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刮层改进的扩散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7359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刮层改进的扩散膜,包括依次连接的扩散层和基材层,基材层远离扩散层的一面还设有第一抗刮层和第二抗刮层,第一防护层的正反两面分别铺设有第一纳米胶层和第二纳米胶层,并通过第一纳米胶层和第二纳米胶分别与基材层和第二抗刮层连接;通过设置两层抗刮层以对基材层进行保护,进一步增强了保护能力;进一步的,还进一步的通过第一纳米胶层和第二纳米胶层相配合,实现第一抗刮层和第二抗刮层的粘结;纳米胶层结构稳定,所能应对的使用区间较大,工作性能稳定,且具柔软特性防止机械损坏;抗刮层与纳米胶层相配合,提高了对基材层和扩散层的保护能力,且不易老化。易老化。易老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刮层改进的扩散膜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扩散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刮伤层改进的扩散膜。

技术介绍

[0002]光学扩散薄膜(又称光学扩散膜、光扩散膜,简称扩散膜)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广告灯箱、照明灯具等需要光源的装置中,特别是在液晶显示装置中,扩散膜是背光模块中的关键零部件,为显示器提供一个均匀的面光源,起到拓宽视角的作用。
[0003]现有扩散膜为层状结构,依次包括扩散层、高透明的PET基层和抗刮层,光源从抗刮层射入至PET基层,且从扩散层形成均匀的二次光源投出;但是,现有的抗刮层通常采用树脂原料制成,在长期的使用下,会出现老化、黄变或柔软性变低的弊端,因此,应该有一种使用结构更为合理稳定的抗刮层结构,应用于扩散膜中,进而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扩散膜的抗刮层结构中,结构较为单一均为树脂材料所制的,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老化、黄变或柔性变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刮层改进的扩散膜,包括依次连接的扩散层和基材层,所述基材层远离所述扩散层的一面还设有第一抗刮层和第二抗刮层,所述第一防护层的正反两面分别铺设有第一纳米胶层和第二纳米胶层,并通过所述第一纳米胶层和所述第二纳米胶分别与所述基材层和所述第二抗刮层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抗刮层设有多组连通正反两面的孔状结构,所述第一纳米胶层和所述第二纳米胶层通过孔状结构相连。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纳米胶层和所述第二纳米胶层的厚度为30

40mm。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基材层为透明PET基材层。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80

100mm。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扩散层设置有扩散粒子,所述扩散层的厚度为60

80mm。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抗刮层和所述第二抗刮层为透明PET材质层。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抗刮层和所述第二抗刮层的厚度为60

80mm。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抗刮层改进的扩散膜,包括依次连接的扩散层和基材层,基材层远离扩散层的一面还设有第一抗刮层和第二抗刮层,第一防护层的正反两面分别铺设有第一纳米胶层和第二纳米胶层,并通过第一纳米胶层和第二纳米胶分别与基材层和第二抗刮层连接;通过设置两层抗刮层以对基材层进行保护,进一步增强了保护能力;进一步的,还进一步的通过第一纳米胶层和第二纳
米胶层相配合,实现第一抗刮层和第二抗刮层的粘结;纳米胶层结构稳定,所能应对的使用区间较大,工作性能稳定,且具柔软特性防止机械损坏;抗刮层与纳米胶层相配合,提高了对基材层和扩散层的保护能力,且不易老化。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16]1、扩散层;11、扩散粒子;2、基膜层;3、第一纳米胶层;4、第一抗刮层;
[0017]41、孔状结构;5、第二纳米胶层;6、第二抗刮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0019]在下文描述中,给出了普选实例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深入的理解。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应当理解所述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它们的组合。
[0021]现有扩散膜为层状结构,依次包括扩散层、高透明的PET基层和抗刮层,光源从抗刮层射入至PET基层,且从扩散层形成均匀的二次光源投出;但是,现有的抗刮层通常采用树脂原料制成,在长期的使用下,会出现老化、黄变或柔软性变低的弊端,因此,应该有一种使用结构更为合理稳定的抗刮层结构,应用于扩散膜中,进而解决上述弊端。
[0022]为了解决上述出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刮层改进的扩散膜,请参阅图1,包括依次连接的扩散层1和基材层2,基材层2与扩散层1的可以通过多种连接方式实现粘结,该部分属于现有技术,不多赘述;基材层2远离扩散层1的一面还设有第一抗刮层4和第二抗刮层6,第一防护层4的正反两面分别铺设有第一纳米胶层3和第二纳米胶层5,并通过第一纳米胶层3和第二纳米胶层5分别与基材层2和第二抗刮层6连接;通过设置两层抗刮层以对基材层进行保护,进一步增强了保护能力;还进一步的通过第一纳米胶层3和第二纳米胶层5相配合,实现第一抗刮层4和第二抗刮层6的粘结;纳米胶层结构稳定,所能应对的使用区间较大,工作性能稳定,且具柔软特性防止机械损坏;抗刮层与纳米胶层相配合,提高了对基材层和扩散层的保护能力,且不易老化。
[0023]本实施例中,第一抗刮层4设有多组连通正反两面的孔状结构41,第一纳米胶层3和第二纳米胶层5通过孔状结构41相连;不难理解的,第一纳米胶层3通过针辊加工以获得多组孔状结构41,且第一纳米胶层3和第二纳米胶层5能够通过孔状结构41融为一体,稳定连结,进一步增强了基材层2、纳米胶层和抗刮的连接性能,使得扩散膜整体的连接更为稳定,不易出现分离;更为具体的,现有中采用树脂原料以制备抗刮层,通过树脂特有柔性,以对外界硬进行一定的缓冲,进而对基膜层和扩散层形成保护,在长期接触光源热量的状态下,树脂内部的化学键发生反应,容易氧化变质,则容易出现老化、黄变或柔软性大幅度降低等情况;纳米胶层制备主要通过硅材料和丙烯腈类聚物共聚而成,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且
适用的工作温度较广,有效的面对光源所散热的热量,还具有一定的柔软性,能够对外部硬物进行缓冲,与抗刮层形成较好的防护层对扩散层与基材层进行保护;更具体的方案中,孔状结构孔径为1

3mm,间距为3

6mm。
[0024]本实施例中,第一纳米胶层3和第二纳米胶层5的厚度为30

40mm;第一纳米胶层3和第二纳米胶层5厚度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第一抗刮层4具有孔状结构41的情况下,第一纳米胶层3和第二纳米胶层5的粘结能力具有较大的增强,因此可以设置为30mm,即可达到所需的粘结强。
[0025]本实施例中,基材层2为透明PET基材;透明PET基材能够保证透光量,不会导致光源的路能够顺利的进入至扩散膜中;更为具体的,基材层的厚度为80

100mm;
[0026]本实施例中,扩散层1设置有扩散粒子11,扩散层1的厚度为6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刮层改进的扩散膜,包括依次连接的扩散层和基材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远离所述扩散层的一面还设有第一抗刮层和第二抗刮层,所述第一抗刮层的正反两面分别铺设有第一纳米胶层和第二纳米胶层,并通过所述第一纳米胶层和所述第二纳米胶分别与所述基材层和所述第二抗刮层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刮层改进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刮层设有多组连通正反两面的孔状结构,所述第一纳米胶层和所述第二纳米胶层通过孔状结构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刮层改进的扩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胶层和所述第二纳米胶层的厚度为30

4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文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盛兴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