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9706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座椅,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座椅不能改变乘员乘坐方向的问题。本双向座椅,包括座椅支架和连接于座椅支架上部的椅体,椅体由呈板状的板体一和板体二组成且板体一与板体二呈L形固连在一起,椅体的弯角处铰接于上述的座椅支架上,座椅支架上具有当椅体绕其铰接处翻转使板体一或板体二处于水平位置时能防止板体一或板体二继续下摆的定位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随意改变乘员乘坐方向、能将汽车内空间利用最大化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特别是一种可改变乘员乘 坐方向、又能将汽车内空间利用最大化的汽车双向座椅
技术介绍
现代汽车工业已经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汽车的人性化设计越来越重要。特别 是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汽车成为进入干家万户的代步工具。为了满足不同年龄客户 的需求,汽车内部空间的大小出现不同的设计,为满足乘车者的休息和载物需求,要在外形 不变的基础上力求提供更大的车内空间。为此,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有些还申请了专利。例 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向联体汽车座椅,通过一个靠背连接前后 两排座位,前后两排乘车者的视线方向相反。本双向联体汽车座椅结合打通的后备箱和全 掀式后备箱盖,可以使单门两座跑车稍加变化成为四座汽车,或双门四座轿车变为六座轿 车,在排量允许的情况下增加乘客数量,将后座乘员的视线方向改变为与司机相反,获得了 与车型相适应的最大休息空间,具有积极的效果。但这种双向联体汽车座椅还存在以下缺点,不便于推广使用,其主要表现在1、这 种座椅由于后排座位和前排座位通过一个靠背连接,不便于安装和拆卸,若后排座位损坏 后需要将前排座位一起卸下,重新安装整个座椅,造成资源的浪费;2、由于后排座位的不可 拆卸性,乘员长期坐于此座位上,乘坐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不一致,让人感觉不舒适;3、若 将四座轿车变为六座轿车,随着乘员人数的增加,会导致轿车超载,违反交通规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随意改变乘员乘 坐方向、能将汽车内空间利用最大化的汽车双向座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向座椅,包括座椅支架和连接 于座椅支架上部的椅体,椅体由呈板状的板体一和板体二组成且板体一与板体二呈L形固 连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椅体的弯角处铰接于上述的座椅支架上,座椅支架上具有当椅 体绕其铰接处翻转使板体一或板体二处于水平位置时能防止板体一或板体二继续下摆的 定位结构。本双向座椅主要为前排座椅,安装在汽车内,乘员前向乘坐时,当板体一 /板体二 处于水平位置时,板体一 /板体二在座椅支架上的定位结构的作用下定位,此时板体一 /板 体二作为座椅的坐垫部,而板体二 /板体一作为座椅的倚靠部;当乘员需要后向乘坐时,将 椅体绕其与座椅支架铰接处翻转使板体二 /板体一处于水平位置时,板体二 /板体一在座 椅支架上的定位结构的作用下定位,此时板体二 /板体一作为座椅的坐垫部,而板体一 /板 体二作为座椅的倚靠部。本双向座椅结构简单,可根据乘员的需求而改变乘坐方向,具有操 作方便、应用性强等特点。在上述的双向座椅中,所述的板体一外侧设有脚架一且当板体一处于水平位置时 脚架一与上述的座椅支架接触。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当板体一处于水平位置时脚架一抵靠在座椅支架上,对板 体一起到支撑的作用,能保持板体一处于水平位置状态。在上述的双向座椅中,所述的板体二外侧设有脚架二且当板体二处于水平位置时 脚架二与上述的座椅支架接触。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当板体二处于水平位置时脚架二抵靠在座椅支架上,对板 体二起到支撑的作用,能保持板体二处于水平位置状态。在上述的双向座椅中,所述的脚架一的一端与板体一铰接,脚架一的另一端具有 能卡接在定位结构上的卡接部一。脚架一与板体一铰接,这样脚架一就可做到收放自如,当板体一作为倚靠部时,脚 架一可向板体一靠拢,不至于浪费车内的空间;当板体一处于水平位置时,脚架一绕其铰接 点转动,直至卡接部一卡接到定位结构上,以实现板体一的定位。