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耳机的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3655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耳机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耳机的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该设备管理系统包括管理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耳机的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耳机管理
,具体是一种智能耳机的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设备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耳机作为一种便携式

个性化的信息处理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能耳机是一种拥有智能功能的耳机,它主要搭载各种通过
Bluetooth

Wi

Fi
等无线技术进行连接的个性化服务,并使用普遍存在于现有智能手机

智能家居

汽车电子产品等系统中的功能,从而带来多样和全新的耳机体验;目前在对智能耳机进行使用管理时,不能对智能耳机的使用性能进行全面综合评估,难以对智能耳机的异常状况进行准确反馈,且无法及时且针对性的作出相应管理措施,智能化程度低,管理难度大;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耳机的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对智能耳机的使用性能进行全面综合评估,难以对智能耳机的异常状况进行准确反馈,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耳机的设备管理系统,包括管理平台

注册登录模块

绑定识别模块

智能操控模块和操控灵敏性检测模块;注册登录模块用于进行用户注册,将注册成功的用户标记为注册用户,将注册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其所拥有的智能耳机的设备信息发送至管理平台进行存储,并在注册用户进行登录时对其进行身份验证,在身份验证无误时允许其登录管理平台;绑定识别模块用于注册用户将对应智能耳机与所匹配的终端设备进行绑定,并将绑定完成的终端设备标记为可连接设备,且将智能耳机与其对应的所有可连接设备发送至管理平台进行存储,并在终端设备请求与智能耳机进行连接时对终端设备进行识别判断,在判断终端设备为该智能耳机的可连接设备时允许两者连接;智能操控模块用于注册用户对相应智能耳机进行单独控制,包括进行音量调节

播放

暂停

上一曲和下一曲操作,并用于注册用户对相应智能耳机的可连接设备的添加和删除进行管理,以及用于查看相应智能耳机的电量

连接状态和运行状态信息;操控灵敏性检测模块对相应智能耳机进行操控灵敏性分析,据此生成灵敏性异常信号或灵敏性正常信号,且将灵敏性异常信号或灵敏性正常信号发送至管理平台

[0005]进一步的,操控灵敏性分析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在注册用户对相应智能耳机进行操控时,采集到注册用户的操作时刻以及智能耳
机的反馈时刻,将反馈时刻与操作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操敏值,将操敏值与预设操敏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操敏值超过预设操敏阈值,则判断对应操控过程不合格;采集到单位时间内操控过程不合格的次数和操控总次数,将操控不合格的次数与操控总次数进行比值计算得到操敏异析值;将操敏异析值与预设操敏异析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操敏异析值超过预设操敏异析阈值,则生成灵敏性异常信号;若操敏异析值未超过预设操敏异析阈值,则将操控过程不合格的操敏值减去预设操敏阈值以得到操敏差析值,将单位时间内的所有操敏差析值进行求和计算并取均值以得到操敏差表值,将单位时间内数值最大的操敏差析值标记为操敏差幅值;将操敏异析值

操敏差表值和操敏差幅值进行数值计算得到操控灵敏系数,将操控灵敏系数与预设操控灵敏系数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操控灵敏系数超过预设操控灵敏系数阈值,则生成灵敏性异常信号;若操控灵敏系数未超过预设操控灵敏系数阈值,则生成灵敏性正常信号

[0006]进一步的,管理平台与充电表现评估模块通信连接,管理平台将灵敏性正常信号发送至充电表现评估模块,充电表现评估模块接收到灵敏性正常信号时将对应智能耳机进行充电表现评估分析,通过分析以生成充电表现异常信号或充电表现正常信号,且将充电表现异常信号或充电表现正常信号发送至管理平台

[0007]进一步的,充电表现评估分析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采集到智能耳机在充电前的电量百分比和充电后的电量百分比,将充电后的电量百分比减去充电前的电量百分比,基于该差值结果获取到电量需求值;获取到对应充电过程的实际耗电量,将实际耗电量与电量需求值进行比值计算得到电量偏差值;并在对应充电过程中设定若干个充电时点,将所有充电时点的充电速度进行求和计算并取均值得到充电速析值;将电量偏差值与预设适宜电量偏差值范围的中值进行差值计算并取绝对值以得到电量偏检值,将充电速析值与预设充电速析值范围的中值进行差值计算并取绝对值以得到充电速检值;将充电速检值与电量偏检值进行赋权求和计算得到充电检测值,将单位时间内的所有充电检测值进行均值计算和方差计算以得到充电平均值和充电差异值;将充电平均值和充电差异值与预设充电平均值阈值和预设充电差异值阈值分别进行数值比较;若充电平均值超过预设充电平均值阈值且充电差异值未超过预设充电差异值阈值,则生成充电表现异常信号;若充电平均值未超过预设充电平均值阈值且充电差异值未超过预设充电差异值阈值,则生成充电表现正常信号;其余情况则进行逐次比对汇总分析

