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从油分离器到压缩区段中的直接油引回装置的螺旋压缩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2402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44
一种螺旋压缩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有从油分离器到压缩区段中的直接油引回装置的螺旋压缩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压缩区段来压缩流体的螺旋压缩机,该压缩区段具有用于将流体吸取到压缩区段中的压缩区段的入口

用于从压缩区段排出压缩流体的压缩区段的出口

具有固定螺旋部的固定盘和具有绕动螺旋部的绕动盘


技术介绍

[0002]螺旋压缩机例如用作空调系统

尤其在针对机动车的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

此外,它们用作热泵

与其他类型的压缩机相比,它们通过特别均匀

低振动和安静的运行出众

[0003]压缩区段形成螺旋压缩机
(
英语:
scroll compressor
,即螺旋压缩机
)
的核心

通过绕动盘相对于固定盘绕动,流体

尤其气体或气体混合物被压缩

为此,绕动螺旋部和固定螺旋部如此彼此嵌套布置,使得它们在它们之间形成用于流体的压缩室

关于固定螺旋部,带有其中封闭的流体的每个压缩室从固定螺旋部的外部区域移动到其中心

在此,可供流体使用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并且流体被压缩

[0004]在运行中,在压缩区段的出口处达到流体的最大压力

流体以吸取压力到达压缩区段中,并以明显更高的出口压力从其中排出

[0005]在绕动盘和固定盘之间逐渐被压缩的流体将绕动盘和固定盘推开

因此,提升力作用到绕动盘上

提升力的强度尤其一起取决于吸取压力

出口压力和压缩区段的几何形状

通常相比于吸取压力的变化,出口压力的变化对按压压力的影响更显著

[0006]为了实现高压缩,由固定盘和绕动盘接合到彼此中而形成并向中心移动的压缩室必须被足够密封地封闭

为了使绕动盘牢固且密封地挤压到固定盘上并且没有流体从压缩区段逸出,绕动盘以在其与固定盘相对而置的后侧上以按压压力加载

为此,在绕动盘的后侧上设置有按压压力腔

按压压力以按压力沿固定盘的方向挤压绕动盘

[0007]绕动螺旋部到固定盘中的接合以及固定螺旋部到绕动盘中的接合在运行中负责摩擦

电驱动螺旋压缩机通常在
500

12000min
‑1的转速范围内工作

在此,高摩擦通过效率降低而变得明显

[0008]油被引导到按压压力腔中以润滑绕动盘

此外,供油管线可由按压压力腔穿过绕动盘构造

通过供油管路,油可以从固定盘和绕动盘之间的按压压力腔流出

[0009]在由螺旋压缩机排出的流体中应含有尽可能少的油

排出流体中过量的油可能引导排出流体继续流向的下游部件的效率

例如,随着更多地混合油,制冷剂回路的效率可能会恶化

[0010]通常,在制冷剂回路中,螺旋压缩机是制冷剂回路自身内唯一需要油来润滑受机械应力的零件的部件

通常,制冷回路可以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下运行

制冷回路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运行状态

例如,通过过量的油可用油润湿热交换器内的表面

由此降低了相应热交换器中的传热系数

因此,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效率降低

因此,制冷剂回路整体上必须以更高的压力比运行,以提供所需的冷却能力

因此,过量的油会降低整体效率,并且
由于增加的压力比而增加螺旋压缩机内的机械部件的应力

[0011]因此,压缩流体在压缩区段之后导引通过油分离器

油分离器至少部分地将油与压缩流体分离

分离出的油通过
(
第二
)
油引回装置导引返回到按压压力腔中

[0012]在螺旋压缩机运行期间,按压压力腔中的油经受按压压力

供油管路的通口开口布置在由绕动盘上的绕动螺旋部构造的绕动盘的压缩机通道的中心区域中

由于这种定位以及由来自高压侧的油和制冷剂构成的混合物的连续质量流,在按压压力腔中出现了在中压水平上的按压压力

按压压力以按压力沿固定盘的方向挤压绕动盘

中间区域中的定位主要负责出现期望且足够大的按压压力

按压压力是可变的并且取决于运行压力

由此确保了固定盘和绕动盘之间在所有运行点中的密封,并尽可能低地保持摩擦

[0013]然而,由于供油管线的通口开口的这种定位,固定盘和绕动盘之间的径向外部区域没有被最佳地供油

由此产生增加的摩擦

效率受损,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产生较低的螺旋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创造一种能够实现更有效的运行并且具有更高可靠性的螺旋压缩机

