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稳定性的自动导引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3634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稳定性的自动导引运输车,涉及自动导引运输车技术领域,包括运输车机构和稳定装置,所述运输车机构的顶部设置有稳定台机构,且稳定台机构的左右两侧安装有防护装置,所述运输车机构的左右两侧安装有缓冲机构,且运输车机构的内部中央安装有转向机构,所述稳定装置安装于运输车机构的侧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稳定性的自动导引运输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导引运输车
,具体为一种提高稳定性的自动导引运输车


技术介绍

[0002]自动导向车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简称
AGV)
,也称为自动导向搬运车

自动引导搬运车
,
自动导向车
(AGV) 是采用自动或人工方式装载货物,按设定的路线自动行驶或牵引着载货台车至指定地点,再用自动或人工方式装卸货物的工业车辆,
AGV
是以电池为动力源的一种自动操纵行驶的工业车辆

自动导向车只有按物料搬运作业自动化

柔性化和准时化的要求,与自动导向系统

自动装卸系统

通讯系统

安全系统和管理系统等构成自动导向车系统
(AGVS)
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然而目前的自动导引运输车依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

现有的运输车,由于控制台面一般是外露结构,在对货物进行装卸过程中,或是行进的过程中,控制台面处于外界之中,容易受到外部因素所造成的损坏;第二

当整个运输车保持静止状态下,对稳定台机构顶部的货架以及物料进行装卸的过程中,很难避免因底部的轮组造成晃动的情况出现,从而影响到装卸物料的作业;第三

无论是单向还是双向的运输车在进行转向时,往往会发生因场地限制造成转向障碍的问题出现,或是因为双向运输车发生故障需要自行转向的情况下,此时的运作会受结构以及场地的限制,造成运作不便

[0003]因此,急需对此缺点进行改进,本专利技术则是针对现有的结构及不足予以研究改良,提供有一种提高稳定性的自动导引运输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稳定性的自动导引运输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稳定性的自动导引运输车,包括运输车机构和稳定装置,所述运输车机构的顶部设置有稳定台机构,且稳定台机构的左右两侧安装有防护装置,而且稳定台机构的顶部垂直连接有稳定架组,所述运输车机构的左右两侧安装有缓冲机构,且运输车机构的内部中央安装有转向机构,所述稳定装置安装于运输车机构的侧表面,所述稳定装置包括支撑架

固定架

电转架

强化臂架和电动推柱,所述支撑架的上下两侧安装有固定架,且支撑架的中央安装有电转架,而且电转架远离支撑架的一侧水平连接有强化臂架,并且强化臂架远离电转架的一端垂直安装有电动推柱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运输车机构包括车架

控制台面

减震从动轮

主动轮

防撞条和除障器,所述车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控制台面,且车架的底部左右两侧安装有减震从动轮,而且减震从动轮靠近车架垂直中轴线的一侧安装有主动轮,并且车架的左右两侧底部设置有
防撞条,同时防撞条远离车架的一侧连接有除障器

[0007]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台面

减震从动轮

主动轮

防撞条和除障器均以车架的垂直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设置安装,且防撞条与车架之间呈固定连接,而且除障器与防撞条之间呈固定连接,并且除障器的底部设置为平行靠近于地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稳定台机构包括承接台

侧滚轮

挂钩装置和导轨,所述承接台的侧表面水平设置有侧滚轮,且承接台的顶部左右两侧垂直设置有挂钩装置,并且承接台的顶部设置有导轨,所述侧滚轮和挂钩装置均以承接台的垂直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设置安装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固定件

转轴和防护罩,所述固定件远离稳定台机构的一侧安装有转轴,且转轴远离固定件的一侧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装置以稳定台机构的垂直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设置安装,且防护装置与稳定台机构之间呈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稳定架组包括导向杆

限位架

调节丝杆

伺服电机

螺纹轴承套和钩架,所述导向杆的上下两侧水平安装有限位架,且限位架远离导向杆的一侧垂直安装有调节丝杆,而且调节丝杆的顶部安装有伺服电机,并且调节丝杆的中段螺纹连接有螺纹轴承套,同时螺纹轴承套的中央水平安装有钩架

[0011]进一步的,所述稳定架组以运输车机构的垂直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垂直设置安装,且稳定架组与运输车机构之间呈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架以导向杆的水平中轴线为对称轴生产对称设置安装,所述调节丝杆与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钩架的一端与导向杆之间呈滑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桩