[0008]进一步的,逐次比对汇总分析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将充电检测值与预设充电检测阈值进行数值比较,将超过预设充电检测阈值的充电检测值标记为充电负影值,将充电负影值的数量与充电检测值的数量进行比值计算得到充电表析值;将充电表析值与预设充电表析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充电表析值超过预设充电表析阈值,则生成充电表现异常信号;若充电表析值未超过预设充电表析阈值,则生成充电表现正常信号

[0009]进一步的,管理平台与运行温测模块通信连接,在智能耳机的运行过程中,运行温测模块采集到智能耳机当次使用过程的启动时刻,将当前时刻与启动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运行时长,获取到智能耳机在运行时长内的运行平均功率,将运行时长和运行平均功
率进行赋权求和计算得到耳机运表值;事先设定若干组预设耳机运表值范围,每组预设耳机运表值范围分别对应一组适宜运温阈值;将耳机运表值与所有预设耳机运表值范围进行逐一比较,据此确定当前相匹配的适宜运温阈值并将其标记为目标运温阈值;采集到智能耳机的内部温度并将其标记为耳机运温值,并采集到智能耳机所属环境的环境温度,将耳机运温值减去环境温度得到耳机温升值;将耳机温升值与目标运温阈值进行数值比较,若耳机温升值超过目标运温阈值,则判断智能耳机的温度表现不合格状态,并将判断信息发送至管理平台

[0010]进一步的,管理平台将充电表现正常信号发送至运行温测模块,运行温测模块接收到充电表现正常信号时将智能耳机进行运行温异分析,采集到单位时间内智能耳机处于温度表现不合格状态的总时长,并将其标记为温异时长;将温异时长与单位时间内智能耳机的运行总时长进行比值计算得到温异检测值,将温异检测值与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智能耳机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理平台

注册登录模块

绑定识别模块

智能操控模块和操控灵敏性检测模块;注册登录模块用于进行用户注册,将注册成功的用户标记为注册用户,将注册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其所拥有的智能耳机的设备信息发送至管理平台进行存储,并在注册用户进行登录时对其进行身份验证,在身份验证无误时允许其登录管理平台;绑定识别模块用于注册用户将对应智能耳机与所匹配的终端设备进行绑定,并将绑定完成的终端设备标记为可连接设备,且将智能耳机与其对应的所有可连接设备发送至管理平台进行存储,并在终端设备请求与智能耳机进行连接时对终端设备进行识别判断,在判断终端设备为该智能耳机的可连接设备时允许两者连接;智能操控模块用于注册用户对相应智能耳机进行单独控制,包括进行音量调节

播放

暂停

上一曲和下一曲操作,并用于注册用户对相应智能耳机的可连接设备的添加和删除进行管理,以及用于查看相应智能耳机的电量

连接状态和运行状态信息;操控灵敏性检测模块对相应智能耳机进行操控灵敏性分析,据此生成灵敏性异常信号或灵敏性正常信号,且将灵敏性异常信号或灵敏性正常信号发送至管理平台
;
操控灵敏性分析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在注册用户对相应智能耳机进行操控时,采集到注册用户的操作时刻以及智能耳机的反馈时刻,将反馈时刻与操作时刻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操敏值,若操敏值超过预设操敏阈值,则判断对应操控过程不合格;采集到单位时间内操控过程不合格的次数和操控总次数,将操控不合格的次数与操控总次数进行比值计算得到操敏异析值;若操敏异析值超过预设操敏异析阈值,则生成灵敏性异常信号;若操敏异析值未超过预设操敏异析阈值,则将操控过程不合格的操敏值减去预设操敏阈值以得到操敏差析值,将单位时间内的所有操敏差析值进行求和计算并取均值以得到操敏差表值,将单位时间内数值最大的操敏差析值标记为操敏差幅值;将操敏异析值

操敏差表值和操敏差幅值进行数值计算得到操控灵敏系数,若操控灵敏系数超过预设操控灵敏系数阈值,则生成灵敏性异常信号;若操控灵敏系数未超过预设操控灵敏系数阈值,则生成灵敏性正常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耳机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管理平台与充电表现评估模块通信连接,管理平台将灵敏性正常信号发送至充电表现评估模块,充电表现评估模块接收到灵敏性正常信号时将对应智能耳机进行充电表现评估分析,通过分析以生成充电表现异常信号或充电表现正常信号,且将充电表现异常信号或充电表现正常信号发送至管理平台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耳机的设备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充电表现评估分析的具体分析过程如下:采集到智能耳机在充电前的电量百分比和充电后的电量百分比,将充电后的电量百分比减去充电前的电量百分比,基于该差值结果获取到电量需求值;获取到对应充电过程的实际耗电量,将实际耗电量与电量需求值进行比值计算得到电量偏差值;并在对应充电过程中设定若干个充电时点,将所有充电时点的充电速度进行求和计算并取均值得到充电速析值;将电量偏差值与预设适宜电量偏差值范围的中值进行差值计算并取绝对值以得到电
量偏检值,将充电速析值与预设充电速析值范围的中值进行差值计算并取绝对值以得到充电速检值;将充电速检值与电量偏检值进行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霞郑群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科美达通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