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桐子组培苗炼苗移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9750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桐子组培苗炼苗移栽的方法,涉及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桐子组培苗炼苗移栽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
,具体涉及山桐子快繁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山桐子组培苗生根及炼苗移栽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山桐子
(Idesiapolycarpa Maxim)
属于杨柳科
(Salicaceae)
山桐子属
(Idesia)
落叶乔木,又称山梧桐

半霜红

油葡萄等

在我国分布范围广,遍及
17
个省区

山桐子树产果量大,果实含油率高,享有“树上油库”的美称

山桐子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果实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82
%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
73
%以上,能够有效改善人体血脂

血栓,还具有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山桐子油中还含有大量天然活性成分,是一种纯天然的

优质的木本食用油;其油还用于工业

肥料

医疗

保健品

化妆品等诸多行业

同时山桐子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耐寒

耐瘠薄

抗旱

所以山桐子是集经济

生态和社会价值于一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开发潜力
。。
[0003]目前,山桐子种子细小,表面有一层蜡质层,具有冬休眠特征,在自然条件下繁殖率极低,其繁殖方法受到季节限制,且扦插繁殖需要大量的母本,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并且关于山桐子组织培养的报道较少,并且主要集中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山桐子,未见移栽炼苗的详细报道,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不同蔗糖浓度

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山桐子组培苗生根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配比

容器类型对移栽成活率

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此方法培育的生根苗根系数量多,根系健壮,移栽后成活率高,生长迅速,适应性强

同时还通过种子萌发或者带芽茎段一步成苗,大大缩短了成苗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桐子组培苗炼苗移栽的方法,提高成苗率,与之前的相关研究相比,该方法明显提高了移栽成活率

缩短了成苗周期

增强了苗木抗逆性,为以后山桐子产业化奠定基础

[0005]一种山桐子组培苗炼苗移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
无菌苗的选择:截取长势基本一致的

健壮的山桐子无菌苗为材料;
[0007](2)
生根培养:将步骤
(1)
中得到的无菌苗剪平胚轴基部,分别接种于
MS+0.5

0.7mg/LIBA、MS+1.0mg/L IAA
或者
MS+0.3mg/LIBA+0.5mg/LNAA
的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0008](3)
洗苗:将获得的生根苗直接清洗掉根部残余培养基,尽量保持根系完整;
[0009](4)
蘸苗:将生根苗的根部放入到生根粉溶液中浸蘸捞出,沥干水分;
[0010](5)
移苗:将生根苗移栽到添加有基质的透明塑料杯中;在光照培养室培养
10

15d
后,再置于大棚中继续培养,通过减少浇水次数适当降低基质湿度进一步驯化,保持基质含水量
40

60
%,继续培养7‑
15d
后移栽到育苗袋中,继续在大棚中培养7‑
10d
,在阴雨天置于搭盖有遮阳网的圃地中

[0011]步骤
(1)
中无菌苗长度为4~
7cm
,叶片数为4~7片

[0012]步骤
(2)
中生根培养基附加蔗糖
10g/L
,琼脂
7g/L

pH
值为
5.7

6.0。
[0013]步骤
(2)
中生根培养的光照强度为
1600

1800lx
,光照培养温度为
26
±
2℃
,光照时间为
12h/d
,培养
25

35d
获得山桐子生根苗

[0014]步骤
(3)
将生根苗从培养瓶中连同培养基一起倒出,迅速将整棵苗浸入水盆,轻轻清洗掉根部残余培养基,尽量保持根系完整

[0015]步骤
(4)
蘸苗:用清水洗掉根部残余培养基,再将根部放到浓度为
10g/L

15g/L
的生根粉溶液中浸蘸5‑
15s
,捞起沥干水分;
[0016]步骤
(5)
移苗:完成蘸苗后,在炼苗室将山桐子生根苗直接移栽到添加有基质的透明塑料杯中,移栽苗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根系受损,根系要与基质完全密实,叶片尽量保持干净,以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0017]步骤
(5)
中移栽基质为有机营养土
(BALTIC PEAT)、
珍珠岩