缓冲器和缓冲板,所述固定桩的一侧水平安装有缓冲器,且缓冲器远离固定桩的一侧垂直安装有缓冲板,而且固定桩和缓冲器设置于运输车机构的一侧内部,所述缓冲机构以运输车机构的垂直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设置安装

[0013]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回转机构

液压推桩和防滑板,所述回转机构的底部安装有液压推桩,且液压推桩的底部安装有防滑板,所述转向机构固定安装于运输车机构的中央内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以支撑架的水平中轴线为对称轴生产对称设置安装,且支撑架

固定架和电转架之间相互固定连接,而且强化臂架和电动推柱之间呈固定连接,所述稳定装置以运输车机构的垂直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设置安装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稳定性的自动导引运输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一种提高稳定性的自动导引运输车,
1、
本专利技术设置有缓冲机构

防撞条和除障器,由于常规的运输车在移动的过程中,其自身防护结构有限,当发生碰撞时会造成自身结构的损坏,因此,通过在整个车架的左右两侧所安装的缓冲机构,利用缓冲器配合一侧的缓冲板,能够有效的吸收并缓冲水平方向前后两侧传递而来撞击产生的冲击,从而自大程度的减少整个运输车的损坏,同时也使得放置于稳定台机构表面的物料或货架结构减少受到外界的冲击所造成的晃动,提高稳定性,另外通过防撞条可以协助整个缓冲机构将冲击进行吸收缓冲,而除障器则可以在整个运输车行进的过程中,将地面所遇到的小型障碍物进行铲除并推移,在提高防撞条的同时又可以时整个运输车减少障碍物造成的影响

[0016]2、
本专利技术设置有稳定台机构与稳定架组,通过将整个稳定架组滑动连接于承接台顶部的导轨之中,从而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提高稳定性的自动导引运输车,包括运输车机构(1)和稳定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机构(1)的顶部设置有稳定台机构(2),且稳定台机构(2)的左右两侧安装有防护装置(3),而且稳定台机构(2)的顶部垂直连接有稳定架组(4),所述运输车机构(1)的左右两侧安装有缓冲机构(5),且运输车机构(1)的内部中央安装有转向机构(6),所述稳定装置(7)安装于运输车机构(1)的侧表面,所述稳定装置(7)包括支撑架(
701


固定架(
702


电转架(
703


强化臂架(
704
)和电动推柱(
705
),所述支撑架(
701
)的上下两侧安装有固定架(
702
),且支撑架(
701
)的中央安装有电转架(
703
),而且电转架(
703
)远离支撑架(
701
)的一侧水平连接有强化臂架(
704
),并且强化臂架(
704
)远离电转架(
703
)的一端垂直安装有电动推柱(
70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稳定性的自动导引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机构(1)包括车架(
101


控制台面(
102


减震从动轮(
103


主动轮(
104


防撞条(
105
)和除障器(
106
),所述车架(
101
)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控制台面(
102
),且车架(
101
)的底部左右两侧安装有减震从动轮(
103
),而且减震从动轮(
103
)靠近车架(
101
)垂直中轴线的一侧安装有主动轮(
104
),并且车架(
101
)的左右两侧底部设置有防撞条(
105
),同时防撞条(
105
)远离车架(
101
)的一侧连接有除障器(
106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稳定性的自动导引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台面(
102


减震从动轮(
103


主动轮(
104


防撞条(
105
)和除障器(
106
)均以车架(
101
)的垂直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设置安装,且防撞条(
105
)与车架(
101
)之间呈固定连接,而且除障器(
106
)与防撞条(
105
)之间呈固定连接,并且除障器(
106
)的底部设置为平行靠近于地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稳定性的自动导引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台机构(2)包括承接台(
201


侧滚轮(
202


挂钩装置(
203
)和导轨(
204
),所述承接台(
201
)的侧表面水平设置有侧滚轮(
202
),且承接台(
201
)的顶部左右两侧垂直设置有挂钩装置(
203
),并且承接台(
201
)的顶部设置有导轨(
204
),所述侧滚轮(
202
)和挂钩装置(
203
)均以承接台(
201
)的垂直中轴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设置安装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稳定性的自动导引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顺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