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迷你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149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迷你耳机,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依次卡扣连接,连接方便,外形美观。蓝牙模块配置在第一容纳槽内,远离扬声器,即远离人体,能够保证蓝牙信号的稳定传输。控制电路板被安装槽限制,下方的扬声器、电池和充电柱依次放置,中间的空间足够大,能够尽可能满足电池的体积需要。整体结构配置合理紧凑,体积小,佩戴舒适,且无螺接结构,外表美观,内部空间大。入耳凸体直接插入人体外耳道内,无需硅胶套,降低了膨胀感,佩戴更加舒适。佩戴更加舒适。佩戴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迷你耳机


[0001]本技术涉及TWS耳机
,尤其涉及一种迷你耳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TWS耳机大致为入耳式、半入耳式、空气传导、骨传导。而无论是何种耳机,小型化一直是行业趋势。现有的耳机体积都过高过大,其一是电池的制约;其二是信号的制约;其三是安装结构的制约;其四是人体工学的制约。故要将一款耳机做的更小具有很多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出一种体积更小的迷你耳机。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迷你耳机,包括:
[0005]上壳体,其内部具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扣部;
[0006]中壳体,呈框形,其内部形成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内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端配置有托板,所述容纳孔在所述托板的上方形成安装槽,所述中壳体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卡扣连接的第二卡扣部,所述中壳体的下端面设有第三卡扣部;
[0007]下壳体,包括主仓和沿所述主仓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的入耳凸体,所述主仓内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入耳凸体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喇叭安装孔,所述入耳凸体的端部设有出音孔,所述出音孔连通所述喇叭安装孔,所述主仓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扣部卡扣连接的第四卡扣部;
[0008]控制电路板,配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0009]蓝牙模块,耦合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
[0010]电池,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池配置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下方的所述容纳孔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0011]扬声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扬声器配置在所述喇叭安装孔内;
[0012]充电柱,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充电柱位于远离所述扬声器的一侧,所述上壳体或下壳体具有供所述充电柱露出的充电孔。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向下延伸有第一定位连接柱,所述中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连接柱相适配的第一定位连接孔。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向上延伸有第二定位连接柱,所述中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二定位连接柱相适配的第二定位连接孔。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内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安装槽配合限制所述控制电路板。
[0016]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孔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充电柱包括主柱和伸入所述充电孔内的接触柱,所述主柱抵接所述下壳体,所述托板位于所述喇叭安装孔所在的一侧,所述托板与所述主柱共同支撑所述控制电路板。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孔座,所述充电孔设置在所述孔座内。
[0018]进一步的,所述入耳凸体沿延伸方向外径逐渐变小。
[0019]进一步的,所述入耳凸体的端面呈球面。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扣部为长弧形延伸的第一卡条槽,所述第二卡扣部为与所述第一卡条槽相适配的第一卡条。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卡扣部为长弧形的第二卡条,所述第四卡扣部为与所述第二卡条相适配的第二卡条槽。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依次卡扣连接,连接方便,外形美观。蓝牙模块配置在第一容纳槽内,远离扬声器,即远离人体,能够保证蓝牙信号的稳定传输。控制电路板被安装槽限制,下方的扬声器、电池和充电柱依次放置,中间的空间足够大,能够尽可能满足电池的体积需要。入耳凸体直接插入人体外耳道内,无需硅胶套,降低了膨胀感,佩戴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迷你耳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迷你耳机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迷你耳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迷你耳机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迷你耳机的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迷你耳机的中壳体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迷你耳机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标号说明:
[0031]100、上壳体;110、第一容纳槽;111、第一卡条槽;120、第一定位连接柱;
[0032]130、限位块;200、中壳体;210、托板;220、容纳孔;
[0033]230、第一卡条;240、第二卡条;250、第一定位连接孔;260、第二定位连接孔;
[0034]300、下壳体;310、主仓;311、第二容纳槽;312、第二卡条槽;
[0035]313、第二定位连接柱;314、孔座;315、充电孔;320、入耳凸体;
[0036]321、喇叭安装孔;322、出音孔;400、控制电路板;411、触摸顶针;
[0037]420、充电柱;421、主柱;422、接触柱;500、电池;600、扬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一种迷你耳机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9]请参照图1

图7,一种迷你耳机,包括:
[0040]上壳体100,其内部具有第一容纳槽110,第一容纳槽110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扣部;
[0041]中壳体200,呈框形,其内部形成容纳孔220,容纳孔220内靠近上壳体100的一端配置有托板210,容纳孔220在托板210的上方形成安装槽,中壳体200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一卡扣部卡扣连接的第二卡扣部,中壳体200的下端面设有第三卡扣部;
[0042]下壳体300,包括主仓310和沿主仓310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的入耳凸体320,主仓310内设有第二容纳槽311,入耳凸体320内设有连通第二容纳槽311的喇叭安装孔321,入耳凸体320的端部设有出音孔322,出音孔322连通喇叭安装孔321,主仓310的上端设有与第三卡扣部卡扣连接的第四卡扣部;
[0043]控制电路板400,配置在安装槽内;
[0044]蓝牙模块(图中未示出),耦合在控制电路板400上,并位于第一容纳槽110内;
[0045]电池500,与控制电路板400电连接,电池500配置在控制电路板400下方的容纳孔220和第二容纳槽311内;
[0046]扬声器600,与控制电路板400电连接,扬声器600配置在喇叭安装孔321内;
[0047]充电柱420,与控制电路板400电连接,充电柱420位于远离扬声器600的一侧,上壳体100或下壳体300具有供充电柱420露出的充电孔315。
[0048]上壳体100、中壳体200和下壳体300依次卡扣连接,连接方便,外形美观。触摸顶针411配置在第一容纳槽110内,远离扬声器600,即远离人体,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迷你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其内部具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扣部;中壳体,呈框形,其内部形成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内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一端配置有托板,所述容纳孔在所述托板的上方形成安装槽,所述中壳体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扣部卡扣连接的第二卡扣部,所述中壳体的下端面设有第三卡扣部;下壳体,包括主仓和沿所述主仓的一侧倾斜向下延伸的入耳凸体,所述主仓内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入耳凸体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喇叭安装孔,所述入耳凸体的端部设有出音孔,所述出音孔连通所述喇叭安装孔,所述主仓的上端设有与所述第三卡扣部卡扣连接的第四卡扣部;控制电路板,配置在所述安装槽内;蓝牙模块,耦合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电池,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池配置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下方的所述容纳孔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扬声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扬声器配置在所述喇叭安装孔内;充电柱,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充电柱位于远离所述扬声器的一侧,所述上壳体或下壳体具有供所述充电柱露出的充电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迷你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向下延伸有第一定位连接柱,所述中壳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连接柱相适配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群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科美达通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