蛭石按
2:1:1
的体积比混合,将山桐子生根苗栽植于透明塑料杯中,每杯1~3株,盖好盖子,盖子和距下底
0.5

1cm
高度的侧面各开一直径3‑
6mm
小孔,保持基质含水量
70
%以上,在光照培养室培养
10

15d
后,光照强度为
1600

1800lx
,光照培养温度为
26
±
2℃
,光照时间为
12h/d
,再置于大棚中继续培养,温度为
20

35℃
,通过减少浇水次数适当降低基质湿度进一步驯化,保持基质含水量
40

60
%,继续培养7‑
15d
后移栽到添加有有机营养土

珍珠岩

蛭石的体积比为
2:1:1
的育苗袋中,继续在大棚中培养7‑
10d
,在阴雨天置于搭盖有遮阳网的圃地中

[0018]将山桐子苗移栽到育苗袋置于圃地后适时补充水分,每
30d
喷洒浓度为
0.1
%的尿素,以促进山桐子苗生长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山桐子组培苗炼苗移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无菌苗的选择:截取长势基本一致的

健壮的山桐子无菌苗为材料;
(2)
生根培养:将步骤
(1)
中得到的无菌苗剪平胚轴基部,分别接种于
MS+0.5

0.7mg/LIBA、MS+1.0mg/L IAA
或者
MS+0.3mg/LIBA+0.5mg/LNAA
的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
(3)
洗苗:将获得的生根苗直接清洗掉根部残余培养基,尽量保持根系完整;
(4)
蘸苗:将生根苗的根部放入到生根粉溶液中浸蘸捞出,沥干水分;
(5)
移苗:将生根苗移栽到添加有基质的透明塑料杯中;在光照培养室培养
10

15d
后,再置于大棚中继续培养,通过减少浇水次数适当降低基质湿度进一步驯化,保持基质含水量
40

60
%,继续培养7‑
15d
后移栽到育苗袋中,继续在大棚中培养7‑
10d
,在阴雨天置于搭盖有遮阳网的圃地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1)
中无菌苗长度为4~
7cm
,叶片数为4~7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2)
中生根培养基附加蔗糖
10g/L
,琼脂
7g/L

pH
值为
5.7

6.0。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2)
中生根培养的光照强度为
1600

1800lx
,光照培养温度为
26
±
2℃
,光照时间为
12h/d
,培养
25

35d
获得山桐子生根苗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4)
中在浓度为
10g/L

15g/L
的生根粉溶液中浸蘸5‑
15s。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5)
中移栽基质为有机营养土

珍珠岩

蛭石按
2:1:1
的体积比混合,将山桐子生根苗栽植于带盖的透明塑料杯中,每杯1~3株,盖好盖子,盖子和距下底
0.5

1cm
高度的侧面各开一直径3‑
6mm
小孔,保持基质含水量
70
%以上,在光照培养室培养
10

15d
后,光照强度为
1600

1800lx
,光照培养温度为
26
±
2℃
,光照时间为
12h/d
,再置于大棚中继续培养,温度为
20

35℃
,通过减少浇水次数适当降低基质湿度进一步驯化,保持基质含水量
40

60
%,继续培养7‑
15d
后移栽到添加有有机营养土

珍珠岩

蛭石的体积比为
2:1:1
的育苗袋中,继续在大棚中培养7‑
10d
,在阴雨天置于搭盖有遮阳网的圃地中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5)
中大棚培养时每隔
5d
左右打开瓶盖,喷湿叶面,以有水滴落为佳;步骤
(5)
中透明塑料杯的规格为:下底直径
8cm
,高
14.5cm
,瓶口直径
11.5cm
,移栽基质体积为透明塑料杯容积的
1/5。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山桐子苗移栽到育苗袋置于圃地后适时补充水分,每
30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牛长太卢晓宇吴玲利唐梓萱张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