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5506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仓库

厂房等建筑物的建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现浇混凝土建造方式,另一种是预制构件结合现浇混凝土的建造方式

第一种建造方式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施工周期长,是一种低效高耗的施工方式

第二种建造方式与第一种建造方式相比,具有人力消耗少

施工周期短等优点

对于大型仓库和厂房,通常使用第二种建造方式,可以极大的缩短施工周期

[0003]仓库和厂房的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柱和叠合板,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通常首层柱使用现浇柱,其它层柱使用预制柱,框架梁为现浇梁,结构板为叠合板

预制柱

叠合板以及框架梁的施工顺序和施工工序如何进行有机结合,以及如何保证预制柱和叠合板的施工质量,一直是预制构件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人提供一种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方法,可有效保证预制柱和叠合板的施工质量,同时对预制柱

叠合板以及框架梁的施工顺序和施工工序进行有机结合,可有效保证建筑结构的工程质量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
柱插筋浇筑前固定;
S2、
上层混凝土浇筑;
S3、
定位放线;
S4、
预制柱施工标高及柱插筋定位复核;
S5、
预制柱吊装施工;
S6、
预制柱斜撑搭设:
S7、
预制柱柱底座浆料施工;
S8、
预制柱灌浆;
S9、
支撑架搭设;
S10、
框架梁施工;
S11、
叠合板吊装施工;
S12、
叠合板宽缝位置钢筋绑扎;
S13、
叠合板板面钢筋绑扎;
S14、
叠合板混凝土浇筑

[0006]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
S1
中,柱插筋在上一层柱钢筋绑扎完成后
采用定位器进行固定,所述定位器为矩形框板结构,所述定位器上设置有与各柱插筋标准施工位置一一对应的定位孔,使用定位器对柱插筋进行定位时,定位器套设在各柱插筋上,各柱插筋分别由一个定位孔中穿过;若柱插筋为预制柱的柱插筋,柱插筋的数量与预制柱内套筒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定位器上设置有与预制柱内套筒一一对应的定位孔,且柱插筋倒插时柱插筋尺寸需满足
1.2LaE
,柱插筋倒插完成后采用定位器进行位置校正调整并固定

[000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
S3
中,根据施工图纸及定位轴线放出预制柱定位边线及
200mm
控制线;所述步骤
S4
中,在预制柱吊装的基础面放置可以调节高度的垫块,控制预制柱的安装标高;对钢筋的垂直度

定位及高度进行复核,钢筋位置偏差符合0~
2mm
,外露长度偏差符合0~
10mm
,对不符合要求的钢筋进行矫正,确保上层预制柱内的套筒与下一层的预留插筋能够顺利对孔

[0008]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
S5
中,预制柱安装位置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深度不小于
4mm
;核对预制柱型号

尺寸,待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后,由信号工确认吊装环境安全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先缓慢起吊到距离地面
0.2

0.3mm
左右时,确保预制柱平稳后继续吊运至施工作业面;待预制柱下放至距楼面
1m
处,根据预先定位的导向架及控制线微调,微调完成后减缓下放;在预制柱下方的楼面放置平面镜,通过人工手扶或者引导装置引导降落,通过利用平面镜观察并控制柱插筋对准预制柱内套筒;吊装完成后,预制柱底距楼层标高
20mm
;所述引导装置包括立架,所述立架的上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铰接有可水平转动的
U
形抱夹壁,所述
U
形抱夹壁包括一个横向部和位于此横向部两端的两个纵向部,两个纵向部均垂直于横向部,所述横向部的中部位于纵向部的另一侧设置有铰接块,所述
U
形抱夹壁通过铰接块与转动轴铰接;两个所述的纵向部上均设置有第一导轮夹紧结构,所述第一导轮夹紧结构包括导向杆

夹紧螺纹杆
、U
形安装架和导轮,所述导向杆

夹紧螺纹杆均与
U
形安装架相连,且二者的长度方向与
U
形抱夹壁横向部的长度方向,所述导向杆与
U
形安装架固定相连,夹紧螺纹杆与
U
形安装架转动相连,所述
U
形抱夹壁的纵向部上设置有与导向杆和夹紧螺纹杆相适配的光孔和螺纹孔,所述夹紧螺纹杆的外端安装有手轮,所述导轮安装在
U
形安装架中,转动手轮可带动夹紧螺纹杆转动,可带动
U
形安装架沿着
U
形抱夹壁横向部的长度方向移动,可带动导轮的轮面压紧在预制柱上;所述
U
形抱夹壁的横向部位于铰接块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导轮夹紧结构,所述第二导轮夹紧结构与第一导轮夹紧结构的结构相同,但二者的导向杆和夹紧螺纹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
U
形抱夹壁的横向部上设置有与第二导轮夹紧结构的导向杆和夹紧螺纹杆相适配的光孔和螺纹孔
。。
[0009]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
S6
中,吊装完成后,先不拆吊钩;在预制柱相邻的两个侧各设置两个预制柱斜撑,预制柱斜撑与预制柱保持
45
°
夹角,预制柱上斜撑锚点由工厂预制,地面一层锚点使用膨胀螺栓固定,二层以上采用预埋钢筋的形式;预制柱的一端与预制柱的锚点相连,另一端预制柱安装处的地面或楼面上设置的锚点相连,预制柱斜撑的长度可调,通过调节预制柱的长度进行预制柱垂直度的调节,确保预制柱的安装垂直度;复核预制柱定位及标高无误后,先固定预制柱,再摘除吊钩;预制柱采用垂直度检测尺进行垂直度调整,垂直度检测尺长度为
1.5

