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墨铸铁井盖铸造缩孔消除的铸造模具及其实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477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球墨铸铁井盖铸造缩孔消除的铸造模具及其实施方法,属于井盖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墨铸铁井盖铸造缩孔消除的铸造模具及其实施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井盖
,特别涉及一种球墨铸铁井盖铸造缩孔消除的铸造模具及实施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井盖,用于遮盖道路或家中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

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井盖

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

树脂井盖等

一般采用圆形

可用于绿化带

人行道

机动车道

码头

小巷等

[0003]其中,球墨铸铁井盖使用更为广泛,球墨铸铁井盖在进行铸造时往往会选择模具成型工艺,已有相关专利,如公开号为
CN205148570U
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井盖生产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是分离状态,上模具和下模具的边沿之间设置有卡合装置,井盖生产模具为聚合材料,下模具上设置有浇注管道,浇注管道的前端安装有进料管口,上模具的里部设置有竖形条纹,下模具的底部设置有冷却管,上模具和下模具的里部设置有不粘膜,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04]但球墨铸铁井盖除了会产生一般的铸造缺陷外,还会产生一些特有的缺陷,如缩松

皮下气孔等

这些缺陷影响铸件性能,使铸件废品率增高

为了防止这些缺陷的发生,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并且精密铸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墨铸铁井盖铸造缩孔消除的铸造模具及其实施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球墨铸铁井盖铸造缩孔消除的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具设置于下模座的上方,上模具的顶面中部设置有进料组件,上模具的一侧设置有缩孔组件,上模具的背面及两侧均设置有滑筒,下模座的背面及两侧均设置有底桩,底桩设置的位置及数量均与滑筒一一对应,底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滑杆,滑杆竖直向上穿过滑筒,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端,下模座的顶面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内部开设有下模槽,下模座的顶面上设置有四个插柱,四个插柱环绕定位槽相隔等距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的背面中部设置有安装台,安装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垂直向上设置,安装台的顶面可旋转式设置有丝杆,丝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上模具的背面中部设置有螺纹筒,丝杆穿过螺纹筒并与螺纹筒通过螺纹连接,上模具的底面上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的中部开设有上模槽,定位块的位置及尺寸均与定位槽一一对应,上模槽的位置及尺寸均与下模槽一一对应,上模具的底面上开设有槽孔,槽孔设置有四个,四个槽孔环绕定位块相隔等距设置,槽孔的位置及尺寸均与插柱一一对应,上模具与下模座贴合后,定位块插接在定位槽的内部,插柱插接在槽孔的内部,上模槽的中部开设有给料孔,给料孔与进料组件相连通,给料孔的一侧开设有气孔,气孔与缩孔组
件相连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的一侧开设有上给排水口,上给排水口开设有两个,上模具的内部设置有上水冷管,上水冷管呈螺旋环绕设置于上模槽的上方,上水冷管的入水口及出水口与上给排水口相连通,下模座的一侧开设有下给排水口,下给排水口开设有两个,下模座的内部设置有下水冷管,下水冷管呈螺旋环绕设置于下模槽的下方,下水冷管的入水口及出水口与下给排水口相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缩孔组件包括外筒

第一单向阀

第二单向阀

活塞杆

压盘

转杆

连轴

连架

转盘

连接头和握把,外筒上连接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连接于外筒侧面的底部,第一单向阀的输出向朝向外筒的内部,第二单向阀连接于外筒底面的中部,第二单向阀的输出向朝向气孔,外筒的中部设置有活塞杆,外筒的内部设置有压盘,压盘的中部与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活塞杆远离压盘的一端由外筒的顶面中部向外延伸,活塞杆延伸出外筒的一端上可转动式连接有转杆,外筒的底部连接有连架,连架的顶部可转动式连接有转盘,转盘靠近外筒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头,连接头上可转动式连接有连轴,连轴远离连接头的一端可转动式连接在转杆上,转盘远离外筒的一侧设置有握把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转盘包括两个圆盘及一根轴,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式连接在两个圆盘的中转轴上,连架的顶端设置为圆筒状,轴可转动式连接在连架圆筒状的顶端内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组件包括进料斗

顶盖

第一旋转端

转钉

第二旋转端和转槽,进料斗的底部连接在给料孔上,进料斗的顶部设置有顶盖,顶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旋转端,第一旋转端外侧设置有转钉,进料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旋转端,第二旋转端的内侧开设有转槽,第一旋转端通过转钉可旋转式连接在第二旋转端的转槽内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转钉和转槽的中部均开设有方孔,方孔的内部设置有插销,当顶盖闭合在进料斗的顶部时,转钉和转槽上的方孔角度相对应,插销穿过转钉和转槽上的方孔插接在第一旋转端和第二旋转端上

