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2232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
‑4‑
取代六氢嘧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
(R)
‑4‑
取代六氢嘧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手性六氢嘧啶结构普遍存在于许多天然生物碱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中,具有广泛的药理性质,包括抗癌活性

钙通道抑制

抗炎活性

抗菌活性等

一些六氢嘧啶本身可作为有用的氮杂卡宾金属配合物,同时也可衍生为手性的
1,3

二胺片段,在不对称催化中作为金属配合物

[0003]不对称氢化作为制备光学活性化合物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已成功地用于不同类型的芳香化合物,包括喹啉

异喹啉

喹喔啉

吲哚

吡咯

呋喃

咪唑和芳香碳环等,具有优异的对映选择性

目前关于不对称氢化合成手性六氢嘧啶结构的报道较少,
Kuwano

(Angew.Chem.Int.Ed.2015,54,2393

2396)
首次使用铱催化剂与含二茂铁的手性二膦配体
(Josiphos)
不对称催化4‑
甲基
‑2‑
苯基嘧啶合成手性的四氢嘧啶,然而,需要亚化学计量的路易斯酸作为活化剂,且未实现嘧啶的完全氢化
。Zhou

(Angew.Chem.Int.Ed.2018,57,5853

5857)
报道了高效钯催化的2‑
羟基嘧啶的不对称氢化,成功的关键是2‑
羟基嘧啶的羟基

氧代互变异构导致一定的芳香性损失

然而,为了获得满意的产率和对映体选择性,需要苛刻的条件
(1000psi

80℃)
和高负载钯催化剂
(3

5mol

)。
此外,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底物,特别是
4,6

二取代的2‑
羟基嘧啶,反应性降低

同年该课题组
(Org.Lett.2018,20,6415

6419)
使用铱催化剂不对称氢化2‑
羟基嘧啶为手性环状脲,但需要添加剂促使2‑
羟基嘧啶的羟基

氧代互变异构
。2019
年,
Zhou

(J.Org.Chem.2019,84,4435

4442)
使用
Hantzsch
酯或二氢菲啶作为氢源,报道了2‑
羟基嘧啶的手性磷酸催化转移氢化,提供了手性
3,4

二氢嘧啶

2(1H)


(DHPMs)
,然而,对于烷基取代的底物对映选择性降低

[0004]因此,开发一种工艺简单

成本低廉

环境友好的
(R)
‑4‑
取代六氢嘧啶化合物
(I)
的制备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工艺简单

高效

成本低廉

环境友好的
(R)
‑4‑
取代六氢嘧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0006]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
(R)
‑4‑
取代六氢嘧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
(R)
‑4‑
取代六氢嘧啶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0007]所述合成方法的反应通式为:
[0008][0009]所述反应通式中:
X
为卤素;
R1为
C1~
C5烷基
、C1~
C5环烷基或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R2位于其所在苯环上的任何可取代的位置上,并且为氢

直链或支链
C1~
C5烷基

直链或支链
C1~
C3烷氧基

卤素中的任意一种;
[0010]所述合成方法的过程为:在铱金属催化剂前体和手性双膦配体的作用下,式
(II)
的嘧啶鎓盐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不对称氢化反应,制得式
(I)

(R)
‑4‑
取代六氢嘧啶化合物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不对称氢化反应中,式
(II)
的嘧啶鎓盐化合物

铱金属催化剂前体

手性双膦配体摩尔比为
1:(0.01

0.05):(0.02

0.1)。
[0012]优选地,式
(II)
的嘧啶鎓盐化合物

铱金属催化剂前体

手性双膦配体摩尔比为
1:(0.01

0.03):(0.02

0.06)。
[0013]进一步地,所述铱金属催化剂前体包括甲氧基
(
环辛二烯
)
合铱二聚体
、1,5

环辛二烯氯化铱二聚体


(
环辛烯
)
氯化铱二聚体


(1,5

环辛二烯
)
铱四
[3,5


(
三氟甲基
)
苯基
]硼酸
、(1,5

环辛二烯
)(
嘧啶
)(
三环己基膦
)
铱六氟磷酸盐


(1,5

环辛二烯
)
四氟硼酸铱

二氯
(
五甲基环戊二烯基
)
合铱二聚体
、1,5

环辛二烯
(
六氟乙酰丙酮
)


氯二
(
环辛烯
)
铱二聚体


(1,5

环辛二烯
)(1,10

菲咯啉
)



(1,5

环辛二烯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
(R)
‑4‑
取代六氢嘧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R)
‑4‑
取代六氢嘧啶化合物的结构式为:所述合成方法的反应通式为:所述反应通式中:
X
为卤素;
R1为
C1~
C5烷基
、C1~
C5环烷基或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R2位于其所在苯环上的任何可取代的位置上,并且为氢

直链或支链
C1~
C5烷基

直链或支链
C1~
C3烷氧基

卤素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合成方法的过程为:在铱金属催化剂前体和手性双膦配体的作用下,式
(II)
的嘧啶鎓盐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不对称氢化反应,制得式
(I)

(R)
‑4‑
取代六氢嘧啶化合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R)
‑4‑
取代六氢嘧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对称氢化反应中,式
(II)
的嘧啶鎓盐化合物

铱金属催化剂前体

手性双膦配体摩尔比为
1:(0.01

0.05):(0.02

0.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R)
‑4‑
取代六氢嘧啶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铱金属催化剂前体包括甲氧基
(
环辛二烯
)
合铱二聚体
、1,5

环辛二烯氯化铱二聚体


(
环辛烯
)
氯化铱二聚体


(1,5

环辛二烯
)
铱四
[3,5


(
三氟甲基
)
苯基
]
硼酸
、(1,5

环辛二烯
)(
嘧啶
)(
三环己基膦
)
铱六氟磷酸盐


(1,5

环辛二烯
)
四氟硼酸铱

二氯
(
五甲基环戊二烯基
)
合铱二聚体
、1,5

环辛二烯
(
六氟乙酰丙酮
)


氯二
(
环辛烯
)
铱二聚体


(1,5

环辛二烯
)(1,10

菲咯啉
)



(1,5

环辛二烯
)


M

甲氧基二铱
、(
甲基环戊二炔
)(1,5

环辛二烯
)


六氟磷酸
(
三环已基膦
)(1,5

环辛二烯
)(
吡啶
)
合铱

碳双
(
三苯基膦
)
氯化铱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芬儿唐培陈煜杨智陈函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