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2294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用于将输入的正电压转换成电流的正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用于将输入的负电压转换成电流的负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对正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输出的正电流和负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输出的负电流叠加成完整的电流信号的叠加电路;将叠加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整流成正向的电流信号的正向全波电流整流电路;将正向全波电流整流电路的输出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的正向全波电流转电压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先将正负半波的电压转换成正负半波的电流,再对正负半波的电流进行整流,然后再将整流后的电流转换成电压输出,这样需要整流的电压可以不受二极管导通电压的限制并且精度较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整流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波整流电路
技术介绍
全波整流电路广泛的应用在AC电压计、RF解调器、线性函数发生器、非线性信号 处理电路等方面,传统的全波整流电路如图1所示主要由二极管所构成,其主要工作原理 是当输入信号\处于正半周时,二极管Dl、D3导通,二极管D2、D4截止,同理在Vi的负半 周时二极管D2、D4导通,二极管Dl、D3截止,其主要优点是输出电压高,纹波电压较小,但是 传统上由二极管电桥组成的全波整流电路受到本身二极管导通电压的限制,输入信号电压 必须高于二极管的导通电压时才能实现全波整流,已不能满足应用在小信号高精度要求的 集成电路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现有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全波整流电路中输入信号电压比较 高、精度比较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包括用于将输入的正电压转换成电流的正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用于将输入的负电压转换成电流的负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对正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输出的正电流和负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输出的负电流 叠加成完整的电流信号的叠加电路;将叠加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整流成正向的电流信号的正向全波电流整流电路;将正向全波电流整流电路的输出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的正向全波电流转电压电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先将正负半波的电压转换成正负半 波的电流,再对正负半波的电流进行整流,然后再将整流后的电流转换成电压输出,这样需 要整流的电压可以不受二极管导通电压的限制并且精度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全波整流电路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全波整流电路的原理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全波整流电路的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单位增益缓冲器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全波整流电路的原理框图;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包括正 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1 用于将输入的正电压转换成电流;负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2 用于 将输入的负电压转换成电流;叠加电路3 用于对正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输出的正电流和 负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输出的负电流叠加成完整的电流信号;正向全波电流整流电路4: 用于将叠加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整流成正向的电流信号;正向全波电流转电压电路5 用 于将正向全波电流整流电路的输出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先将正负半波的电压转换成电流, 再对正负半波的电流进行整流,然后再将整流后的电流转换成电压输出,这样需要整流的 电压可以不受二极管导通电压的限制并且精度较高。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全波整流电路的原理图;图中正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1 包括第一匪OS管Ni、第二匪OS管N2、第三PMOS管P3、第四PMOS管P4、第五PMOS管P5 ; 第三PMOS管P3的源极、第四PMOS管P4的源极和第五PMOS管P5的源极均与电源连接,第 三PMOS管P3的栅极与第四PMOS管P4的栅极连接,第三PMOS管P3的漏极连接第二偏置 电流IB2 ;第一 NMOS管附的漏极与第四PMOS管P4的漏极连接,第一 NMOS管附的源极连 接外部输入信号Vin ;第五PMOS管P5的漏极与第二 NMOS管P2的漏极连接,第二 NMOS管P2 的源极经过第一电阻Rl后与共模电压COM连接。负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2包括第一 PMOS管Pl、第二 PMOS管P2、第三NMOS管V3、 第四匪OS管N4、第五匪OS管N5 ;第三匪OS管N3的源极、第四匪OS管N4的源极和第五 NMOS管N5的源极均与地连接,第三NMOS管N3的栅极与第四NMOS管N4的栅极连接,第三 NMOS管N3的漏极连接第一偏置电流IB1 ;第一 PMOS管Pl的漏极与第四NMOS管N4的漏极 连接,第一 PMOS管Pl的源极连接外部输入信号Vin ;第五NMOS管N5的漏极与第二 PMOS管 P2的漏极连接,第二 PMOS管的源极经过第一电阻Rl后与共模电压COM连接。叠加电路3包括第六PMOS管P6和第六NM0SN6管;第六PMOS管P6的源极与电 源连接,第六PMOS管P6的栅极连接第五PMOS管P5的栅极;第六NMOS管N6的源极与电 源连接,第六NMOS管N6的栅极连接第五PMOS管P5的栅极,第六PMOS管P6的漏极与第六 NMOS管N6的漏极连接作为叠加电路的输出端。正向全波电流整流电路4包括第七PMOS管P7、第八PMOS管P8、第九PMOS管P9、 第十PMOS管P10、第i^一 PMOS管P11、第十二 PMOS管P12、第七NMOS管N7、第八NMOS管 N8、第九NMOS管N9、第十NMOS管mo、第^^一 NMOS管mi、第十二 NMOS管W2、第一电容 Cl、第二电容C2 ;所述第九PMOS管P9、第十PMOS管P10、第i^一 PMOS管Pll和第十二 PMOS 管P12的源极均与电源连接,第九PMOS管P9的漏极连接第四偏置电流IB4,第九PMOS管P9 的栅极与第十PMOS管PlO的栅极连接;第十PMOS管PlO的漏极与第七NMOS管N7的漏极 连接,第七NMOS管N7的栅极连接第八NMOS管N8的栅极,第八NMOS管N8的漏极与第十一 PMOS管Pll的漏极连接,第十一 PMOS管Pll的栅极连接第十二 PMOS管P12的栅极,第十二 PMOS管P12的漏极作为正向全波电流整流电路4的输出端;第九NMOS管N9、第十NMOS管mo、第i^一 NMOS管Nll和第十二 NMOS管附2的源极均与地连接,第九NMOS管N9的漏极 连接第三偏置电流IB3,第九NMOS管N9的栅极与第十NMOS管NlO的栅极连接;第十NMOS 管WO的漏极与第七PMOS管P7的漏极连接,第七PMOS管P7的栅极连接第八PMOS管P8的 栅极,第八PMOS管P8的漏极与第十一 NMOS管mi的漏极连接,第十一 NMOS管mi的栅极 连接第十二 NMOS管W2的栅极,第十二 NMOS管W2的漏极与第八NMOS管N8的漏极连接; 第七PMOS管P7的源极与第七NMOS管N7的源极连接;第八PMOS管P8的源极与第八NMOS 管N8的源极连接并与叠加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Cl连接电源和第七NMOS管N7的 栅极,第二电容C2连接地和第七PMOS管的栅极。正向全波电流转电压电路5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十二 PMOS管P12的漏极,另一端连接共模电压COM。为了提供一较强驱动能力的共模电压COM,先将一共模电压VCM经过单位增益缓 冲器得到共模电压COM,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单位增益缓冲器示意图;正输入端为共 模电压VCM,输出端与负输入端相连作为整体的输出,对其具体要求为开环增益高,转换速 率大,输出电压失调非常小。以下详细描述其工作原理第一 NMOS管Ni、第二 NMOS管N2、第一 PMOS管Pl和第二 PMOS管P2的源级均连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波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输入的正电压转换成电流的正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用于将输入的负电压转换成电流的负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对正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输出的正电流和负半波电压转电流电路输出的负电流叠加成完整的电流信号的叠加电路;将叠加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整流成正向的电流信号的正向全波电流整流电路;将正向全波电流整流电路的输出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的正向全波电流转电压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斌尹辉徐坤平杨云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