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单独致动自由端纺纱转杯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123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单独致动自由端纺纱转杯(1)旋转的装置,其中转杯的轴体由“双圆盘”装置支撑,其中“双圆盘”支撑件的平行轴的一个或多个轴承由单独致动的电机构成,将旋转运动传递给“双圆盘”支撑件的两根轴,所述两根轴又将该旋转运动传递给转杯(1)的轴体(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由端”纺纱,也就是气流纺纱。自由端纺纱机通常由多个单独的纺 纱单元构成,该纺纱单元在机器的两正面上排列,并且由共同的服务单元提供服务。纺纱单 元主要由纺纱转杯和收集单元组成,纺纱转杯通过将由喂纱组件提供的粗纱的所述成单数 的纤维加捻从而产生线,收集单元收取来自转杯的纱线并将其卷绕到筒管中,在所述筒管 上线通过导纱装置以线圈形式被卷绕,导纱装置在本身旋转的筒管的外表面上以轴向往复 运动的方式分布线。
技术介绍
自由端纺纱机的生产率严格依赖于纺纱转杯的旋转速度,必须生产具有每米明确 捻数的纱线。在自由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转杯的旋转速度在最近的自由端纺纱机中已经 被显著提高到超过150,000转/分钟。在所确立的自由端技术中,在机器两正面上互相对 齐的自由端纺纱单元的转杯的致动由共同的传动带实施,所述传动带根据机器的正面轴向 运行并且在轴——通常公知为轴体——上施加切向牵引力,该轴位于纺纱转杯后面,所述 带通过压辊保持与该轴接触,所述压辊公知为导轮。这种类型的致动装置产生一些由此而 来的结果。沿着机器的正面设置的纺纱转杯的旋转速度从机器的头部到尾部不同,但倾向 于尤其对于较长的机器降低。随着离传动带的致动点的距离的增加,所述传动带根据机器的正面轴向运行并且 将驱动转矩传递给沿着这样的一个正面排列的纺纱单元,纺纱单元的张力随着离致动点的 距离的增加逐步减小,并且由此改变可传送的转矩。这样一种差异转变成沿机器的正面设 置的纺纱单元中赋予纱线不同的捻数。这个缺陷在转杯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时显著发生,但 在转杯处于过渡阶段时会变成更大的程度的缺陷。对于这样的致动配置,每个纺纱单元装备有制动和离合器装置以单独操作单个纺 纱单元、在过渡阶段根据“断开_闭合(off-on) ”逻辑将其从共同的致动装置分离。纺纱转杯由共同传动带致动的这种类型的致动很好地满足了转杯的高旋转速度 的需求,但其对于自由端纺纱的其它方面具有严重的缺陷。这些缺点基于由机器的各个部 件之间相应的刚性传动比而产生,特别在过渡阶段产生,在开始阶段以及每次纱线断裂之 后的再接头时产生,但也由于以上所有这样的事实,将速度提高到目前数值导致总体上传 动的能源消耗呈指数增长。常规系统的具体缺陷如下-不能在再接头步骤期间精确控制转杯的速度,其必须在不完全速度(partial speed)进行(在稳定运行速度再接头是不可能的)。为了在接头中具有稳定的质量,在再 接头时,不管纺纱单元的轴向坐标(coordinate),转杯速度不变是很重要的。确实,必须考 虑共同传动带的张力随着离致动头部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并且由此,可传递的转矩 因此变化。目前在再接头阶段中速度降低通过操作转杯的“断开_闭合”制动器以近似的 方式进行,而不具有实际希望的精度;-不能在一旦发生再接头时就控制转杯的加速度(accelerationramp),同样地其 它的参数被控制(带的喂给和纱线的抽出,通过指定用于再接头的维护小车的特定装置);-随着工作速度增加而导致的指数增长的高能源消耗,由于传动带的能源损耗,所 述传动带在每个转杯和导轮处、以及在机器的头部的驱动轮和在机器的尾部的换向轮处经 受相当数量的细微挠曲。随着速度增加,轮的旋转速度和施加到带上传递所需的更大动力的张力地相应增加;-非常大的噪音,因为许多元件以高速旋转并且对它们的轴承施加载荷,以及由于 带沿着机器以超过70米/秒作线性运动而产生的气动噪声;-纺纱转杯的制动问题其应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并在纺纱单元打开之前停止。 在传统的自由端纺纱单元中,制动器的致动以及转杯的轴体与带的分离的致动和转杯的打 开同步,由此会产生危险;-作用在转杯的轴体上的制动块的快速磨损,需要频繁费力的且成本高昂的更换, 并且最重要的是在过渡阶段不均勻的性能;这个缺陷不容易鉴别,除此之外也不容易控制 每个纺纱单元的接头质量和/或接头成功率;_动力传递系统的污染带、导轮、转杯和轮。纤维和包含来自制动块的磨损的灰 尘沉积在运动的带上,并散布到机器的所有部件上。其因此必须进行经常且花费巨大的清 洁操作,特别是在传动区域,以及由于带的快速磨损而更换带。