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毛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2817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05
一种热传毛细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编织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传毛细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编织毛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适用于热管或均温板内的热传毛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热管或均温板内,主要通过毛细结构作为其液态工作流体的传输所需

而一般的毛细结构,除了通过管体或板体内部以蚀刻等方式构成沟槽外,亦可藉由如粉末烧结

编织网或纤维等构成,并可另设为条状而配置于管体或板体内部,作为液态工作流体作快速回流所需

[0003]然而,现有通过如编织网或纤维等材料构成的条状毛细组织,主要以金属丝或纤维束编织为网状后卷曲为条状

或是缠绕成一捆,以构成条状

故其所产生的毛细传输路径,也会随着金属丝或纤维束的编织或缠绕而形成交错或螺旋的路径方向,因此,液态工作流体在传输的路径长度上也会较长

而为了提供较短的传输路径
(
如依其呈条状的直线路径
)
,现有的作法是在上述条状毛细组织内部设有多个细长条状的金属丝或纤维束

外围则以上述编织或缠绕的结构包覆而成;但这样的做法必须维持其内部金属丝或纤维束间的紧密度,否则若过于松散会影响毛细传输力,同时也因其内部包覆有多个细长条状金属丝或纤维束而难以压平,以致在应用于薄化的空间下多受限制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专利技术申请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热传毛细结构,其可提供直线的传输路径,以缩短传输距离,提高传输速度与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热传毛细结构,其可在上述主要目的下,进一步提供更佳稳固的毛细结构,使其不致松散而影响毛细传输力,以便于应用在不同的型态与场合上,例如薄化的需求中

[0007]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传毛细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编织束

多个第二编织束

以及多个直向编织束;第一编织束以第一斜向沿轴向作螺旋环绕,而第二编织束以第二斜向沿轴向作螺旋环绕,且第二斜向与第一斜向相交,以使第二编织束与第一编织束相互交织,而直向编织束则以轴向分别穿入各第一编织束与第二编织束相互交织处;借以构成热传毛细结构

[000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编织束彼此间预留有间距,而多个第二编织束彼此间亦预留有间距

[000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各第一编织束为单一编织线

或由多个编织线集合而成

[00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编织线由金属丝或纤维束所构成

[00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各第二编织束为单一编织线

或由多个编织线集合而成

[00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编织线由金属丝或纤维束所构成

[00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各直向编织束为单一编织线

或由多个编织线集合而成

[00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编织线由金属丝或纤维束所构成

[00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热传毛细结构配置于管体内,且直向编织束随管体的长度方向作延伸

[00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热传毛细结构置于板体内并呈扁平状

附图说明
[0017]图1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局部放大的
A

A
断面剖视图;
[0019]图3是图1局部放大的
B

B
断面剖视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热管内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热管内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均温板内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第一编织束;
[0025]10
:编织线;
[0026]2:第二编织束;
[0027]20
:编织线;
[0028]3:直向编织束;
[0029]30
:编织线;
[0030]F1
:第一斜向;
[0031]F2
:第二斜向;
[0032]Fa
: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能更进一步揭露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

[0034]请参阅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示意图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传毛细结构,其可适用于如热管或均温板内部,并用以供液态工作流体作传输的毛细结构;该热传毛细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编织束
1、
多个第二编织束
2、
以及多个直向编织束3;其中:
[0035]该多个第一编织束1可由金属丝或纤维束所构成,并以第一斜向
F1
沿轴向
Fa(
如图1所示的长度方向
)
作螺旋环绕

且各第一编织束1可为单一金属丝或纤维束构成的编织线
10、
亦或由多个金属丝或纤维束集合而成的编织线
10
,彼此间可预留一定的间距,使其与上述第二编织束2在编织的间隙上稍作松散,进而便于所述直向编织束3的穿入

[0036]该多个第二编织束2亦可由金属丝或纤维束所构成,并以第二斜向
F2
沿上述轴向
Fa(
如图1所示的长度方向
)
作螺旋环绕,所述第二斜向
F2
为与上述第一斜向
F1
相交的不同方向,故能与上述各第一编织束1相互交织而构成网状

且各第二编织束2亦可为单一金属丝或纤维束构成的编织线
20、
亦或由多个金属丝或纤维束集合而成的编织线
20
,彼此间亦
可预留一定的间距,以与上述第一编织束1在编织的间隙上维持松散的编织型态,以便供直向编织束3穿入

[0037]该直向编织束3亦可由金属丝或纤维束所构成,且各直向编织束3亦可为单一金属丝或纤维束构成的编织线
30、
亦或由多个金属丝或纤维束集合而成的编织线
30
,并以上述轴向
Fa(
如图1所示的长度方向
)
作穿入各该第一编织束1与第二编织束2相互交织处,从而能被各该第一

二编织束
1、2
所穿叉而夹置于其中,即如图2及图3所示;其中,图2揭示图1的
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热传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编织束,以第一斜向沿轴向作螺旋环绕;多个第二编织束,以第二斜向沿所述轴向作螺旋环绕,且所述第二斜向与所述第一斜向相交,以使所述多个第二编织束与所述多个第一编织束相互交织而成;以及多个直向编织束,以所述轴向分别穿入各所述第一编织束与各所述第二编织束相互交织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编织束彼此间预留有间距,而所述多个第二编织束彼此间亦预留有间距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传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编织束为单一编织线

或由多个编织线集合而成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传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线由金属丝或纤维束所构成
。5.
如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汉长李钲哗褚明学王证都
申请(专利权)人:尼得科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