镜的折射率相同,且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大外径d1s、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大外径d3s、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12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之间满足:7<(d1s/dt12)+(d3s/dt32)<10。

17、进一步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1s、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3s、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3<d3s/ct3+d1s/ct1<6。

18、进一步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1s、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大外径d1s、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2<(d1s-d1s)/(ct1-ct2)<25。

19、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镜头的组立结构包括镜筒以及沿镜筒的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的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的组立结构包括镜筒以及沿所述镜筒的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所述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第一间隔件、第二透镜、第二间隔件、第三透镜、第三间隔件和第四透镜,其中,所述第三间隔件的内径与外径之间的差值最大,且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大外径D3s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3s之间满足:3<|(f3-f4)/(D3s-d3s)|<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正负相同,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正负相同;即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R3/R7>0,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4/R8>0;且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所述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的最小内径d1m、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的最小内径d3m之间满足:0<R3/d1m-R7/d3m<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四片透镜中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最小,且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1s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2s之间满足:0<(R3-R4)/(d2s-d1s)<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像侧面的最大外径D0m、所述镜筒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0s、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2与所述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3<(D0m-DT42)/(d0s-EPD)<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34、所述镜头的光圈值fno、所述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的最小内径d3m与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P3之间满足:2<f34*fno/(d3m+CP3)<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相同,且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大外径D1s、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大外径D3s、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1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32之间满足:7<(D1s/DT12)+(D3s/DT32)<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1s、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3s、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CT3之间满足:3<d3s/CT3+d1s/CT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1s、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大外径D1s、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CT2之间满足:2<(D1s-d1s)/(CT1-CT2)<25。

10.一种镜头的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的组立结构包括镜筒以及沿所述镜筒的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所述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第一间隔件、第二透镜、第二间隔件、第三透镜、第三间隔件和第四透镜,其中,所述镜筒的像侧面的最大外径D0m、所述镜筒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0s、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2与所述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3<(D0m-DT42)/(d0s-EPD)<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的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的组立结构包括镜筒以及沿所述镜筒的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所述镜筒中的第一透镜、第一间隔件、第二透镜、第二间隔件、第三透镜、第三间隔件和第四透镜,其中,所述第三间隔件的内径与外径之间的差值最大,且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大外径d3s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3s之间满足:3<|(f3-f4)/(d3s-d3s)|<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正负相同,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正负相同;即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之间满足r3/r7>0,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之间满足:r4/r8>0;且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所述第一间隔件的像侧面的最小内径d1m、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第三间隔件的像侧面的最小内径d3m之间满足:0<r3/d1m-r7/d3m<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四片透镜中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最小,且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所述第一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1s与所述第二间隔件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2s之间满足:0<(r3-r4)/(d2s-d1s)<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的组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像侧面的最大外径d0m、所述镜筒的物侧面的最小内径d0s、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42与所述镜头的入瞳直径e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桐刘世安程立邦陈奇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