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装配方法及储能设备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983258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1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装配方法及储能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装配方法及储能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储能电源装配
,尤其涉及一种电芯装配方法及储能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储能电源内的电池模组或独立电池包内的电池模组,通常由上下支架和多个电芯组成

各电芯位于上下支架围成的空间内,受上下支架的保护

[0003]相关技术中,对各电芯的正极以及负极进行固定以及连接时,装配工艺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装配方法及储能设备,能够简化电芯的装配

[0005]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装配方法

电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每个电芯的第一端包括相互绝缘的正极和负极

[0006]电芯装配方法包括:
[0007]将各电芯的第二端设于壳体内

[0008]将支架组件的支架主体覆盖在各电芯的第一端;支架主体上设置有多个转接片

[0009]将每一转接片与对应的两个电芯的正极或者负极连接

[0010]上述实施例中,每个电芯的第一端包括相互绝缘的正极和负极,提供支架组件,支架组件设置有多个转接片,通过转接片能够连接正极和负极在同一侧的多个电芯,进而实现多个电芯之间的串联或并联连接,通过在电芯的单侧连接多个转接片即可实现电芯之间的串联或并联连接,而无需翻转电芯在电芯的另一侧进行连接,从而简化电芯的连接过程

并且设置支架主体,便于在转接片与电芯连接时为转接片提供支撑,从而有利于提升转接片与电芯连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0011]在将支架主体和电芯进行装配时,可以在与支架组件连接前,直接将电芯装配至壳体;或者,也可以先将电芯与支架组件进行装配,然后再一并置入壳体内

[00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转接片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接触体和第二接触体

[0013]将每一转接片与对应的两个电芯的正极或者负极连接,包括:
[0014]将转接片的第一接触体与一个电芯的正极或者负极进行连接,以及,将同一转接片的第二接触体与另一个电芯的负极或者正极进行连接

[0015]上述实施例中,提供具备第一接触体和第二接触体的转接片,便于转接片分别连接两个电芯,从而实现两个电芯间的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

[001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第一侧设有多个槽位

第二侧具有多对避位口

每对避位口分别和对应的槽位相对应并连通

每对避位口包括第一子口和第二子口

[0017]将支架组件覆盖在各电芯的第一端,包括:
[0018]用支架主体的第一侧覆盖各电芯的第一端,并将每个电芯的第一端装配至对应的槽位,使得每个电芯的正极露出于所在槽位所对应的第一子口,使得每个电芯的负极露出
于所在槽位所对应的第二子口

[0019]将转接片的第一接触体与一个电芯的正极或者负极进行连接,以及,将同一转接片的第二接触体与另一个电芯的负极或者正极进行连接,包括:
[0020]将转接片的第一接触体与一对避位口的第一子口处的正极进行连接,并将转接片的第二接触体与另一对避位口的第二子口处的负极进行连接;或者,将转接片的第一接触体和第二接触体分别与不同避位口的第一子口处的正极进行连接;或者,将转接片的第一接触体和第二接触体分别与不同避位口的第二子口处的负极进行连接

[0021]上述实施例中,支架主体的第一侧的多个槽位能够装配至多个电芯的第一端,而多个转接片能够装配于第二侧,便于支架主体同时携带多个转接片与电芯进行装配

[0022]转接片可以从某一对避位口的第一子口处与电芯的正极进行连接,和
/
或,也可以从某一对避位口的第二子口处与电芯的负极进行连接,从而在维持支架主体

转接片以及电芯相互固定的同时,实现多个电芯之间的串联或并联

[002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主体上同一对避位口的第一子口与第二子口之间设置有分隔筋

[0024]在用支架主体的第一侧覆盖各电芯的第一端之前,还包括:
[0025]将每个转接片装配到支架主体上相邻的两条分隔筋之间,且转接片的第一接触体与其中一条分隔筋相抵接,转接片的第二接触体与另一条分隔筋相抵接

[0026]上述实施例中,转接片通过与相邻的两条分隔筋相互配合实现相对支架主体的定位,从而提升同一转接片的第一接触体与某一对避位口中第一子口或第二子口定位的准确性,提升同一转接片的第二接触体与另一对避位口中第一子口或第二子口定位的准确性,从而降低第一接触体或第二接触体同时连接同一电芯的正极和负极的可能,从而降低短路问题出现的可能,有利于提升电芯连接的安全性

[002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芯装配方法还包括:
[0028]提供支架主体

支架主体上的分隔筋为弧形结构

弧形结构的一侧弧面与对应的转接片的第一接触体的边缘相契合,弧形结构的另一侧弧面与对应的转接片的第二接触体的边缘相契合

[0029]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分隔筋设置为弧形结构,提升分隔筋与第一接触体及第二接触体相抵接时的契合程度,有利于减小分隔筋与转接片之间的间隙,从而提升转接片与电芯连接的连接面面积,以增强转接片与电芯连接的稳定性

[003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芯装配方法还包括:
[0031]提供转接片

转接片还包括弯折部

定义第一方向平行于电芯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

第一接触体和第二接触体通过弯折部连接

沿第一方向,第一接触体和第二接触体形成有高度差

[0032]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提供具备弯折体的转接片,使得转接片在第一方向上产生的高度差与电芯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高度差相匹配

从而在转接片与电芯相互装配的过程中,一方面降低转接片同时接触同一电芯的正极和负极的可能,以降低出现短路的可能;另一方面,能够在第一接触体和第二接触体中的一者在连接电芯后,另一者能够在第一方向上受到下压力,从而使得该接触体能够贴紧对应的电芯,从而在整体上提升转接片连接电芯的稳定性

[003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义第一方向平行于电芯的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

第一接触体沿第一方向凸出形成第一连接部

[0034]将转接片的第一接触体与一个电芯的正极或者负极进行连接,包括:
[0035]将转接片的第一连接部与对应的电芯的正极或者负极进行连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芯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电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每个所述电芯的第一端包括相互绝缘的正极和负极;所述电芯装配方法包括:将各所述电芯的第二端设于壳体内;将支架组件的支架主体覆盖在各所述电芯的第一端;所述支架主体上设置有多个转接片;将每一所述转接片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电芯的正极或者负极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转接片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接触体和第二接触体;所述将每一所述转接片与对应的两个所述电芯的正极或者负极连接,包括:将所述转接片的所述第一接触体与一个所述电芯的正极或者负极进行连接,以及,将同一所述转接片的所述第二接触体与另一个所述电芯的负极或者正极进行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设有多个槽位,所述第二侧具有多对避位口,每对所述避位口分别和对应的所述槽位相对应并连通,每对所述避位口包括第一子口和第二子口;所述将支架组件覆盖在各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一端,包括:用所述支架主体的第一侧覆盖各所述电芯的所述第一端,并将每个所述电芯的第一端装配至对应的所述槽位,使得每个所述电芯的所述正极露出于所在槽位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子口,使得每个所述电芯的所述负极露出于所在槽位所对应的所述第二子口;所述将所述转接片的第一接触体与一个所述电芯的正极或者负极进行连接,以及,将同一所述转接片的第二接触体与另一个所述电芯的负极或者正极进行连接,包括:将所述转接片的第一接触体与一对所述避位口的第一子口处的正极进行连接,并将所述转接片的第二接触体与另一对所述避位口的第二子口处的负极进行连接;或者,将所述转接片的第一接触体和第二接触体分别与不同避位口的所述第一子口处的正极进行连接;或者,将所述转接片的第一接触体和第二接触体分别与不同避位口的所述第二子口处的负极进行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上同一对所述避位口的第一子口与第二子口之间设置有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勇彭敏许柏皋陈熙王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