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2381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9
实施方式的电池具备:外装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电话及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进步,对于这些电子设备中使用的二次电池等电池要求小型化及轻量化

作为实现小型化及轻量化且能量密度高的二次电池,可举出锂离子二次电池

另一方面,作为在电动车

混合动力车

电动摩托车以及叉车等车辆中装配的大型且大容量的电源,可使用铅蓄电池

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

另外,作为装配于车辆的大型且大容量的电源,近年来开发了实用化的能量密度高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关于在车辆中装配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开发,要求实现电池的长寿命化以及提高安全性等,并且要求实现电池的大型化及大容量化

[0003]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电池,有一种在外装容器的内部空腔中收纳电极组的结构

在该电池中,外装容器具备底壁及周壁,外装容器的内部空腔在高度方向上朝向底壁的相反侧开口

此外,在外装容器的周壁安装有盖部件,内部空腔的开口被盖部件封闭

另外,在电池中,电极端子以暴露于外部的状态配置于盖部件的外表面

并且,在内部空腔中,集电片在电极组中向与高度方向交叉的横向的外侧突出

并且,引线将电极组的集电片与电极端子之间电连接

[0004]在上述这样的电池中,要求通过增大电极组在内部空腔中所占的空间等方式来增大电极组的体积,从而增大电池的容量

另外,要求通过不减少引线的截面积而增大电极组的体积等方式,不使电极组与电极端子之间的电路径的电阻上升,增大电池的容量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
2014

7036
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
2006

93122
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

)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不使电极组与电极端子之间的电路径的电阻上升,能够增大容量
。(

)
技术方案
[0007]根据实施方式,电池具备:外装容器

盖部件

电极组

电极端子以及引线

外装容器具备底壁及周壁,在外装容器中形成有在高度方向上向底壁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开口的内部空腔

盖部件以封闭内部空腔的开口的状态安装于外装容器的周壁

电极组收纳于外装容器的内部空腔,且具备向与高度方向交叉的横向的外侧突出的集电片

电极端子在盖部件的外表面暴露于外部,引线将电极组的集电片与电极端子之间电连接

引线具备顶板部及腿板部

顶板部在内部空腔中配置于盖部件与电极组之间,在顶板部上连接电极端子

腿板部相对于顶板部向底壁所在的一侧折曲,并接合于集电片

顶板部具备顶板内缘面

顶板下表面

以及凹部,其中,顶板内缘面在横向上形成顶板部的内侧端,顶板下表面与电极组对置,凹部在顶板下表面向电极组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凹陷

凹部超过电极端子与顶板部的连接位置从顶板内缘面朝向横向的外侧连续地形成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按照部件进行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立体图

图3是概要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的引线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概要地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中通过相对于引线的贯通孔在横向的内侧远离的位置且相对于横向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概要地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中通过引线的贯通孔且相对于横向正交或者大致正交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6是概要地示出第一变形例的电池的引线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概要地示出第二变形例的电池的引线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0](
第一实施方式
)
图1和图2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
1。
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1具备:电极组
2、
外装容器3以及盖部件
5。
外装容器3及盖部件5分别由铝

铝合金



铜或不锈钢等金属形成

这里,在电池
1(
外装容器
3)
中规定了:进深方向
(
箭头
X1
和箭头
X2
所示的方向
)、
与进深方向交叉
(
正交或者大致正交
)
的横向
(
箭头
Y1
和箭头
Y2
所示的方向
)、
与进深方向及横向双方交叉
(
正交或者大致正交
)
的高度方向
(
箭头
Z1
和箭头
Z2
所示的方向
)。
在电池1和外装容器3中,都是进深方向上的尺寸比横向上的尺寸以及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小

此外,图1是按照部件进行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2是立体图

[0011]外装容器3具备底壁6及周壁
7。
收纳电极组2的内部空腔8由底壁6及周壁7规定

在外装容器3中,内部空腔8在高度方向上朝向底壁6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开口

周壁7具备两对侧壁
11、12。
一对侧壁
11
在横向上隔着内部空腔8对置

一对侧壁
12
在进深方向上隔着内部空腔8对置

侧壁
11
分别在侧壁
12
之间沿进深方向连续地延伸设置

侧壁
12
分别在侧壁
11
之间沿横向连续地延伸设置

盖部件5在底壁6的相反侧的端部安装于周壁
7。
因此,盖部件5封闭外装容器3的内部空腔8的开口

盖部件5及底壁6在高度方向上隔着内部空腔8对置

[0012]电极组2具备负极
13A
和正极
13B。
在电极组2中,隔膜
(
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电池,具备:外装容器,其具备底壁及周壁,形成有在高度方向上向所述底壁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开口的内部空腔;盖部件,其以封闭所述内部空腔的开口的状态安装于所述外装容器的所述周壁;电极组,其收纳于所述外装容器的所述内部空腔,且具备向与所述高度方向交叉的横向的外侧突出的集电片;电极端子,其在所述盖部件的外表面暴露于外部;以及引线,其将所述电极组的所述集电片与所述电极端子之间电连接,所述引线具备顶板部和腿板部,其中,所述顶板部在所述内部空腔中配置于所述盖部件与所述电极组之间,并连接所述电极端子,所述腿板部相对于所述顶板部向所述底壁所在的一侧折曲,并与所述集电片接合,所述顶板部具备顶板内缘面

顶板下表面

以及凹部,其中,所述顶板内缘面在所述横向上形成所述顶板部的内侧端,所述顶板下表面与所述电极组对置,所述凹部在所述顶板下表面向所述电极组所在的一侧的相反侧凹陷,并超过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顶板部的连接位置从所述顶板内缘面朝向所述横向的外侧连续地形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形成为沿所述电极组的所述盖部件所在的一侧的端部的外表面的形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在与所述电极组之间具有间隙的状态下,在所述高度方向上从所述盖部件所在的一侧接近所述电极组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部具备朝向所述顶板下表面的相反侧的顶板上表面,在所述顶板部上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从所述顶板上表面到所述顶板下表面沿所述高度方向贯通所述顶板部,供所述电极端子插入,所述凹部具备凹部底面,该凹部底面形成为朝向所述电极组所在的一侧的平面状,通过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顶板部的所述连接位置沿所述横向形成,所述贯通孔在凹部底面朝向所述电极组所在的一侧开口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底面具备尺寸扩大部分,该尺寸扩大部分的沿相对于所述高度方向及所述横向双方交叉的进深方向的所述凹部底面的尺寸与所述凹部底面的其他部分相比扩大,所述贯通孔在所述尺寸扩大部分开口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板部在所述横向上相对于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顶板部的所述连接位置在外侧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晋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