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式桥梁旋转施工方法及桥梁技术

技术编号:3974669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架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跨式桥梁旋转施工方法及桥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式桥梁旋转施工方法及桥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架设
,尤其涉及一种跨式桥梁旋转施工方法及桥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越来越密集,新建市政高架桥梁避免不了跨过既有轨交线,此类桥梁往往采用大跨度钢箱梁结构类型,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在不影响轨道交通线运营的情况下开展

目前,比较成熟的大跨度桥梁安装方法有分块吊装法

整体吊装和分块吊装纵向顶推滑移等施工方法

[0003]分块吊装是按照一定的分段原则,将单跨钢箱梁分为若干吊装单元,在跨内设置临时支撑结构

制定合理的吊装顺序,逐步完成整跨钢箱梁的安装

此种施工方法需跨内具有设置临时支撑结构的场地空间,需跨内具有起重吊装设备停机位置的空间场地,且跨内场地均能够有一定的承载力

[0004]整体吊装是在安装位置的就近场地上将单跨钢箱梁拼装成整体,采用相应能力的起重设备,整体吊装就位

此种施工方法受起重设备的起重能力限制,还受起重设备停机位置地基承载力限制,且高架桥周边需具有合理合适的拼装场地

[0005]纵向顶推是在相邻几跨位置将钢箱梁分块吊装在胎架上方并且拼装完成,在安装跨的相邻跨场地上设置导梁,采用相应能力的顶推设备,将钢箱梁顶推至安装位置

此方法因提前拼装则需要大量的拼装胎架措施,导梁用钢量较大,而且导梁拆装需要机械配合拆装,需要合适的拆装机械停机场地/>。
而且,顶推施工对梁结构的几何外形要求较高,适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式桥梁旋转施工方法及桥梁,对跨内建筑无影响,不受施工场地和起重吊装设备能力的限制,降低施工风险,节约措施用钢,适用范围广

[0007]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跨式桥梁旋转施工方法,沿跨式桥梁的走向间隔立有多个桥墩,各所述桥墩中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桥墩

第二桥墩和第三桥墩,所述第二桥墩和所述第三桥墩之间具有既有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
安装旋转座体:所述旋转座体安装在所述第二桥墩上;
[0010]S2、
安装第一跨梁:所述第一跨梁安装在所述第一桥墩上和所述旋转座体上;
[0011]S3、
立设索塔:在所述第一跨梁上立设索塔,所述索塔位于所述旋转座体正上方;
[0012]S4、
连接第一斜拉索:所述第一斜拉索的一端与所述索塔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跨梁远离所述第二桥墩的一端相连;
[0013]S5、
所述旋转座体转动
180
°
,使所述第一跨梁连同所述索塔和所述第一斜拉索同步转动
180
°
,所述第一跨梁与所述第一斜拉索相连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桥墩与所述第三桥墩之间;
[0014]S6、
安装第二跨梁:所述第二跨梁安装在所述第一桥墩及若干个所述第一桥墩远离所述第二桥墩一侧的所述桥墩上,所述第二跨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跨梁远离所述第一斜拉索的一端固连成整跨梁,所述第二跨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桥墩和所述第三桥墩的间距;
[0015]S7、
连接第二斜拉索:所述第二斜拉索的一端与所述索塔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跨梁远离所述第一跨梁的一端相连;
[0016]S8、
在所述第二桥墩与所述第三桥墩之间的所述第一跨梁上安装第一配重件,使所述整跨梁与所述第一配重件平衡;
[0017]S9、
所述旋转座体转动
180
°
,使所述整跨梁连同所述索塔

所述第一配重件

所述第一斜拉索及所述第二斜拉索同步转动
180
°
,所述整跨梁受所述第一桥墩

所述旋转座体

所述第三桥墩及若干所述第三桥墩远离所述第二桥墩一侧的所述桥墩支撑;
[0018]S10、
拆除所述索塔

所述第一斜拉索

所述第二斜拉索及所述第一配重件,以第一支座代替所述旋转座体,固定所述整跨梁在各所述桥墩上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跨梁包括多个第一分段梁,所述步骤
S2
还包括:以分段吊装工艺安装并拼接各所述第一分段梁,形成所述第一跨梁

