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2646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菌过滤装置,属于药检设备;旨在提供一种不易污染、效率高、可重复使用、成本低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器和支架,过滤器由杯座(4)、密封垫(10)、孔板(11)、滤膜(12)、带有穿刺针(1)的杯体(2)以及连接装置构成。穿刺针(1)中设有进料通道(17)和进气通道(16),连接装置由紧固环(3)、螺管(5)和螺母(6)构成,支架由底座(20)、出料管(19)、排气管(24)、抽吸管(21)、支承杯(8)以及管嘴(22)构成,过滤器通过设在螺管(5)上的密封塞(7)插在支承杯(8)中,排气通道(18)与管嘴(22)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密封性好、流速快、成本低,是一种理想的药检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药品检验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药品在出厂之前通常都要利用无菌过滤装置(又叫过滤集菌器、过滤培养器、薄膜过滤器等)作微生物检验,从而判定药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被致病 细菌污染。目前,无菌过滤装置主要有《中国药典》附录中收录的“开放式薄膜过滤器”和 市售的“一次性密闭式过滤培养器”两种,前者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操作过程中容易遭受 污染,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后者虽然密闭性较好、不容易遭受污染,但成本较高,而 且药液的流速较慢、效率较低。申请号为“01237796. 1”、名称为“一种集菌培养器”的中国 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无菌过滤装,该装置由透明的外壳、与该外壳活动连接 的底座、设在该底座中的筛板和滤膜、以及设在外壳顶部的进料管和空气过滤器构成;该无 菌过滤装虽然能避免“开放式薄膜过滤器”容易遭受污染,同时也克服了“一次性密闭式过 滤培养器”成本较高的缺陷,但药液的流速仍然较慢、效率仍然偏低,不能满足药品大规模 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不易遭受污染、 效率高,可多次重复使用、成本低的无菌过滤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过滤器、支撑该过滤器的支 架;所述过滤器包括漏斗状的杯座、至下而上依次设在该杯座中的密封垫、孔板和滤膜、倒 扣于杯座中并通过连接装置与之活动连接的杯体,杯底上设有与该杯体连通的进料通道; 内部设有进气通道的穿刺针固定在杯底上,进料通道设在该穿刺针中,杯底上设有与杯体 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连接装置由设在杯体上的紧固环、与杯座固连接通的螺管、设在该螺 管上将紧固环压紧的螺母构成,所述支架由底座、固定在该底座上的出料管和排气管、将出 料管和排气管连通的抽吸管、设在出料管上并与之连通的支承杯、以及设在排气管上并与 之连通的管嘴构成,过滤器通过设在螺管上的密封塞插装于支承杯中,排气通道与管嘴连ο支承杯与出料管之间设有阀门,管嘴与排气管之间设有控制阀;杯体由筒状结构 的杯身、设在该杯身顶端的杯底、设在杯身与杯底之间的另一个密封垫活动连接而成,紧固 环固定在杯底上;支承杯为多个,管嘴的数量与支承杯相同。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开放式过滤器”与“一次性 密闭式过滤培养器”有机的结合起来,因而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杯体与杯座之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固定,因此能够有效避免杯体中的药 液与外界空气接触,彻底克服了“开放式薄膜过滤器”容易遭受外界病菌侵入的缺陷,保证 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由于杯体与杯座之间采用了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因此可将杯体与杯座拆开进 行清洗以后再次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3)由于在杯体的顶部设置了带进料通道的穿刺针,因此药瓶中的药液能够通过进 料通道流入杯体,既彻底避免了瓶中药液与外界空气接触的可能性、进一步保证了检测结 果的准确性,又方便了操作;4)由于在穿刺针中设置了进气通道,因此能够通过该进气通道向药瓶中通入经过 过滤处理的无菌空气,利用药瓶中的正压促使药液快速流入杯体,提高了过滤效率;5)由于在杯底设置了与真空泵连接的排气通道,因此能够在杯体中形成负压,从 而进一步扩大了药瓶与杯体之间的压差、进一步提高了药液流入杯体的速度;6)由于杯体通过支架与真空泵连接,因此可在杯体内部与外界之间形成压力差, 从而提高了杯体中药液流出的速度,进一步提高了过滤效率。