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6939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1
本申请涉及缀合物,其包含鹅膏毒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B淋巴细胞特异性的鹅膏毒素抗体缀合物


[0001]本申请涉及缀合物,其包含鹅膏毒素
(amatoxin)、
靶点为
CD37
的靶结合部分
(
即,
CD37
结合部分
)
以及任选的接头
(linker)
,所述接头连接所述鹅膏毒素与所述
CD37
结合部分

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缀合物的合成

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此类缀合物的药物组合物,用于治疗免疫细胞

特别是
B
细胞和
/
或淋巴瘤相关的疾病和
/
或恶性肿瘤


技术介绍

[0002]白细胞细胞表面蛋白
CD37
是“四跨膜蛋白
(tetraspanin)”超家族
(
或四次跨膜蛋白超家族
(transmembrane 4superfamily))
的成员,其特征在于存在四个保守的跨膜结构域

四跨膜蛋白家族成员是被认为是信号转导的“分子促进剂”的膜蛋白,其参与广泛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生长

存活

粘附

细胞间通讯和运输

通过外泌体
(exosome)
的细胞间通讯

肿瘤发生

转移以及免疫应答的调节

四跨膜蛋白成员也被描述为在广泛的细胞过程中具有功能性作用,包括细胞运动

发育和分化

激活

增殖

迁移和肿瘤侵袭
(Hemler 2001

Xu

Monette
等人,
2016)。
[0003]四跨膜蛋白家族成员包含细胞内的
N


C

末端

两个细胞外结构域
(EC1

EC2)
,以及特别是具有四个跨膜结构域
(

2)。
四跨膜蛋白的结构组成在物种间是高度保守的,具有在
EC2
结构域中的高度保守的“CCG”基序中的四个或更多个半胱氨酸残基

在人类中已鉴定出至少
33
种四跨膜蛋白
(Zou
等人,
2018)。
[0004]四跨膜蛋白组织了专门的膜平台,称为“富含四跨膜蛋白的微结构域”(TEM)
或“四跨膜蛋白网”,该膜平台整合膜受体,例如模式识别受体
(PRR)

II
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II)、
粘附蛋白和信号分子

重要的是,通过调节它们的相关膜伴侣的功能,四跨膜蛋白调节免疫应答的不同步骤

几种四跨膜蛋白可以正向或负向调节免疫受体的激活阈值

它们还通过控制粘附分子的表面水平和空间排列及其随后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在
APC
的迁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最后,四跨膜蛋白参与抗原加工,并通过控制
T
细胞共刺激和
MHC

II
依赖性抗原呈递,对幼稚
T
细胞的启动发挥重要作用
(Saiz ML
等人,
2018

Zou
等人,
2018)。
[0005]CD37(
四跨膜蛋白
TSPAN26)
的表达仅限于免疫系统的细胞,在正常细胞和特别是恶性成熟
B
细胞上丰度最高,在浆细胞中下调
(Hemler 2001)。CD37
在前
B
细胞向外周成熟
B
细胞阶段期间在
B
细胞上高表达,但在早期祖细胞或终末分化的浆细胞上不存在
(Schwartz

Albiez
等人,
1988)。

T
细胞和骨髓细胞上发现了较低的表达

[0006]B
细胞可以通过抗原的呈递和多种抗体

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的产生来促进免疫应答
。B
细胞还可通过多种机制来抑制免疫应答,例如产生
IL

10、IL

35

TGF
β
1、
诱导调节性
T
细胞以及清除自身抗原

许多细胞表面分子参与
B
细胞的发育和功能

四跨膜蛋白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分子家族
(Zou
等人,
2018)。
[0007]CD37
是一种已知与其他四跨膜蛋白超家族蛋白
、B
细胞上的
II
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分子和整联蛋白复合的细胞表面糖蛋白;
MHC

II
在专门的抗原呈递细胞
(APC)
上表达,并在
APC
表面上与几种四跨膜蛋白
(
包括
CD9、CD37、CD53、CD81

CD82)
结合
。CD37

调节
MHC

II
的聚类,并负调节
MHC
依赖性抗原向
CD4
+

CD8
+
T
细胞的呈递
(Saiz
等人,
2018)。CD37
已显示出稳定膜
C
型凝集素受体
Dectin
‑1的表面表达并损害其内化,并且可以抑制
Dectin
‑1介导的
TNF

α

IL
‑6的产生

已被描述与
CD37
结合的其他蛋白质包括
ACPA、PURL、YBTO、PG8786 084、CD19、CD53、SYK、KARS、PTPN6、LYN、PIK3CD、PIK3CG、CD81

CR2(Zou
等人,
2018)。
[0008]选择性剪接产生编码
CD37
的不同同种型的多种转录物变体
。CD37
参与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控制

[0009]CD37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缀合物,其包含
(i)
靶结合部分
、(ii)
至少一种毒素以及
(iii)
任选的至少一个接头,所述接头连接所述靶结合部分与所述至少一种毒素,其中所述靶结合部分结合
CD37
,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种毒素是鹅膏毒素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靶结合部分选自:
(i)
抗体,优选单克隆抗体,
(ii)
其抗原结合片段,优选可变结构域
(Fv)、Fab
片段或
F(ab)2片段,
(iii)
其抗原结合衍生物,优选单链
Fv(scFv)
,以及
(iv)
抗体样蛋白,它们各自分别结合
CD37
,优选结合人
CD37
,最优选结合人
CD37
的细胞外结构域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其抗原结合衍生物分别为鼠抗体