[0020]可选地,所述第二跨梁包括多个第二分段梁,所述步骤
S6
还包括:以分段吊装工艺安装并拼接各所述第二分段梁,形成所述第二跨梁

[0021]可选地,
[0022]在所述步骤
S6
和所述步骤
S8
之间,所述第二跨梁与支撑其的各所述桥墩均临时固连;
[0023]在所述步骤
S8
与所述步骤
S9
之间,解除所述第二跨梁与支撑其的各所述桥墩的固连

[0024]可选地,所述步骤
S2
包括:在所述第一桥墩上安装第一临时支座,所述第一跨梁安装在所述第一临时支座上;
[0025]所述步骤
S6
包括:在安装所述第二跨梁的各所述桥墩上分别预先安装第二临时支座,所述第二跨梁安装在所述第一临时支座和各所述第二临时支座上;
[0026]所述步骤
S10
包括:以第二支座代替所述第一临时支座和各所述第二临时支座,所述整跨梁固定在所述第一支座和各所述第二支座上

[0027]可选地,所述步骤
S10
中以第一支座代替所述旋转座体包括:利用千斤顶将所述整跨梁顶起,拆除所述旋转座体,安装所述第一支座在所述第二桥墩上,利用千斤顶将所述整跨梁落位在所述第一支座上

[0028]可选地,
[0029]所述步骤
S4
还包括:在所述第一跨梁远离所述第二桥墩的一端固定第一吊耳,将所述第一斜拉索与所述第一吊耳相连;和
/
或,
[0030]所述步骤
S7
还包括:在所述第二跨梁远离所述第一跨梁的一端上固定第二吊耳,将所述第二斜拉索与所述第二吊耳相连

[0031]可选地,在所述步骤
S4
和所述步骤
S5
之间还包括步骤
S11、
在所述第二桥墩与所述第三桥墩之间的所述第一跨梁上安装第二配重件,使所述第一跨梁与所述第二配重件平衡

[0032]可选地,在所述步骤
S2
中:所述第一跨梁与支撑其的各所述桥墩均临时固连;
[0033]在所述步骤
S11
与所述步骤
S5
之间还包括:解除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跨式桥梁旋转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沿跨式桥梁的走向间隔立有多个桥墩,各所述桥墩中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桥墩

第二桥墩和第三桥墩,所述第二桥墩和所述第三桥墩之间具有既有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安装旋转座体:所述旋转座体安装在所述第二桥墩上;
S2、
安装第一跨梁:所述第一跨梁安装在所述第一桥墩上和所述旋转座体上;
S3、
立设索塔:在所述第一跨梁上立设索塔,所述索塔位于所述旋转座体正上方;
S4、
连接第一斜拉索:所述第一斜拉索的一端与所述索塔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跨梁远离所述第二桥墩的一端相连;
S5、
所述旋转座体转动
180
°
,使所述第一跨梁连同所述索塔和所述第一斜拉索同步转动
180
°
,所述第一跨梁与所述第一斜拉索相连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桥墩与所述第三桥墩之间;
S6、
安装第二跨梁:所述第二跨梁安装在所述第一桥墩及若干个所述第一桥墩远离所述第二桥墩一侧的所述桥墩上,所述第二跨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跨梁远离所述第一斜拉索的一端固连成整跨梁,所述第二跨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桥墩和所述第三桥墩的间距;
S7、
连接第二斜拉索:所述第二斜拉索的一端与所述索塔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跨梁远离所述第一跨梁的一端相连;
S8、
在所述第二桥墩与所述第三桥墩之间的所述第一跨梁上安装第一配重件,使所述整跨梁与所述第一配重件平衡;
S9、
所述旋转座体转动
180
°
,使所述整跨梁连同所述索塔

所述第一配重件

所述第一斜拉索及所述第二斜拉索同步转动
180
°
,所述整跨梁受所述第一桥墩

所述旋转座体

所述第三桥墩及若干所述第三桥墩远离所述第二桥墩一侧的所述桥墩支撑;
S10、
拆除所述索塔

所述第一斜拉索

所述第二斜拉索及所述第一配重件,以第一支座代替所述旋转座体,固定所述整跨梁在各所述桥墩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式桥梁旋转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梁包括多个第一分段梁,步骤
S2
还包括:以分段吊装工艺安装并拼接各所述第一分段梁,形成所述第一跨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式桥梁旋转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贝贝陆春刘小行吴轶金俞槐吴晓风郑祥杰俞嫒妍张宇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