[0015]上述任务通过一种用于压缩流体的螺旋压缩机来解决

[0016]用于压缩流体的螺旋压缩机包括:
[0017]压缩区段,具有
[0018]●
压缩区段的入口,用于将流体吸取到压缩区段中,
[0019]●
压缩区段的出口,用于从压缩区段排出压缩流体,
[0020]●
具有固定螺旋部的固定盘,以及
[0021]●
具有绕动螺旋部的绕动盘,其中该绕动盘可沿压缩方向相对于固定盘绕动,以将流体从压缩区段的入口输送至压缩区段的出口,且在此对其进行压缩;和
[0022]用于从压缩流体中分离油的油分离器;
[0023]其中,螺旋压缩机具有用于将油从油分离器直接引回至压缩区段的直接油引回装置,其中该直接油引回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通口开口

[0024]直接油引回装置在运行中连续地将油从油分离器引回到压缩区段中

这减少了压缩区段中的摩擦

如此,直接油引回装置能够实现螺旋压缩机的更高效运行

此外,压缩区段中的磨损减少

这提高了螺旋压缩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0025]在运行中,油分离器
(
至少基本上
)
加载以出口压力

本专利技术利用油分离器中的压力与通口开口处的流体压力之间的差,以使油从油分离器直接且有针对性地引回到压缩区段中

一个关键的优点在于,油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用于压缩流体的螺旋压缩机
(1)
,包括:压缩区段
(10)
,具有:

所述压缩区段
(10)
的入口
(11)
,用于将所述流体吸取到所述压缩区段
(10)
中,

所述压缩区段
(10)
的出口
(12)
,用于将经压缩的流体从所述压缩区段
(10)
排出,

带有固定螺旋部
(21)
的固定盘
(20)
,和

带有绕动螺旋部
(31)
的绕动盘
(30)
,其中所述绕动盘
(30)
相对于所述固定盘
(20)
沿压缩方向
(100)
可绕动,以便将所述流体由所述压缩区段
(10)
的入口
(11)
输送至所述压缩区段
(10)
的出口
(12)
并在此压缩;和油分离器
(45)
,用于将油从所述经压缩的流体分离;其中,所述螺旋压缩器
(1)
附加地具有直接油引回装置
(50)
用于将油从所述油分离器
(45)
直接引回到所述压缩区段
(10)
中,其中所述直接油引回装置
(50)
具有至少一个通口开口
(59a

59b)
,其中,所述直接油引回装置
(50)
包括第一流量阀
(53)
,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油引回装置
(50)
包括布置在所述直接油引回装置
(50)
的所述第一流量阀
(53)
和通口开口
(59a

59b)
之间的排气腔
(54)
,且所述螺旋压缩机
(1)
具有流体引回装置
(70)
用于将流体从所述排气腔
(54)
引回到所述压缩区段
(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压缩机
(1)
,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油引回装置
(50)
的通口开口
(59a

59b)
布置在所述固定盘
(2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旋压缩机
(1)
,其中,所述固定盘
(20)
具有固定螺旋部
(21)
,其布置在所述固定盘
(20)
的固定基面
(22)
上且构造所述固定盘
(20)
的螺旋形压缩机通道
(26)
,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油引回装置
(50)
的通口开口
(59a

59b)
布置在所述压缩机通道
(26)
的吸取区域中,其在运行中至少暂时处于与所述压缩区段
(10)
的入口
(11)
直接流体连接且
/
或布置在所述压缩机通道
(26)
外部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螺旋压缩机
(1)
,其中,所述固定盘
(20)
具有所述固定螺旋部
(21)
,所述固定螺旋部布置在所述固定盘
(20)
的固定基面
(22)
上且构造所述螺旋形压缩机通道
(26)
,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油引回装置
(50)
的通口开口
(59a

59b)
或者布置在
γ

30
°

γ
+30
°
的范围中的位置角处,其中
γ
是压缩机通道
(26)
的外端的位置角,并且布置在距所述固定盘
(20)
的中心的径向距离
R
M
,1处,其中
R
M
,1处于
(R
I
(
γ
)

B
K
)

R
I
(
γ
)
之间的范围内,其中
R
I
(
γ
)
是所述固定螺旋部
(21)
的内侧在所述压缩机通道
(26)
的外端处的径向距离,且
B
K
是所述压缩机通道
(26)
在所述压缩机通道
(26)
的外端处沿径向方向的宽度,或者布置在固定螺旋部
(21)
外部且在
θ

30
°

θ
+30
°
的范围中的位置角处,且在距所述固定盘
(20)
的中心的径向距离
R
M
,2处,其中
θ

γ
+180
°

R
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三电国际欧洲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