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相悬浮液沉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5030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相悬浮液沉降装置,包括:固定架、沉降管、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所述第一封盖密封连接在所述沉降管的底部,所述第二封盖密封连接在所述沉降管的顶部,所述沉降管竖直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沉降管为透明材质,且所述第一封盖上设置有供透明液相悬浮液输入的进液口,第二封盖上设置有用于排出透明液相悬浮液中清液的出液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沉降装置通过所述上端盖上的排液口可以方便地抽出沉降管内的上层清液,进而去除其中悬浮的小颗粒填料,通过反复沉降,可使沉降处理后得到的填料粒径分布更加均匀。得到的填料粒径分布更加均匀。得到的填料粒径分布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相悬浮液沉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填料分离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液相悬浮液沉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沉降操作在化工、医药、冶金、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沉降的推动力是悬浮颗粒受到的重力或惯性离心力,它正比于粒径的立方,而流体作用于沉降颗粒表面的阻力,正比于粒径的平方。因此,颗粒越细,则沉降速度越小,分离也越困难。
[0003]沉降是利用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不同的特点,使分散相粒子在力场(重力场或离心力场)作用下发生的定向运动。用于液相悬浮体系的沉降时,是从液体中分离出所含固体颗粒或另一液相的液滴。这种分离在生产上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获得清净的流体,如空气的净化、水的澄清、油品脱水等。(2)为了回收流体中的悬浮物,如从干燥器出口气体中回收固体产品、从流化床反应器出口气体中回收催化剂等。
[0004]现有技术对液相悬浮液进行沉降大多数采用的是物料桶沉降:将含有固体填料的液相悬浮体系倒入物料桶,先进行快速高强度的搅拌使填料发生运动,再利用粒子重力静置沉降得到所需填料。这种方式存在的不足是:首先,搅拌会导致填料之间相互剧烈撞击而造成损伤;其次,无法观察固液分层界面,从而在去除上层清液时容易造成下层填料流失;再次,难以去除填料中的小颗粒填料,导致得到的填料粒径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相悬浮液沉降装置,该装置既可去除小颗粒,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填料,又可以方便、清楚地观察沉降中固液分层界面,从而避免去除上层清液时造成下层填料流失的问题。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本技术提出一种液相悬浮液沉降装置,包括:固定架、沉降管、第一封盖、第二封盖和泵体,所述第一封盖密封连接所述沉降管的底部,所述第二封盖密封连接所述沉降管的顶部,所述沉降管竖直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沉降管为透明材质,且所述第一封盖上设置有供透明液相悬浮液输入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泵体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安装有输料阀,所述第二封盖上设置有用于排出透明液相悬浮液中清液的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上连通有用于抽吸清液的抽液泵。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沉降管竖向悬空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固定杆贯穿该支撑架且两者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为倒置的“L”形结构,其横板板面上具有通孔,所述沉降管的下端穿过该通孔后延伸至其下方,且沉降管的侧壁与该通孔之间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竖板的下端固定在底座上,以增加沉降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0011]进一步地,所述沉降管的径高比为3.0。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杆和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套设在所述沉降管的侧壁上,且两者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沿着所述沉降管的外壁竖向设置,且所述固定杆从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封盖、固定圈、第一封盖,且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封盖、固定圈、第一封盖之间均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二封盖上的通孔后与螺母螺纹连接,从而将所述第二封盖紧固在所述沉降管的顶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封盖上的通孔后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从而将所述第一封盖紧固在所述沉降管的底部。
[0015]进一步地,所述沉降管的材质包括无机玻璃、亚克力、塑料中的任意一种。
[0016]进一步地,所述沉降管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封盖、第一封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1、本技术的液相悬浮液沉降装置采用沉降管作为沉降的主体结构,从而可以方便、清楚地观察固液分层界面,从而避免在去除上层清液时容易因固液分层界面看不到而容易造成上层清液过度排放,下层填料流失的问题。
[0019]2、本技术所述沉降装置在进行液相悬浮体系中填料的沉降操作时,不需要进行高强度的搅拌,而是利用与沉降管的下端的输料阀连接的泵体将液相悬浮体系充入沉降管中,此过程即可使液相悬浮体系中填料发生运动,静置后即可完成填料沉降。再次,通过所述上端盖上的排液口可以方便地抽出沉降管内的上层清液,进而去除其中悬浮的小颗粒填料,通过反复沉降,可使沉降处理后得到的填料的粒径分布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液相悬浮液沉降装置的主视图。
[0021]图2为图1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1、固定架;10、固定杆;11、固定圈;2、沉降管;3、第一封盖;301、进液口;302、输料阀;303、第一管道;4、第二封盖;401、排液口;5、抽液泵;51、第二管道;52、第三管道;6、支撑架;601、通孔;7、底座;8、螺母;9、泵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参考图1,示例了一种液相悬浮液沉降装置,包括:固定架1、沉降管2、第一封盖3、
第二封盖4、抽液泵5和泵体9,第一封盖3密封连接沉降管2的底部并与泵体9连接,第二封盖4密封连接在沉降管2的顶部并与抽液泵5连接,沉降管2竖直固定在固定架1上。
[0025]固定架1包括固定杆10和固定圈11,固定圈11套在沉降管2的侧壁上,且两者之间粘接固定连接。钢质的固定杆10沿着沉降管2的外壁竖向设置,且该固定杆10从上到下依次穿过第二封盖4、固定圈11、第一封盖3,且固定杆10与第二封盖4、固定圈11、第一封盖3之间均固定连接,以将第二封盖4和第一封盖3压紧在沉降管2的两管口上。沿着沉降管2的外壁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根固定杆10,从而增加第二封盖4、第一封盖3与沉降管2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0026]沉降管2竖向设置且为透明材质,其材质可以选自无机玻璃、亚克力、塑料等,以便于观察固液分层的界面,控制上层清液的排出程度。正如前文所述,现有的用于沉降的物料桶在进行沉降后无法观察固液分层界面,从而在去除上层清液时容易造成沉降在下层的填料流失。而本实施例采用沉降管2作为沉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相悬浮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沉降管(2)、第一封盖(3)、第二封盖(4)和泵体(9),所述第一封盖(3)密封连接在所述沉降管(2)的底部,所述第二封盖(4)密封连接在所述沉降管(2)的顶部,所述沉降管(2)竖直固定在所述固定架(1)上,所述沉降管(2)为透明材质,且所述第一封盖(3)上设置有供透明液相悬浮液输入的进液口(301),所述进液口(301)与所述泵体(9)通过第一管道(303)连接,所述第一管道(303)上安装有输料阀(302),所述第二封盖(4)上设置有用于排出透明液相悬浮液中清液的排液口(401),所述排液口(401)上连通有用于抽吸清液的抽液泵(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相悬浮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悬浮液沉降装置还包括支撑架(6),所述沉降管(2)竖向悬空固定在所述支撑架(6)上,所述固定架(1)贯穿该支撑架(6)且两者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相悬浮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为倒置的“L”形结构,其横板板面上具有通孔(601),所述沉降管(2)的下端穿过该通孔(601)后延伸至其下方,且所述沉降管(2)的侧壁与该通孔(601)之间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相悬浮液沉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6)的竖板的下端固定在底座(7)上。5.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广陈德君管晨曦徐新东
申请(专利权)人:赛分科技扬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