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以太网协议和光纤总线协议的融合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以太网协议和光纤总线协议的融合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高可靠通信领域,常采用光纤总线协议实现时间确定性的高可靠传输,物理层传输介质为同轴电缆或光纤,这种通信方法不能根据用户自身需求即时发起通信;为解决即时通信的问题,采用以太网通信机制,这种通信机制可以灵活调度数据,物理层传输介质为双绞线或光纤,但它也存在一定缺点,如数据包传输至目的端的时间延迟存在不确定性,不能满足实时性很强的控制系统的指令传输需求
。
[0003]为兼顾光纤总线协议传输的时间确定性和以太网协议应用层的灵活性,现有技术采用的是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利用光纤总线协议对数据进行传输,同时在协议上层映射以太网协议,为用户层提供以太网数据交付接口,实现应用层数据的灵活交付
。
这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对于适合在双绞线传输介质中传输的数据,该物理层传输介质不能满足其需求;在光纤总线协议映射以太网协议会导致传输协议多层嵌套,协议开销增大,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以太网协议和光纤总线协议的融合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用户层,获取用户业务数据,将所述用户业务数据拆分为时间确定性高可靠传输的业务数据和对等灵活通信的业务数据;在数据复接层,分别对时间确定性高可靠传输的业务数据和对等灵活通信的业务数据进行封装;其中,时间确定性高可靠传输的业务数据按照光纤总线协议帧格式封装为光纤总线协议帧,对等灵活通信的业务数据按照以太网通信协议帧格式封装为以太网通信协议帧;在
MAC
层,分别对所述光纤总线协议帧与以太网通信协议帧进行寻址与控制;在
PHY
层,分别对所述光纤总线协议帧与以太网通信协议帧进行发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光纤总线协议帧进行寻址与控制,包括:根据光纤总线协议帧中的源地址标识和目的地址标识确定目的设备,以便通过物理层发送;对所述以太网通信协议帧进行寻址与控制,包括:根据以太网通信协议帧中的源地址标识和目的地址标识确定目的设备;以便通过物理层发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PHY
层,分别对所述光纤总线协议帧与以太网通信协议帧进行发送,包括:在
PHY
层,以以太网的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分别对光纤总线协议帧与以太网通信协议帧进行发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业务数据的发送过程拆分为周期传输,所述周期长度可根据用户层的参数配置进行调整;其中,在一个周期内,按时间片划分为时间确定性高可靠传输时间和对等灵活通信时间;所述时间片可以根据时间确定性高可靠传输的业务数据和对等灵活通信的业务数据的数据量进行划分;在时间确定性高可靠传输时间,对光纤总线协议帧进行寻址与控制;在对等灵活通信时间,对以太网通信协议帧进行寻址与控制
。5.
一种以太网协议和光纤总线协议的融合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
PHY
层,分别接收光纤总线协议帧与以太网通信协议帧;在
MAC
层,分别对接收的光纤总线协议帧与以太网通信协议帧进行寻址与控制;在数据复接层,分别将接收的光纤总线协议帧与以太网通信协议帧拆分为对应的业务数据;其中,光纤总线协议帧拆分为时间确定性高可靠传输的业务数据,以太网通信协议帧拆分为对等灵活通信的业务数据;在用户层,接收所述时间确定性高可靠传输的业务数据和对等灵活通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孙海晶,李锐,蔡久青,张炜龙,李可维,吴钫,方力,曹瀚,李小谦,陈晶,金翔,胡德旺,孔祥伟,张正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