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辊同步升降的导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118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托辊同步升降的导引方法:即通过升降单元中的升降件与托辊架的左右两端铰接,使得托辊架在升降时沿前后方向偏转,避免了升降件与托辊架在前后方向上卡死;之后又通过将托辊架设置为分体活动式的辊架框体与左横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托辊同步升降的导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表面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托辊同步升降的导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板材在打磨过程中,为了保证板材能够沿水平方向行进,往往采用托辊与悬辊上下夹住板材,但是板材有不同批次,也就是有不同板厚,这就要求悬辊与托辊之间的夹板距离需按照实际要求迅速改变,为了保证能够适应各种厚度,初步设想是采用将悬辊统一布置在板材上方,而将托辊统一升降,托辊转动布置于辊架上,将辊架两端悬吊并统一升降;为了保证效率,将辊架两端各自通过气缸来进行伸缩驱动,但是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两边动作无法同步,且经常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升降不顺畅的情况

[0003]升降动作不同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加工误差与装配误差等客观因素,使得两边的升降气缸在升降时总会产生不可抗力的升降高度差,容易导致两个升降气缸活塞杆运动不同步,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升降气缸活塞杆扭曲

活塞缸开裂等情况,影响同步升降机构使用寿命的同时,还容易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0004]为此,本申请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托辊同步升降的导引方法:即通过升降单元中的升降件与托辊架的左右两端铰接,使得托辊架在升降时沿前后方向偏转,避免了升降件与托辊架在前后方向上卡死;之后又通过将托辊架设置为分体活动式的辊架框体与左横梁

右横梁,并通过三者之间的铰接结构,使得托辊架在升降时沿左右方向偏转,避免了升降件与托辊架在左右方向上卡死,保证了托辊架升降的流畅度,从而使得托辊架上的托辊可以平稳升降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托辊同步升降的导引方法,包括:
S1
:预置机架;机架配置为支撑构件;
S2
:预置托辊;所述托辊为回转体零件;
S3
:预置升降单元;升降单元包括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升降模块与第二升降模块,第一升降模块与第二升降模块均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上横梁和两个沿前后方向对称

间隔排布在上横梁上的升降件,所述升降件配置为通过自身伸缩方式沿上下方向升降;
S4
:预置前后导引单元;前后导引单元包括分别铰接在第一升降模块与第二升降模块下方的左横梁

右横梁,使得前后导引单元可在前后方向上转动;所述右横梁下方中间位置铰接有转轴,转轴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转轴上设有切面;
S5
:预置左右导引单元;左右导引单元包括辊架框体,辊架框体右端下方设置在中
间位置的搭接平板;
S6
:导引单元拼接;将左右导引单元中的辊架框体水平布置,并将辊架框体的左端与左横梁的前后两端铰接;再将辊架框体右端的搭接平板搭接在所述转轴的切面上,使左右导引单元与前后导引单元成为一个活动式的托辊架;所述托辊架配置为托辊的安装支撑件,有至少三个托辊水平间隔安装在托辊架上;
S7
:托辊升降并进行导引;通过升降单元控制托辊架升降,在升降过程中,通过前后导引单元的铰接结构,使托辊架产生前后方向上的微幅偏转;在托辊架中,左右导引单元中的辊架框体左端发生转动,并使辊架框体右端搭接平板作用在切面上,带动转轴周向旋转,使得辊架框体产生左右方向上的微幅偏转;防止升降单元中的升降件在升降过程中卡死,从而实现托辊架左右两端的同步升降

[0007]作为优选,转轴上的切面距右横梁的下端有间隙,在
S7
步骤中,辊架框体产生左右方向上的微幅摆动时,搭接平板在切面作用下,使搭接平板在间隙中偏转,防止辊架框体与右横梁在升降过程中卡死;间隙
b
为搭接平板运动预留出避让区,使得搭接平板有偏转的空间,从而起到对辊架框体的导引作用

[0008]作为优选,所述间隙宽度范围为
10

20mm
;宽度间隙设置合理,即保证了搭接平板的运动空间,又防止了间隙
b
过大使搭接平板脱出转轴

[0009]作为优选,前后导引单元中左横梁

右横梁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对称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与固定在机架上的下横梁,所述导向杆穿过下横梁;在
S7
步骤中,当升降件升降时,导向杆仅相对于下横梁上下滑动;在升降件升降到位后,导向杆限制托辊架沿各个方向大幅摆动,从而起到对托辊架的导向限位作用;使托辊架的升降轨迹限定在上下方向上,并保持了托辊架升降后的稳定性

[0010]作为优选,托辊架左右两端还设有沿前后方向对称的调节装置,调节装置通过螺母螺纹配合方式以调节托辊架的水平度,且在调节后所述调节装置与托辊架在上下方向保持相对固定;使调节装置对托辊架巧妙地兼具了调节与固定作用

[0011]作为优选,调节装置包括螺纹调节杆与螺纹调节杆端部的调节螺母和垫块;辊架框体左端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导引平板,导引平板上设有槽孔;槽孔为腰型孔,螺纹调节杆上端穿过槽孔,在升降件升降到位后,通过旋调螺纹调节杆上端的调节螺母使垫块挤压导引平板,进而调节托辊架左端的水平度,保证托辊架左端的水平度

