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由氮氧化合物生产的亚硝酰硫酸溶液中的亚硝酰硫酸、硫酸与三氧化硫含量的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亚硝酰硫酸溶液在水中水解和吸收反应;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或电导检测器,分析溶液中亚硝酸根、硝酸根和硫酸根的含量;3)样品中NO2-、NO3-和SO42-含量的测定,根据NO2-、NO3-和SO42-含量转换计算成NOHSO4、H2SO4和SO3含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分析方法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各成分的含量,和目前的高锰酸钾滴定法相比,具有分析原理新颖、技术先进、适用范围宽;步骤简单、分析方法耗时短、分析成本低;分析方法对分析结果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分析条件稳定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氮氧化合物生产的亚硝酰硫酸溶液中的亚硝酰硫酸、硫酸与三氧化硫含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亚硝酰硫酸为甲苯法生产己内酰胺提供氮元素。 甲苯法生产己内酰胺的过程如下 甲苯氧化生成苯甲酸,再加氢生成环己烷羧酸,环己烷羧酸与亚硝酰硫酸在发烟 硫酸中进行酰胺化反应,反应产物水解析出己内酰胺和硫酸。酰胺化反应是甲苯法生产己 内酰胺的关键步骤,包括环己烷羧酸的磺化反应、酰胺化反应和水解反应,随即进行重排得 到己内酰胺的酸性溶液。 在进行酰胺化反应之前,环己烷羧酸/正己烷溶液与发烟硫酸进行预混合(磺化)。反应生成环己基羧酸硫酸(环己烷羧酸和S03的混合酸酐)。反应式如下COOH + H2S04.S03COOHS03 + H2S04 在发烟硫酸及正己烷存在的条件下,环己基硫酸与亚硝酰硫酸溶液接触进行酰胺化反应(亚硝化反应),在硫酸中生成己内酰胺硫酸复合盐。其主反应是 (H2C)51HCOOHS03 + NOHS04C02fH2SQ4-c=oso3 反应生成C02气体,伴随主反应的副反应生成少量的其他气体(C0、 N0、 S02)。 亚硝化反应后的物料再进行低温水解,从己内酰胺硫酸盐制得己内酰胺,并形成能滗析分离的两相系统即轻相和重相。轻相由正己烷和环己烷羧酸组成,可以通过沉降槽分离;重相即酸团,由稀硫酸、己内酰胺和少量环己烷羧酸组成。其中水解反应为 (H2C)51H (H2C)5—,H2SQ4H,Oc=oso3 SNIA公司的理论研究和工业实践表明在环己烷羧酸的亚硝化反应过程中虽然 生成己内酰胺的主反应速率很快,但也明显存在副反应。其一是环己烷羧酸和三氧化硫之 间的磺化副反应,这是一个与主反应平行的副反应。由于浓硫酸和三氧化硫都是强磺化剂, 在S03与羧基结合进行脱水反应时,由于碳环上a位置上的氢比较活泼,易引入磺基而生成磺化副产物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 环己烷羧酸的磺化反应是影响己内酰胺收率的主要反应,这一反应(混合)过程强放热,为不可逆反应。 从上述工艺过程中可看出,亚硝酰硫酸溶液中S03和亚硝酰硫酸的含量,会影响亚 硝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和收率,直接影响生产消耗,它们的含量必须控制一定范围内,需要对 其进行分析。亚硝酰硫酸溶液中亚硝酰硫酸的含量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还原滴定法进 行,消耗大量的硫酸,分析成本高,危险性大;亚硝酰硫酸溶液中S03的含量,目前采用传统 的化学酸碱滴定法进行,即先蒸馏脱除含氮化合物,再用酸碱滴定法得总酸浓度,配合上述 方法得到的亚硝酰硫酸含量,计算出S03的含量,过程非常复杂,耗时长,分析一个样品要花 费8-10小时,危险性高。更重要的是,S03分析结果误差大,结果不平行,且受气温影响大, 化学法分析S(V绝对误差大(±1.2%),不能满足生产控制的需要(要求在±0.3%)。 由此可见,对甲苯法生产己内酰胺的生产工艺,亚硝酰硫酸溶液体系中建立一种 快速而准确的亚硝酰硫酸、硫酸与三氧化硫含量的分析方法非常必要。同时,亚硝酰硫酸也 用作制造染料和染料中介物,主要用于偶氮染料的重氮反应中,取代原来的亚硝酸钠+盐 酸的偶氮试剂,因不产生无机盐,便于作业,大大减少了酸的用量,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 产品质量,使成品色光度鲜艳,固色能力强,也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建立起亚硝 酰硫酸溶液中各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也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氮氧化合物生产的溶液中的亚硝酰硫酸、硫酸与三 氧化硫含量的分析方法,以填补目前的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由氮氧化合物生产的亚硝酰硫酸溶液 中的亚硝酰硫酸、硫酸与三氧化硫含量的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亚硝酰硫酸溶液在水中水解和吸收反应; 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溶液中亚硝酸根、硝酸根和硫酸根的含量; 3)样品中N02—、 NO 3—和S042—含量的测定,根据N02—、 N03—和S042—含量转换计算成N0HS04、H2S04和S0s含量。 