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热量迁移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热量迁移系统
、
方法
、
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诸如储能集装箱等大型的储能设备,一个储能设备中往往包含多个电池簇,一个簇往往包含包括多个电池模组
。
在设备运行时,进行运转的电池模组将持续散发热量,这导致大型储能设备在运行时的温度往往很高
。
一方面,这些温度会影响设备的散热
、
使设备处于高温的运行环境下,不利于设备的安全运行
。
另一方面,散发的温度作为热能的一种,目前仅能在散热设备的辅助下进行散去,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对电池模组工作时散发的热量进行及时迁移的方法,继而在保证设备运行在良好的环境温度下的同时,对其散发的热能进行迁移运用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池热量迁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迁移系统应用于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簇,每个电池簇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所述迁移系统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多个电池模组一一对应,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中的每个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电池模组内,用于监测对应的电池模组的温度;多个热交换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与所述多个电池模组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的每个热交换器分别围绕对应的电池模组的周侧以螺旋缠绕的方式设置,用于在所述每个热交换器中填充有热交换物质时与所述每个热交换器对应的电池模组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每个热交换器在对应的电池模组上螺旋缠绕的螺旋间距满足以下公式:其中,
s
表示所述螺旋间距,
a、b、c
分别表示所述每个热交换器在对应的电池模组的长宽高,
w
表示所述热交换物质的热交换系数,
r
表示所述每个热交换器的横截面的半径,
q
表示预设的吸热效率;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中每个热交换器的进料口连接,用于传输冷却后的热交换物质;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与所述每个热交换器的出料口连接,用于传输加热后的热交换物质;多个电磁阀组,所述多个电磁阀组与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一一对应,所述多个电磁阀组中的每个电磁阀组包括2个电磁阀,分别设置在所述每个电磁阀组对应的热交换器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上,用于控制所述每个热交换器中热交换物质的循环流动;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多个电磁阀组和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传回的温度数据,根据所述温度数据在所述多个电池模组中确定出需要进行热量迁移存储的第一电池模组,启用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对应的热交换器的电磁阀组,使热交换物质进入所述第一电池模组对应的热交换器并循环流动,以吸收所述第一电池模组散发的热量进行热量迁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迁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迁移系统还包括:热量存储器,所述热量存储器与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出料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出料管中加热后的热交换物质,对其中存储的热量进行吸收存储,并将冷却后的热交换物质输入所述进料管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迁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温度信息和尺寸信息;获取所述热量存储器的热量吸收系数和冷却的热交换物质的存量,其中,所述热量吸收系数指单位时间内可吸收的热量值;根据所述温度信息
、
所述尺寸信息
、
所述热交换物质的热交换系数
、
所述热量吸收系数和所述存量,确定所述热量存储器泵出冷却的热交换物质的速率,其中,所述热交换物质的热交换系数指所述热交换物质在单位体积变化温度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值;控制所述热存储器根据所述速率泵出冷却的热交换物质
。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迁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热交换器为管道,用于接收并容纳充入的热交换物质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