[0012]作为优选,在
S7
步骤中,辊架框体产生左右方向上的微幅摆动时,进而带动导引平板上的槽孔相对于螺纹调节杆在左右方向上偏转,防止升降单元中的升降件在升降过程中卡死,从而起到对托辊架升降的辅助导引作用;使托辊架不与调节装置干涉或碰撞,提高了托辊架升降的顺畅度

[0013]作为优选,辊架框体右端搭接的右横梁前后两侧设有耳板;耳板上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直径大于螺纹调节杆直径,螺纹调节杆上端穿过圆形通孔,在升降件升降到位后,通过旋调螺纹调节杆上端的调节螺母使垫块挤压耳板,进而改变右横梁前后两端的高度,从而调节托辊架右端的水平度;保证托辊架上托辊的水平度;进而与托辊架左端的调节装置形成双向调平,使托辊架上的托辊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0014]作为优选,搭接平板下表面有板材向上切除形成的贴平面,所述贴平面与转轴上的切面贴平;贴平面与搭接平板下表面的厚度差形成台阶面,辊架框体产生左右方向上的
微幅偏转时,搭接平板带动辊架框体在转轴和台阶面之间滑动;所述台阶面限制辊架框体

右横梁之间的滑动距离,从而防止辊架框体升降时与右横梁发生干涉或碰撞;保证了托辊架运动时内部的结构稳定性

[0015]作为优选,所述托辊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左横梁

右横梁

辊架框体上各布置至少一个托辊,进而在托辊架上形成沿左右方向排布的托辊组;使得多个托辊可同时同步升降

[0016]作为优选,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托辊同步升降的导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导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预置机架(1);机架(1)配置为支撑构件;
S2
:预置托辊(7);所述托辊(7)为回转体零件;
S3
:预置升降单元;升降单元包括两个沿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升降模块与第二升降模块,第一升降模块与第二升降模块均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上横梁(3)和两个沿前后方向对称

间隔排布在上横梁(3)上的升降件(2),所述升降件(2)配置为通过自身伸缩方式沿上下方向升降;
S4
:预置前后导引单元;前后导引单元包括分别铰接在第一升降模块与第二升降模块下方的左横梁(4)

右横梁(
23
),使得前后导引单元可在前后方向上转动;所述右横梁(
23
)下方中间位置铰接有转轴(
17
),转轴(
17
)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转轴(
17
)上设有切面(
171
);
S5
:预置左右导引单元;左右导引单元包括辊架框体(8),辊架框体(8)右端下方设置在中间位置的搭接平板(
801
);
S6
:导引单元拼接;将左右导引单元中的辊架框体(8)水平布置,并将辊架框体(8)的左端与左横梁(4)的前后两端铰接;再将辊架框体(8)右端的搭接平板(
801
)搭接在所述转轴(
17
)的切面(
171
)上,使左右导引单元与前后导引单元成为一个活动式的托辊架(
8s
);所述托辊架(
8s
)配置为托辊(7)的安装支撑件,有至少三个托辊(7)水平间隔安装在托辊架(
8s
)上;
S7
:托辊(7)升降并进行导引;通过升降单元控制托辊架(
8s
)升降,在升降过程中,通过前后导引单元的铰接结构,使托辊架(
8s
)产生前后方向上的微幅偏转;在托辊架(
8s
)中,左右导引单元中的辊架框体(8)左端发生转动,并使辊架框体(8)右端搭接平板(
801
)作用在切面(
171
)上,带动转轴(
17
)周向旋转,使得辊架框体(8)产生左右方向上的微幅偏转;防止升降单元中的升降件(2)在升降过程中卡死,从而实现托辊架(
8s
)左右两端的同步升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辊同步升降的导引方法,其特征在于:转轴(
17
)上的切面(
171
)距右横梁(
23
)的下端有间隙(
b
),在
S7
步骤中,辊架框体(8)产生左右方向上的微幅摆动时,搭接平板(
801
)在切面(
171
)作用下,使搭接平板(
801
)在间隙(
b
)中偏转,防止辊架框体(8)与右横梁在升降过程中卡死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托辊同步升降的导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
b
)宽度范围为
10

20m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辊同步升降的导引方法,其特征在于:前后导引单元中左横梁(4)

右横梁(
23
)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沿前后方向对称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
19
)与固定在机架(1)上的下横梁(
15
),所述导向杆(
19
)穿过下横梁(
15
);在
S7
步骤中,当升降件(2)升降时,导向杆(
19
)仅相对于下横梁(
15
)上下滑动;在升降件(2)升降到位后,导向杆(
19
)限制托辊架(
8s
)沿各个方向大幅摆动,从而起到对托辊架(
8s
)的导向限位作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适应板厚的托举式夹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托辊架(
8s
)左右两端还设有沿前后方向对称的调节装置,调节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根财傅如学沈雷鸣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谋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