亚硝酰硫酸溶液在水中的水解和吸收反应,并用Na0H溶液调至碱性,稳定样品的 处理过程。 液相色谱分析条件为 1)色谱柱5iim①4. 6mmX10cm的shim-pack IC-A1阴离子分析柱,或 5 ii m①4. 6mmX 10cm的shodex IC—I 524A阴离子分析柱流动相0. 5-5mmo1 L—1邻苯二甲酸+0. 5-4mmo1 L—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紫外检测波长A = 210-280nm,或电导率检测器 进样量10-20 iil 流速0. 5-1. 5ml min—1 柱温45-65 。C 2)分别配制亚硝酰硫酸样品溶液和同时含有N02—、 N03—和S042—的标准混合液; 3)对含有N02—、 N03—和S042—的标准混合液,制作标准曲线; 4)进行样品中N02—、N03—和S042—含量的测定,采用紫外检测器分析,将信号极性调 为负,得到的峰为正峰;或采用电导率检测器检测。 本专利技术的分析方法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各成分的含量,和目前的高锰酸钾滴 定法、酸碱滴定法相比,具有分析原理新颖、技术先进、适用范围宽;步骤简单、分析方法耗 时短、分析成本低;分析方法对分析结果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分析条件稳定等 优点。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浓度的混合标样的HPLC图谱,其中N02—的浓度为0. 009mol/L、N03—的 浓度为0. 002mol/L、 S042—的浓度为0. 008mol/L ; 图2为混合标样稀释2倍的色谱图; 图3为混合标样稀释4倍的色谱图; 图4为混合标样各离子的标准曲线图,用吸收峰面积对浓度作图; 图5为混合标样各离子的标准曲线图,用吸收峰面积对浓度作图; 图6为混合标样各离子的标准曲线图,用吸收峰面积对浓度作图; 图7为不同浓度的样品水解的HPLC图谱; 图8为不同浓度的样品水解的HPLC图谱;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主要实验仪器及色谱条件 安捷伦12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配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Agilent色谱工作站。 色谱柱5um①4. 6mmX10cm的shim-packIC-A1阴离子分析柱,或5 ii m①4. 6mmX 10cm的shodex IC—I524A阴离子分析柱 流动相0. 5-5mmol L—1邻苯二甲酸+0. 5-4mmol L—1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紫外检测波长A = 210-280nm,或电导率检测器 进样量10-20 ill 流速0. 5-1. 5ml min—1 柱温45-65 °C 试剂与药品 亚硝酰硫酸溶液(由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用氮氧化合物法生产) 固体NaN02 ;固体NaN03 ;固体Na2S04 ;固体NaOH ; 邻苯二甲酸;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纯净水 实验中配制流动相、混合标样和样品溶液均用纯净水。 实施例1 1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1. l流动相的选择 将邻苯二甲酸和三(羟甲基)氨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氮氧化合物生产的亚硝酰硫酸溶液中的亚硝酰硫酸、硫酸与三氧化硫含量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亚硝酰硫酸溶液在水中水解和吸收反应;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溶液中亚硝酸根、硝酸根和硫酸根的含量;3)样品中NO↓[2]↑[-]、NO↓[3]↑[-]和SO↓[4]↑[2-]含量的测定,根据NO↓[2]↑[-]、NO↓[3]↑[-]和SO↓[4]↑[2-]含量转换计算成NOHSO↓[4]、H↓[2]SO↓[4]和SO↓[3]含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正康,陈艳芬,郝建辉,曾红艳,刘岚,王仲霞,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