[001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球墨铸铁井盖铸造缩孔消除的铸造模具的实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步骤一: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丝杆旋转,降下上模具直至上模槽及下模槽闭合;
[0015]步骤二:拔下插销,打开顶盖,由进料斗对上模槽及下模槽的内部注入金属液;
[0016]步骤三:关闭顶盖并插入插销,握住握把并转动转盘,带动压盘在外筒的内部进行往复的上下活塞运动,由第一单向阀吸入空气,并由第二单向阀向上模槽的内部注入空气,上模槽及下模槽内部气压增大带动金属液内部的气泡浮出金属液,随后打开顶盖平衡内外气压;
[0017]步骤四:向上水冷管以及下水冷管的内部注入冷却水,球墨铸铁井盖冷却定型后开启上模具,对成型的球墨铸铁井盖进行卸料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上模具的顶面中部设置有进料组件,上模具的一侧设置有缩孔组件,转盘转动时通过连轴带动转杆升降,从而通过转杆带动活塞杆进行垂直方向上的升降往复运动,继而带动压盘在外筒的内部进行往复的上下活塞运动,进行活塞运动时,由第一单向阀向外筒的内部吸入空气,并由第二单向阀向上模槽的内部注入空气,通过缩孔组件对上模槽及下模槽内部气压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利用气压将金属液内部的气泡浮出,从而使得在
井盖冷却定型后避免出现缩松

皮下气孔的问题,提高成品井盖的品质,缩孔组件操作简单容易控制,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球墨铸铁井盖铸造缩孔消除的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具
(1)
以及设置于上模具
(1)
下方的下模座
(2)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
(1)
的顶面中部设置有进料组件
(3)
,上模具
(1)
的一侧设置有缩孔组件
(4)
,上模具
(1)
的背面及两侧均设置有滑筒
(5)
,下模座
(2)
的背面及两侧均设置有底桩
(6)
,底桩
(6)
设置的位置及数量均与滑筒
(5)
一一对应,底桩
(6)
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滑杆
(7)
,滑杆
(7)
竖直向上穿过滑筒
(5)
,滑杆
(7)
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端
(8)
,下模座
(2)
的顶面开设有定位槽
(10)
,定位槽
(10)
的内部开设有下模槽
(11)
,下模座
(2)
的顶面上设置有四个插柱
(9)
,四个所述插柱
(9)
环绕定位槽
(10)
相隔等距设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井盖铸造缩孔消除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
(2)
的背面中部设置有安装台
(12)
,安装台
(12)
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
(13)
,电机
(13)
的输出轴垂直向上设置,安装台
(12)
的顶面可旋转式设置有丝杆
(14)
,丝杆
(14)
的一端与电机
(13)
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上模具
(1)
的背面中部设置有螺纹筒
(15)
,丝杆
(14)
穿过螺纹筒
(15)
并与螺纹筒
(15)
通过螺纹连接,上模具
(1)
的底面上设置有定位块
(20)
,定位块
(20)
的中部开设有上模槽
(21)
,定位块
(20)
的位置及尺寸均与定位槽
(10)
一一对应,上模槽
(21)
的位置及尺寸均与下模槽
(11)
一一对应,上模具
(1)
的底面上开设有槽孔,槽孔设置有四个,四个槽孔环绕定位块
(20)
相隔等距设置,槽孔的位置及尺寸均与插柱
(9)
一一对应,上模具
(1)
与下模座
(2)
贴合后,定位块
(20)
插接在定位槽
(10)
的内部,插柱
(9)
插接在槽孔的内部,上模槽
(21)
的中部开设有给料孔
(22)
,给料孔
(22)
与进料组件
(3)
相连通,给料孔
(22)
的一侧开设有气孔,气孔与缩孔组件
(4)
相连通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井盖铸造缩孔消除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
(1)
的一侧开设有上给排水口
(16)
,上给排水口
(16)
开设有两个,上模具
(1)
的内部设置有上水冷管
(18)
,上水冷管
(18)
呈螺旋环绕设置于上模槽
(21)
的上方,上水冷管
(18)
的入水口及出水口与上给排水口
(16)
相连通,下模座
(2)
的一侧开设有下给排水口
(17)
,下给排水口
(17)
开设有两个,下模座
(2)
的内部设置有下水冷管
(19)
,下水冷管
(19)
呈螺旋环绕设置于下模槽
(11)
的下方,下水冷管
(19)
的入水口及出水口与下给排水口
(17)
相连通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球墨铸铁井盖铸造缩孔消除的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孔组件
(4)
包括外筒
(401)、
第一单向阀
(402)、
第二单向阀
(403)、
活塞杆
(404)、
压盘
(405)、
转杆
(406)、
连轴
(407)、
连架
(408)、
转盘
(409)、
连接头
(410)
和握把
(411)
,外筒
(401)
上连接有第一单向阀
(402)
和第二单向阀
(403)
,第一单向阀
(402)
连接于外筒
(401)
侧面的底部,第一单向阀
(402)
的输出向朝向外筒
(401)
的内部,第二单向阀
(403)
连接于外筒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谈龙韦瑞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博立普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