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中穿刺针1杯体2紧固环3杯座4螺管5螺母6密封塞7支承杯8阀门9 密封垫10孔板11滤膜12杯身13杯底14进气口 15进气通道16进料通道17排气通 道18出料管19底座20抽吸管21管嘴22控制阀23排气管2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在图1 3中,在漏斗状的杯座4中至下而上依次设置密封垫10、孔板11和滤膜 12,由杯底14和杯身13固连构成的杯体2倒扣于杯座4中,杯体2通过连接装置与杯座4 活动连接。该连接装置由固定在杯体2上呈U字型的紧固环3、与杯座4固连接通的螺管 5、设在该螺管上的螺母6构成,杯体2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将密封垫10、孔板11和滤膜12压 紧。杯底14上固定有穿刺针1,该穿刺针中设有进气通道16和进料通道17 ;进气通道16 与设在杯底14上的进气口 15连通,进料通道17以及设在杯底14上的排气通道18与杯体 2连通。所述支架由两个底座20、固定在两底座20上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口的出料管19和 排气管24、连接在出料管19和排气管24敞口端的抽吸管21、固定在出料管19上与之连通 的支承杯8、以及固定在排气管24与之连通的管嘴22构成;过滤器通过设在螺管5上的密 封塞7插装于支承杯8中,排气通道18通过软管与管嘴22连通,抽吸管21与真空泵连通。 为了便于密封,密封塞7是由橡胶制成的与支承杯8相适配的圆锥体。为了便于控制药液的 流速,支承杯8与出料管19之间设有阀门9,管嘴22与排气管24之间设有控制阀23。为 了便于观察,杯身13可采用玻璃、塑料等透明材料制成。为了提高过滤的效率,出料管19 上可设置多个支承杯8,在排气管24上设置相同数量的管嘴22 ;每个支承杯8中均插装有 一个过滤器,各管嘴22分别通过一根软管与对应过滤器的排气通道18连通。实施例2为了便于制造和清洗,在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杯体2 还可以采用组合式结构由筒状结构的杯身13、设在该杯身顶端的杯底14、设在该杯底与 杯身13之间的另一个密封垫10活动连接而成,紧固环3固定在杯底14上。权利要求一种无菌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器、支撑该过滤器的支架;所述过滤器包括漏斗状的杯座(4)、至下而上依次设在该杯座中的密封垫(10)、孔板(11)和滤膜(12)、倒扣于杯座(4)中并通过连接装置与之活动连接的杯体(2),杯底(14)上设有与该杯体连通的进料通道(17);其特征在于内部设有进气通道(16)的穿刺针(1)固定在杯底(14)上,进料通道(17)设在该穿刺针中,杯底(14)上设有与杯体(2)连通的排气通道(18);所述连接装置由设在杯体(2)上的紧固环(3)、与杯座(4)固连接通的螺管(5)、设在该螺管上将紧固环(3)压紧的螺母(6)构成,所述支架由底座(20)、固定在该底座上的出料管(19)和排气管(24)、将出料管(19)和排气管(24)连通的抽吸管(21)、设在出料管(19)上并与之连通的支承杯(8)、以及设在排气管(24)上并与之连通的管嘴(22)构成,过滤器通过设在螺管(5)上的密封塞(7)插装于支承杯(8)中,排气通道(18)与管嘴(2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杯⑶与出料管(19)之间 设有阀门(9),管嘴(22)与排气管(24)之间设有控制阀(2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菌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杯体(2)由筒状结构的杯身 (13)、设在该杯身顶端的杯底(14)、设在杯身(13)与杯底(14)之间的另一个密封垫(10) 活动连接而成,紧固环(3)固定在杯底(14)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菌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器、支撑该过滤器的支架;所述过滤器包括漏斗状的杯座(4)、至下而上依次设在该杯座中的密封垫(10)、孔板(11)和滤膜(12)、倒扣于杯座(4)中并通过连接装置与之活动连接的杯体(2),杯底(14)上设有与该杯体连通的进料通道(17);其特征在于:内部设有进气通道(16)的穿刺针(1)固定在杯底(14)上,进料通道(17)设在该穿刺针中,杯底(14)上设有与杯体(2)连通的排气通道(18);所述连接装置由设在杯体(2)上的紧固环(3)、与杯座(4)固连接通的螺管(5)、设在该螺管上将紧固环(3)压紧的螺母(6)构成,所述支架由底座(20)、固定在该底座上的出料管(19)和排气管(24)、将出料管(19)和排气管(24)连通的抽吸管(21)、设在出料管(19)上并与之连通的支承杯(8)、以及设在排气管(24)上并与之连通的管嘴(22)构成,过滤器通过设在螺管(5)上的密封塞(7)插装于支承杯(8)中,排气通道(18)与管嘴(2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科伦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