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架垂向止挡件装夹工装及装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1800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架垂向止挡件装夹工装及装夹方法,框架具有两个横向框和两个竖向框,两个横向框与两个竖向框围成贯通腔,横向框在朝向贯通腔的一侧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具有抵靠面,抵靠面与其靠近的竖向框之间具有第一放置面以用于放置垂向止挡件的底端面,抵靠面用于对垂向止挡件的连接端面进行限位支撑,竖向框在朝向贯通腔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每个横向框之间具有第二放置面以用于放置垂向止挡件的侧端面,第一放置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架垂向止挡件装夹工装及装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转向架
,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架垂向止挡件装夹工装及装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使高铁列车的转向架和轴箱之间的相对运动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通常需要在列车的轴箱上设置一限制垂向位移的构件,称为垂向止挡件

[0003]图7所示为现有一种垂向止挡件
100
的具体结构,大致呈长条状结构,具有相互垂直的第一端面(记为底端面
120
)和第二端面(记为侧端面
150
),与底端面
120
相对的为顶端面
110
,与侧端面
150
相对的为弧形端面
130。
利用镗床对垂向止挡件
100
进行加工,即是指对弧形端面
130
进行加工,使弧形端面
130
的圆弧半径达到设定尺寸

[0004]现有技术利用镗床对垂向止挡件
100
的弧形端面
130
进行加工时,参照图8,装夹装置包括两个左右相对设置的夹块
800
,利用两个夹块
800
夹持垂向止挡件
100
的底端面
120
和顶端面
110
,弧形端面
130
朝上,然后利用镗床对弧形端面
130
进行镗削
>。
该装夹装置一次只能够完成一件垂向止挡件
100
的装夹,镗床同一时间只能够对一件垂向止挡件
100
进行镗削,加工效率低

[0005]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转向架垂向止挡件装夹工装及装夹方法,能够同时对多件垂向止挡件进行装夹及镗削加工,大大提高加工效率,且便于垂向止挡件的拆装及装夹定位,有助于提高加工精度

[0007]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向架垂向止挡件装夹工装,所述垂向止挡件具有相对设置的底端面和顶端面

以及相对设置的侧端面和弧形端面,所述弧形端面自所述顶端面向下且朝远离所述侧端面的方向弧形延伸,所述弧形端面与所述底端面之间通过连接端面过渡,所述装夹工装包括:框架,其具有两个上下相对设置的横向框

和两个左右相对设置的竖向框,两个所述横向框与两个所述竖向框围成贯通腔;第一限位部,所述横向框在朝向所述贯通腔的一侧上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贯通腔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抵靠面,所述抵靠面与其靠近的所述竖向框之间具有第一放置面以用于放置所述垂向止挡件的底端面,所述抵靠面用于对所述垂向止挡件的连接端面进行限位支撑;第二限位部,所述竖向框在朝向所述贯通腔的一侧上设有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
第二限位部沿所述贯通腔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每个所述横向框之间具有第二放置面以用于放置所述垂向止挡件的侧端面;所述第一放置面

所述第二放置面

所述抵靠面

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垂向止挡件的放置空间,所述垂向止挡件的弧形端面朝向所述贯通腔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装夹在所述装夹工装上的多个所述垂向止挡件的弧形端面共圆设置

且与所述贯通腔同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还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自所述抵靠面的顶部朝远离所述抵靠面的方向斜向下延伸至所述横向框,所述倾斜面所处圆的半径大于所述垂向止挡件的弧形端面所处圆的半径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所述横向框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倾斜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存储切屑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框的前侧设置前止挡部

后侧设置后止挡部,所述前止挡部和所述后止挡部用于限制所述垂向止挡件沿所述贯通腔的轴向位移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止挡部固定设于所述竖向框的后侧壁上;所述前止挡部可拆卸设于所述竖向框的前侧壁上,或者,所述前止挡部滑动设于所述竖向框的前侧壁上,所述前止挡部朝远离所述贯通腔的一侧水平移动以允许所述垂向止挡件进
/
出所述贯通腔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框的顶部设有电磁吸部,所述电磁吸部用于吸附位于上方的所述垂向止挡件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吸部设置四个,四个所述电磁吸部分布于所述横向框的四个角处,所述横向框上设有开口,所述电磁吸部的部分从所述开口露出以吸附对应的所述垂向止挡件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转向架垂向止挡件的装夹方法,利用如上所述的装夹工装对待加工的垂向止挡件进行装夹定位;所述装夹方法包括:将位于所述框架前侧的前止挡部取下,使所述贯通腔的前侧完全敞开;将所述垂向止挡件由所述框架的前侧向后侧推入至由所述第一放置面

所述第二放置面

所述抵靠面

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所围成的放置空间内,至所述垂向止挡件的后端与所述框架后侧的后止挡部抵靠,所述垂向止挡件的底端面沿所述第一放置面推入,所述垂向止挡件的侧端面沿所述第二放置面推入,所述垂向止挡件的连接端面由所述抵靠面推入,所述垂向止挡件的弧形端面朝向所述贯通腔的轴心方向伸出所述第一限位部;将所述前止挡部装至所述框架的前侧以限制所述垂向止挡件的轴向位移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垂向止挡件推入所述贯通腔内后,位于所述框架顶部的电磁吸部通电,吸附位于上方的所述垂向止挡件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申请所公开的转向架垂向止挡件装夹工装在框架的内部贯通腔的四个角处分别形成用于放置垂向止挡件的放置空间,也即该工装可以同时装夹四个垂向止挡件

四个垂向止挡件以贯通腔的轴心为圆心对称分布

四个放置空间形成于框架内部贯通腔的四个角处,使垂向止挡件装夹固定于框架内部贯通腔的四个角处,四个垂向止挡件所围空间仍为前后贯通空间,镗床的刀具经该空间伸入至框架内部,此时四个垂向止挡件分布于刀具
的外周,刀具旋转,即可同时对四个垂向止挡件进行镗削,提高加工效率

[0018]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转向架垂向止挡件装夹工装,所述垂向止挡件具有相对设置的底端面和顶端面

以及相对设置的侧端面和弧形端面,所述弧形端面自所述顶端面向下且朝远离所述侧端面的方向弧形延伸,所述弧形端面与所述底端面之间通过连接端面过渡,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工装包括:框架,其具有两个上下相对设置的横向框

和两个左右相对设置的竖向框,两个所述横向框与两个所述竖向框围成贯通腔;第一限位部,所述横向框在朝向所述贯通腔的一侧上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沿所述贯通腔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具有抵靠面,所述抵靠面与其靠近的所述竖向框之间具有第一放置面以用于放置所述垂向止挡件的底端面,所述抵靠面用于对所述垂向止挡件的连接端面进行限位支撑;第二限位部,所述竖向框在朝向所述贯通腔的一侧上设有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沿所述贯通腔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每个所述横向框之间具有第二放置面以用于放置所述垂向止挡件的侧端面;所述第一放置面

所述第二放置面

所述抵靠面

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所述垂向止挡件的放置空间,所述垂向止挡件的弧形端面朝向所述贯通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装夹在所述装夹工装上的多个所述垂向止挡件的弧形端面共圆设置

且与所述贯通腔同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还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自所述抵靠面的顶部朝远离所述抵靠面的方向斜向下延伸至所述横向框,所述倾斜面所处圆的半径大于所述垂向止挡件的弧形端面所处圆的半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横向框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倾斜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存储切屑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框的前侧设置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伟坤赵峰刘伟义刘建龙杨坊如孙晓晨王坤肖红亮耿建林李雪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