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对于纺纱转杯的高速致动的最新趋势因此指向每个自由端纺 纱单元的转杯的单独驱动。在现有技术中,相对于单独驱动的建议是最近提出的并且有很多,例如在专利 US4, 916,891、US6, 516,601、US6,590,307 和 US6, 668,536 中,在专利申请 US2005/0279076 和 US2007/0132329 中,在专利申请 DElO 2005023517,DElO 2006 043376,W02003/038166, W02005/075719 和 W02008/000335 中。为了以150,000转/分钟以上的速度实施这种单独的致动,由于高速度目前存在 技术问题。对于由电机的直接致动,转杯的直接驱动需要电机具有2500Hz及以上的电源频 率,作为电机的一种替换形式,已经提议使用连接到转杯的轴体的空气轮机。广泛应用这种 单独驱动建议的一个重要障碍在于当前以这种旋转速度被致动的轴承在连续服务中的可 靠性;许多上述的现有技术文献涉及使用非接触磁性轴承,以支撑直接联接在一起的电机 和纺纱转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单独驱动纺纱转杯——也就是“自由端”——以高速运转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制造一种用于单独驱动自由端纺纱转杯的装置,其克服了现有 技术中提出的装置的缺陷,并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高的纺纱机的效率和纺纱机的产量 以及要获得的纱线的更好的质量。为了更清楚地描述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在以下的说明 中,因此以非限制性的实例的形式提出一种单独的致动配置,明确的前提是其也能够有优 势地使用不同的电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自由端纺纱单元的单独致动装置在第一项权利要求中以其主 要部件得以限定,而其变化形式和优选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明确和限定。为了更清楚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势,参考作为非限制性的实例在图1-3中示 出的其典型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自由端纺纱转杯的单独致动配置示意性示出在以附图标记A表示的正视图、附图 标记B表示的俯视图以及附图标记C表示的左侧视图中。这种配置利用本领域已知且以 “双圆盘”公知的纺纱转杯支撑,例如根据专利US4,916,891和W02003/038166。这种支撑 件由两个基础支撑件构成,该基础支撑件的每个由一对共轴圆盘和一个将转杯的轴压靠在 两对圆盘上的上导轮构成。纺纱转杯的轴、两对支撑圆盘的轴以及导轮的轴是平行的。关于这点,应该注意,在“双圆盘”支撑件系统中,当说两个轴平行时我们指它们 “基本平行”,因为实际上采用的措施是将它们安装的略微倾斜以便在旋转的转杯上产生轴 向力,该轴向力使转杯压靠其后面的轴向轴承并防止发生任何轴向运动。当描述“双圆盘” 支撑件的具有平行轴的圆盘对时,这因此适用。 根据这些现有技术的文献,在专利US4,916,891的情况下,“双圆盘”支撑件由连接 到上导轮的单独电机致动,或者在W02003/038166的情况下由连接到支撑圆盘对中的一个 对支撑圆盘的单独电机致动。在这些现有技术的文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单独致动自由端纺纱转杯(1)旋转的装置,旋转运动通过该装置被间接地传递到该自由端纺纱转杯的轴体(2),其中所述轴体由所谓的“双圆盘”装置支撑,该“双圆盘”装置由两对正面圆盘(6↓[S、D])和背面圆盘(7↓[S、D])构成,所述圆盘被装配到平行于所述轴体(2)的轴线的轴(5↓[S],5↓[D])上,所述轴体(2)通过导轮(9)被保持支靠所述两对圆盘(6↓[S、D],7↓[S、D])的圆柱面并被压靠在它们上面,所述导轮(9)由第三对圆盘(20)构成,装配在平行于所述圆盘(6↓[S、D],7↓[S、D])两个轴(5↓[S],5↓[D])的轴(21)上并,  其特征在于:“双圆盘”支撑件的平行轴(5↓[S],5↓[D])的一个或两个轴承由一个或两个单独致动电机的转子(10↓[S、D])构成,所述电机具有将它们的外壳支靠在固定结构(8)上的定子(4↓[S、D]),产生用于致动两个轴(5↓[S],5↓[D])旋转以及两对右侧和左侧圆盘(6↓[S、D],7↓[S、D])旋转的运动,又通过摩擦将该运动传递到所述转杯(1)的轴体(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V科卢西R巴迪亚利
申请(专利权)人:SAVIO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