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副干酪乳杆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4926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株副干酪乳杆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副干酪乳杆菌DT66及其在制备具有微塑料吸附、清除功能的产品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株副干酪乳杆菌
DT66
及其在制备具有微塑料吸附

清除功能的产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大量塑料垃圾被丢弃到环境中,并在物理

化学和生物作用下被分解成微小颗粒,其中粒径小于
5mm
的塑料颗粒通常被定义为微塑料
(MPs)。
微塑料的材质包括聚乙烯
(PE)、
聚丙烯
(PP)、
聚苯乙烯
(PS)、
聚氯乙烯
(PVC)、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
等,它们广泛存在于空气

水体

土壤中,可被浮游生物

鱼类

鸟类等摄食,经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

据估计,人体每周微塑料摄入量可达到
5g。
研究表明,人类粪便

血液

肺部组织及胎盘中都存在微塑料

[0003]大量研究已证实,微塑料可对啮齿动物

水生生物的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免疫系统

神经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带来损害,累积在组织中的微塑料不能被清除,可造成活性氧大量增加,引起氧化应激,产生毒性作用

可见,微塑料污染不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因此,排出人体内微塑料

降低微塑料含量,对人体长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0004]目前仅有少许使用生物方法降低环境和水体中塑料污染的报道

例如,一些细菌和真菌被报道具有降解塑料的能力,它们通过分泌角质酶

蛋白酶

酯酶

脂酶等,将多聚体分解为单体或低聚体;另外,还有一些细菌能够吸附塑料颗粒

它们附着在微塑料表面并能够生成粘性生物膜,这种粘性基质可以捕获游离微塑料,导致微塑料生物聚集,从而实现微塑料的分离和清除

[0005]但是现有能降解或吸附微塑料的细菌

真菌均不是可食用菌株,人胃肠道也不是该类细菌

真菌适合生存的环境,使得其降解

吸附能力难以应用于人体微塑料的清除

因此,为了降低人体内微塑料的累积,减少微塑料给人体带来的健康损害,本领域需要发掘出能够耐受肠胃环境并吸附

清除微塑料的益生菌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微塑料吸附能力强

具有开发成食用益生菌潜力的副干酪乳杆菌
DT66。
该菌株具有较好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可有效吸附微塑料并具有抗氧化效果

因此,将该菌株开发为食用益生菌,有望实现人体内微塑料的吸附,加速微塑料排出和清除

降低微塑料对胃肠道的损伤

[0007]本专利技术的副干酪乳杆菌
DT66
分离自鱼茶,通过细菌形态学

生理学以及
16S rRNA
测序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为副干酪乳杆菌
(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命名为副干酪乳杆菌
DT66。
该菌株已于
2023
年7月5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Guangdong Microbial Culture Collection Center,GDMCC)
,保藏单位地址:广州市先烈
中路
100
号大院
59
号楼5楼,邮编
510070
,分类命名为
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保藏号:
GDMCC No:63624。
[0008]副干酪乳杆菌
DT66
具有以下微生物学特性:
[0009](1)
形态学特征
[0010]革兰染色呈阳性,光镜下为杆棒状,两端为圆形,并且可以成对或链状存在

[0011]在
MRS
固体培养基中培养
24h
后,形成圆形

中间凸起

边缘光滑

表面明亮的乳白色菌落

[0012](2)
生理特性
[0013]副干酪乳杆菌
DT66
能在酸性或含胆盐培养基中生长

该菌株能有效吸附微塑料,吸附率超过
70


副干酪乳杆菌
DT66
具有抗氧化效果,能降低微塑料带来的氧化损伤

[0014]副干酪乳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肠道中,并在食品发酵,特别是乳制品发酵中有广泛和悠久的使用历史

副干酪乳杆菌已被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中,在欧盟食品安全局
(EFSA)
颁布的欧盟微生物菌种安全资格认证
(QPS)
名单中,也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GRAS(generally recognised as safe)
认证,在全球广泛应用于各种益生菌食品和膳食补剂中,基因组研究数据

小鼠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都证明了副干酪乳杆菌的安全性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包含上述副干酪乳杆菌
(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DT66
的菌剂

[0016]所述菌剂为固体菌剂或液体菌剂

[0017]具体地,所述液体菌剂为包含所述副干酪乳杆菌
DT66
的菌悬液或经处理的菌悬液;所述固体菌剂为所述副干酪乳杆菌
DT66
的菌悬液或经处理的菌悬液经过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制得的产品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菌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副干酪乳杆菌
DT66
经培养制备为菌悬液,或进一步将所述菌悬液制备为固体菌剂

[0019]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中,培养所述副干酪乳杆菌
DT66
的培养基为
MRS
培养基,培养条件为
36

37℃
厌氧培养

[0020]作为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对副干酪乳杆菌
DT66...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株副干酪乳杆菌
(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其特征在于,为保藏编号为
GDMCC No:63624
的副干酪乳杆菌
DT66。2.
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
(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的菌剂
。3.
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副干酪乳杆菌
DT66
经培养制备为菌悬液,或进一步将所述菌悬液制备为固体菌剂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所述副干酪乳杆菌
DT66
的培养基为
MRS
培养基,培养条件为
36

37℃
厌氧培养
。5.
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干酪乳杆菌
(Lac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岳彪滕欣黄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