嵌合抗体

人源化抗体或人抗体

或其抗体结合片段或抗原结合衍生物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抗体选自:利洛托单抗
(Lilotomab)、
奥乐妥珠单抗
(TRU

016)
,以及
Naratuximab、BI836826

GEN3009。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其抗原结合衍生物分别包含以下互补决定区
(CDR)
:根据
SEQ ID No.1

CDRH1(DYNMY)、
根据
SEQ ID No.2

CDRH2(YIDPYNGDTTYNQKFKG)、
根据
SEQ ID No.3

CDRH3(SPYGHYAMDY)、
根据
SEQ ID No.4

CDRL1(KASQDVSTAVD)、
根据
SEQ ID No.5

CDRL2(WASTRHT)、
根据
SEQ ID No.6

CDRL3(RQHYSTPFT)
,并且其中所述
CDR
包含在合适的蛋白质框架中,以便能够结合
CD37
,优选结合人
CD37
,最优选结合人
CD37
的细胞外结构域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其抗原结合衍生物分别包含:与根据
SEQ ID No.7
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
90
%序列相似性

优选与根据
SEQ ID No.7
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
95
%序列相似性

最优选由根据
SEQ ID No.7
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可变区,以及与根据
SEQ ID No.8
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
90
%序列相似性

优选与根据
SEQ ID No.8
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
95
%序列相似性

最优选由根据
SEQ ID No.8
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可变区
。7.
根据权利要求5和6中任一项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抗体包含:与根据
SEQ ID No.9
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
90
%序列相似性

优选与根据
SEQ ID No.9
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
95
%序列相似性

最优选由根据
SEQ ID No.9
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以及与根据
SEQ ID No.12
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
90
%序列相似性

优选与根据
SEQ ID No.12
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
95
%序列相似性

最优选由根据
SEQ ID No.12
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
。8.
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抗体已被基因工程化以包含根据
EU
编号系统的重链
118Cys、
重链
239Cys
或重链
265Cys
,优选根据
EU
编号系统的重链
265Cys
,并且其中所述接头
(
如果存在
)
或所述鹅膏毒素分别经由所述重链
118Cys
或所述重链
239Cys
或所述重链
265Cys
连接至所述抗体
。9.
根据权利要求2‑6和8中任一项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抗体已被基因工程化以包含
根据
EU
编号系统的重链
234Ala

/

235Ala。10.
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抗体已被基因工程化以包含根据
EU
编号系统的重链
265Cys、234Ala

235Ala
,并且其中所述接头
(
如果存在
)
或所述鹅膏毒素经由所述重链
265Cys
残基连接至所述抗体
。11.
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抗体包含:与根据
SEQ ID No.10

11
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
90
%序列相似性

优选与根据
SEQ ID No.10

11
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
95
%序列相似性

最优选由根据
SEQ ID No.10

11
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重链,以及与根据
SEQ ID No.12
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
90
%序列相似性

优选与根据
SEQ ID No.12
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
95
%序列相似性

最优选由根据
SEQ ID No.12
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轻链
。12.
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接头
(
如果存在
)
或所述鹅膏毒素经由所述抗体的任何天然存在的
Cys
残基

优选经由形成所述抗体的链间二硫键的任何天然存在的
Cys
残基和
/
或经由二硫键连接至所述抗体
。13.
根据权利要求1‑
12
中任一项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接头是不可裂解接头或可裂解接头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可裂解接头选自:可酶促裂解接头,优选可蛋白酶裂解接头,和可化学裂解接头,优选包含二硫键的接头
。15.
根据权利要求1‑
14
中任一项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接头
(
如果存在
)
或所述靶结合部分经由以下原子连接至所述鹅膏毒素:
(i)
鹅膏毒素氨基酸1的
γ
C
原子,或
(ii)
鹅膏毒素氨基酸3的
δ
C
原子,或
(iii)
鹅膏毒素氨基酸4的6’‑
C
原子
。16.
根据权利要求1‑
15
中任一项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鹅膏毒素包含:
(i)
具有6’‑
脱氧位置的氨基酸4和
(ii)
具有
S

脱氧位置的氨基酸
8。17.
根据权利要求1‑
12
中任一项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缀合物分别包含以下的式
(I)

(XI)
的化合物中的任一项作为接头

鹅膏毒素部分:
18.
根据权利要求2‑
12
中任一项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缀合物包含抗体作为靶结合部分,所述抗体经由硫醚键与根据式
XII

XXII
中任一项的鹅膏毒素

接头部分缀合:
其中所述鹅膏毒素

接头部分与所述抗体的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基团偶联,并且其中
n
优选为1至
7。19.
根据权利要求
18
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鹅膏毒素

接头部分与所述抗体的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基团偶联,并且其中
n
为1或
2。2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缀合物,其中所述缀合物选自:
(i)
缀合物
(XXIII)
,所述缀合物由作为靶结合部分的抗体和与抗体缀合的至少一个式
(XII)
的鹅膏毒素

接头部分组成,所述抗体经由所述接头与所述抗体的根据
EU
编号系统的重链
265Cys
残基的巯基基团的硫醚键缀合至所述鹅膏毒素

接头部分,所述抗体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每条重链由根据
SEQ ID No.11
的氨基酸序列组成或包含根据
SEQ ID No.11
的氨基酸序列,且每条轻链由根据
SEQ ID No.12
的氨基酸序列组成或包含根据
SEQ ID No.12
的氨基酸序列,
(ii)
缀合物
(XXIV)
,所述缀合物由作为靶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
申请(专利权)人:海德堡医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