在上述的双向座椅中,所述的脚架二的一端与板体二铰接,脚架二的另一端具有 能卡接在定位结构上的卡接部二。脚架二与板体二铰接,这样脚架二就可做到收放自如,当板体二作为倚靠部时,脚 架二可向板体二靠拢,不至于浪费车内的空间;当板体二处于水平位置时,脚架二绕其铰接 点转动,直至卡接部二卡接到定位结构上,以实现板体二的定位。在上述的双向座椅中,所述的定位结构为座椅支架上凸出的锁扣,上述的卡接部 一和卡接部二上均具有与锁扣相匹配的定位凹口。卡接部一 /卡接部二与锁扣的卡接是通过定位凹口来实现的,当卡接部一 /卡接 部二与锁扣相卡接时,定位凹口刚好与锁扣相匹配。这里的锁扣通过焊接与座椅支架连为 一体。在上述的双向座椅中,所述的座椅支架上部具有凸出固定架,上述的椅体的弯角 处铰接于固定架上。固定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座椅支架上部,这样设置方便椅体的铰接。在上述的双向座椅中,所述的座椅支架下部具有滑轨,座椅支架底部嵌于滑轨处 且能沿滑轨平移,且在座椅支架与滑轨之间设有能将座椅支架定位于滑轨上的定位件。乘员可根据自己乘坐的舒适性改变座椅的位置,可有效利用汽车内部空间,以使 汽车内部空间的利用达到最大化。移动座椅时,先将定位件松开,将座椅支架沿滑轨平移到 合适位置,再用定位件将座椅支架定位在滑轨上。在上述的双向座椅中,所述的滑轨上设有可相对于滑轨移动的滑芯,上述的座椅 支架固定在所述的滑芯上。座椅支架与滑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一起,座椅的移动通过滑芯的移动来实现。在上述的双向座椅中,所述的定位件为定位销,定位销能同时插于座椅支架和滑 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向座椅具有以下优点1、椅体可绕固定架旋转,板体一和板体二既可作座椅的坐垫部,也可作座椅的倚 靠部,使前排座椅乘员可双向乘坐,座椅的方向改变方便,操作简单。2、在座椅下方设有滑轨,方便座椅的移动,可有效利用汽车内部空间,汽车内部空间的利用能达到最大化。3、本双向座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给乘员提供了舒适的乘车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双向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双向座椅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座椅支架;11、固定架;21、板体一 ;22、板体二 ;3、定位结构;41、脚架一; 42、脚架二 ;41a、卡接部一 ;42a、卡接部二 ;4b、定位凹口 ;5、滑轨;51、滑芯。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双向座椅为前排座椅,安装在汽车内,包括椅体和设于椅体 下方对椅体具有支撑作用的座椅支架1,椅体由呈板状的板体一 21和板体二 22组成且板体 一 21与板体二 22呈L形固连在一起,在座椅上焊接有凸出的固定架11,椅体的弯角处铰接 于凸出的固定架11上。在座椅支架1上具有当椅体绕其铰接处翻转使板体一 21或板体二 22处于水平位置时能防止板体一 21或板体二 22继续下摆的定位结构3,这里的定位结构 3为焊接在座椅支架1上位于凸出的固定架11两侧的锁扣。如图1和图2所示,在板体一 21外侧的中部位置设有脚架一 41,脚架一 41的一端 与板体一 21铰接,脚架一 41的另一端具有能卡接在定位结构3上的卡接部一 41a,卡接部 一 41a上具有与锁扣相匹配的定位凹口 4b。在板体二 22外侧的中部位置设有脚架二 42, 脚架一 41的一端与板体二 22铰接,脚架二 42的另一端具有能卡接在定位结构3上的卡接 部二 42a,卡接部二 42a上具有与锁扣相匹配的定位凹口 4b。为了使座椅能够前后平移,在座椅支架1的下方设有滑轨5,在滑轨5上设有能沿 滑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座椅,包括座椅支架(1)和连接于座椅支架(1)上部的椅体,椅体由呈板状的板体一(21)和板体二(22)组成且板体一(21)与板体二(22)呈L形固连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椅体的弯角处铰接于上述的座椅支架(1)上,座椅支架(1)上具有当椅体绕其铰接处翻转使板体一(21)或板体二(22)处于水平位置时能防止板体一(21)或板体二(22)继续下摆的定位结构(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春娇周骞毕连生陈磊吴成明丁勇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