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考虑城市吸引强度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795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考虑城市吸引强度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方法,属于计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考虑城市吸引强度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需求与交通分布预测技术,具体公开一种考虑城市吸引强度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方法,属于计算

推算或计数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和城际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城际交通出行需求剧增

城际交通出行分布预测是交通规划中的关键和基础,对城际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设计

通道走向规划

交通政策制定等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统筹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更是对城际交通出行分布预测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现有的出行分布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交通领域,而城际交通出行在出行目的

出行时间

出行方式等方面均与城市内部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难以将城市交通出行分布预测迁移应用到城际出行分布预测

然而,大多数出行分布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较差,并且参数较多

形式复杂,难以被规划人员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当前工程实践中,一般直接套用传统四阶段模型中的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但传统的四阶段法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主要适用于小范围

发展较为独立的城市交通需求预测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城市间联系日益密切

城际出行规模不断增长

出行特征不断变化,出行分布预测难度越来越大,传统模型难以把握城际交通特性和出行机制差异,因而往往与预期情况存在较大误差,难以准确预测城际交通出行分布

另一方面,在城际范围内,城市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空间布局存在内在关联,但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在整体把握城际出行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考虑不同城市的吸引强度差异,传统模型难以实现这一要求

少量改进型城际交通出行分布预测技术考虑了城市吸引强度来预测出行分布,但都通过均一的权重因子或赋值方式来表征吸引强度,而忽略了出发城市和到达城市对于城际出行量的吸引强度差异,因此难以实现城际交通分布的准确预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针对城际出行特征和出行行为规律,提出一种考虑城市吸引强度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方法,解决传统交通需求预测模型难以准确预测城际交通分布的技术问题,实现有效提升城际交通分布预测精度的专利技术目的

[0005]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考虑城市吸引强度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方法包括以下5个步骤:
[0007]步骤1,采集研究区域内城际交通出行需求相关数据,城际交通出行需求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城际历史出行数据

城市属性数据

城市空间位置数据;
[0008]步骤2,对步骤1采集的城市空间位置数据进行处理,基于机会收益准则获取研究区域内任意城市的潜在目的地序列;
[0009]步骤3,构建考虑城市吸引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模型;
[0010]步骤4,利用步骤1采集的城际历史出行数据

城市属性数据和步骤2获取的研究区域内任意城市的潜在目的地序列,对步骤3构建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模型进行参数标定;
[0011]步骤5,根据未来年研究区域内的城市属性数据获取未来年研究区域内任意城市的潜在目的地序列,将未来年研究区域内的城市属性数据以及未来年研究区域内任意城市的潜在目的地序列代入标定参数后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模型,获取未来年研究区域内各城市间出行量的预测值

[0012]作为一种考虑城市吸引强度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1采集的城际历史出行数据包括:出行时间

出发城市
i、
到达城市
j、
出发城市
i
到到达城市
j
的出行量
T
ij
;城市属性数据包括城市名称
i、
城市常住人口数
m
i

出行发生量
O
i
;出发城市
i
的出行发生量
O
i
为从该出发城市
i
到所有其他城市的出行量总和其中
N
为研究区域内城市总量;城市空间位置数据包括出发城市
i
的经纬度坐标

到达城市
j
的经纬度坐标

出发城市
i
与到达城市
j
的城市间公路出行距离
d
ij

其中,城市经纬度坐标为城市空间质心点的经纬度坐标,城市间公路出行距离
d
ij
为两城市空间质心点之间的公路最短可达距离

[0013]作为一种考虑城市吸引强度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对步骤1采集的城市空间位置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研究区域内任意城市的潜在目的地序列,具体为:对于研究区域内全部
N
个城市中的任一城市
i
,基于机会收益准则将所有其他
N
‑1个城市按照与该城市
i
的公路出行距离
d
ij
由小到大排序得到城市
i
的城市潜在目的地序列
C
i

[C
i|1
,C
i|2
,C
i|3
,

,C
i|k
,

,C
i|N
‑1],其中,
C
i|k
为出发城市
i
可从潜在目的地城市
k
中获得的机会收益,
C
i|k
的值为
(k,s
ik
)

k
为城市标号,
s
ik
为与出发城市
i
的公路出行距离小于
d
ik
的潜在目的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之和,机会收益准则是指出行者优先考虑距离出发城市较近的具有高机会收益的潜在目的城市

[0014]作为一种考虑城市吸引强度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3构建的考虑城市吸引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模型为:
[0015][0016]其中,为出发城市
i
到到达城市
j
的出行量预测值,
s
ij
为出发城市
i
的公路出行距离小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考虑城市吸引强度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采集研究区域内城际交通出行需求相关数据,所述城际交通出行需求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城际历史出行数据

城市属性数据

城市空间位置数据;步骤2,对步骤1采集的城市空间位置数据进行处理,基于机会收益准则获取研究区域内任意城市的潜在目的地序列;步骤3,构建考虑城市吸引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模型;步骤4,利用步骤1采集的城际历史出行数据

城市属性数据和步骤2获取的研究区域内任意城市的潜在目的地序列,对步骤3构建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模型进行参数标定;步骤5,根据未来年研究区域内的城市属性数据获取未来年研究区域内任意城市的潜在目的地序列,将未来年研究区域内的城市属性数据以及未来年研究区域内任意城市的潜在目的地序列代入标定参数后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模型,获取未来年研究区域内各城市间出行量的预测值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考虑城市吸引强度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城际历史出行数据包括:出行时间

出发城市

到达城市

出发城市到到达城市的出行量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考虑城市吸引强度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属性数据包括研究区域内各城市的城市名称

城市常住人口数量

出行发生量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考虑城市吸引强度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空间位置数据包括出发城市的经纬度坐标

到达城市的经纬度坐标

出发城市与到达城市的城市间公路出行距离,城市经纬度坐标为城市空间质心点的经纬度坐标,城市间公路出行距离为两城市空间质心点之间的公路最短可达距离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考虑城市吸引强度差异的城际交通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基于机会收益准则获取研究区域内任意城市的潜在目的地序列的具体方法为:对于研究区域内全部
N
个城市中的任一城市,基于机会收益准则将所有其他
N
‑1个城市按照与出发城市
i
与到达城市
j
的城市间公路出行距离
d
ij
由小到大排序得到出发城市
i
的潜在目的地序列
C
i

[C
i|1
,C
i|2
,C
i|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炜文豪松于维杰赵德华雪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