2m
,使用时展开检测尺锁紧连接扣,活动销推键向上,将检测尺左侧面靠紧被侧面,调整斜支撑调节螺栓待指针自行停摆后观察,指针处于读数盘正中时表示垂直度调整完毕,进行预制柱垂直度的调整时,应对预制柱相邻两个
柱面进行多次交叉测量,直至两侧均满足要求

[0010]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柱插筋浇筑前固定;
S2、
上层混凝土浇筑;
S3、
定位放线;
S4、
预制柱施工标高及柱插筋定位复核;
S5、
预制柱吊装施工;
S6、
预制柱斜撑搭设:
S7、
预制柱柱底座浆料施工;
S8、
预制柱灌浆;
S9、
支撑架搭设;
S10、
框架梁施工;
S11、
叠合板吊装施工;
S12、
叠合板宽缝位置钢筋绑扎;
S13、
叠合板板面钢筋绑扎;
S14、
叠合板混凝土浇筑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1
中,柱插筋在上一层柱钢筋绑扎完成后采用定位器进行固定,所述定位器为矩形框板结构,所述定位器上设置有与各柱插筋标准施工位置一一对应的定位孔,使用定位器对柱插筋进行定位时,定位器套设在各柱插筋上,各柱插筋分别由一个定位孔中穿过;若柱插筋为预制柱的柱插筋,柱插筋的数量与预制柱内套筒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定位器上设置有与预制柱内套筒一一对应的定位孔,且柱插筋倒插时柱插筋尺寸需满足
1.2LaE
,柱插筋倒插完成后采用定位器进行位置校正调整并固定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3
中,根据施工图纸及定位轴线放出预制柱定位边线及
200mm
控制线;所述步骤
S4
中,在预制柱吊装的基础面放置可以调节高度的垫块,控制预制柱的安装标高;对钢筋的垂直度

定位及高度进行复核,钢筋位置偏差符合0~
2mm
,外露长度偏差符合0~
10mm
,对不符合要求的钢筋进行矫正,确保上层预制柱内的套筒与下一层的预留插筋能够顺利对孔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5
中,预制柱安装位置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深度不小于
4mm
;核对预制柱型号

尺寸,待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后,由信号工确认吊装环境安全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先缓慢起吊到距离地面
0.2

0.3mm
左右时,确保预制柱平稳后继续吊运至施工作业面;待预制柱下放至距楼面
1m
处,根据预先定位的导向架及控制线微调,微调完成后减缓下放;在预制柱下方的楼面放置平面镜,通过人工手扶或者引导装置引导降落,通过利用平面镜观察并控制柱插筋对准预制柱内套筒;吊装完成后,预制柱底距楼层标高
20mm
;所述引导装置包括立架,所述立架的上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铰接有可水平转动的
U
形抱夹壁,所述
U
形抱夹壁包括一个横向部和位于此横向部两端的两个纵向部,两个纵向部均垂直于横向部,所述横向部的中部位于纵向部的另一侧设置有铰接块,所述
U
形抱夹壁通过铰接块与转动轴铰接;两个所述的纵向部上均设置有第一导轮夹紧结构,所述第一导轮夹紧结构包括导向杆

夹紧螺纹杆
、U
形安装架和导轮,所述导向杆

夹紧螺纹杆均与
U
形安装架相连,且二者的长度方向

U
形抱夹壁横向部的长度方向,所述导向杆与
U
形安装架固定相连,夹紧螺纹杆与
U
形安装架转动相连,所述
U
形抱夹壁的纵向部上设置有与导向杆和夹紧螺纹杆相适配的光孔和螺纹孔,所述夹紧螺纹杆的外端安装有手轮,所述导轮安装在
U
形安装架中,转动手轮可带动夹紧螺纹杆转动,可带动
U
形安装架沿着
U
形抱夹壁横向部的长度方向移动,可带动导轮的轮面压紧在预制柱上;所述
U
形抱夹壁的横向部位于铰接块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第二导轮夹紧结构,所述第二导轮夹紧结构与第一导轮夹紧结构的结构相同,但二者的导向杆和夹紧螺纹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
U
形抱夹壁的横向部上设置有与第二导轮夹紧结构的导向杆和夹紧螺纹杆相适配的光孔和螺纹孔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6
中,吊装完成后,先不拆吊钩;在预制柱相邻的两个侧各设置两个预制柱斜撑,预制柱斜撑与预制柱保持
45
°
夹角,预制柱上斜撑锚点由工厂预制,地面一层锚点使用膨胀螺栓固定,二层以上采用预埋钢筋的形式;预制柱的一端与预制柱的锚点相连,另一端预制柱安装处的地面或楼面上设置的锚点相连,预制柱斜撑的长度可调,通过调节预制柱的长度进行预制柱垂直度的调节,确保预制柱的安装垂直度;复核预制柱定位及标高无误后,先固定预制柱,再摘除吊钩;预制柱采用垂直度检测尺进行垂直度调整,垂直度检测尺长度为
1.5

2m
,使用时展开检测尺锁紧连接扣,活动销推键向上,将检测尺左侧面靠紧被侧面,调整斜支撑调节螺栓待指针自行停摆后观察,指针处于读数盘正中时表示垂直度调整完毕,进行预制柱垂直度的调整时,应对预制柱相邻两个柱面进行多次交叉测量,直至两侧均满足要求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吊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7
中,预制柱就位后对通孔进行检查,对柱底进行吹风清渣,吹风清渣后洒水湿润,然后搅拌调配座浆料,在柱底使用内衬控制封封的深度后使用调配好的座浆料塞缝封仓;座浆料封缝深度为5‑
10mm
,座浆料封仓厚度为
20mm
,封仓高度为
30mm
,下部延伸
10mm。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虹霖蒋杰熊钟意李浩楷李万霖刘萍梁坤杨闯李臣王干任杰范夕龙袁内蒙黄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